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慧化水平。”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已被寫進“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福州作為數字中國建設的前沿陣地,數字政府發展指數在全國省會城市中位列第四。數字,已成為福州推動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動力引擎。
更優的政務服務供給
取出本人身份證置於讀卡區,一步完成身份識別、“健康碼”登記、現場取號。近日,來到福州市市民服務中心辦事的吳阿姨直呼:“又方便,又安全!”
此前,市民辦事需要經過開啟手機展示“健康碼”並掃張貼碼等多種操作,才能到機器前進行取號。“很多公共場所都是這樣的流程,對於使用智慧手機不利索的老人來說,就有點小麻煩了。”吳阿姨說。
辦事不再“亮手機”,取號能辨“健康碼”,這是年初福州市行政(市民)服務中心在全省率先推出的數字防疫舉措。透過對接閩政通“健康碼”相關介面,群眾只刷身份證即可讀取、登記“健康碼”資訊,由內部系統進行查證,更加安全便捷。
數字政府建設一小步,便民惠企一大步。在福州,數字政府建設與最佳化服務融為一體,見證了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的落地生根。作為全國“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綜合試點城市,福州市政務服務“指尖辦”的程序正在加速。
5秒!家住倉山區的林女士,只用了5秒,就在福建省網上辦事大廳上,為剛滿2個月的寶寶完成了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登記(新生兒)。她點讚道:“朋友們以前都是帶著孩子的戶口簿去醫保中心視窗辦理,我足不出戶就搞定,真是趕上了好時候!”
這項數字紅利來自去年疫情期間,福州在全省率先推行的行政審批智慧“秒批”服務。新搭建的智慧審批系統不僅對接了省統一身份認證平臺、市可信電子檔案庫等主要介面,推動申請人相關資訊的資料共享,還利用資料查詢核驗、影象識別、語義理解識別等技術手段“讀懂”材料,實現自動判定。
如今,已有26個高頻辦理事項由人工審批變為機器“秒批”,平均辦理時長由5個小時縮短至5秒,實現辦理“零上門”、審查“零人工”、審批“零延時”,真正做到了“一趟不用跑”。此外,福州還有交通出行、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近100項政務服務可以掌上一鍵辦理。
走幾步去街道社群,甚至地鐵站、商超,也能輕鬆把事辦完。福州推動實現全市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積極開展政務服務下沉試點工作:在百姓頻繁打交道的地方,投放了200多臺“e福州”自助服務終端,實現104個便民服務事項“就近辦”;在全市100個村居(社群)試點搭建政務服務事項社群綜合受理服務平臺,打造“15分鐘便民服務圈”。
不斷挖掘的資料潛力,不斷釋放的便民福利背後,是福州市持續構築的“一雲、一網、
多平臺”政務基礎支撐體系。據統計,雲平臺已為82家單位、225個資訊化專案交付2860臺雲伺服器;電子證照歸集總量達2526萬份,累計提供應用服務630萬次;可信數字身份公共服務平臺入選省會級十大優秀創新案例。
更新的社會治理方式
餐飲從業人員未戴口罩?經營無標籤或過期食品?沒有食品生產經營許可?碰到這些餐飲服務領域常見的違法違規行為,市民都可以隨手拍照,上傳“e福州”APP舉報。
3月,福州創新社會共治舉措,在“e福州”上增設“網路餐飲e治理”公眾舉報入口。這意味著,福州首創的網路餐飲行業內部舉報人獎勵制度,範圍已擴大到全體福州市民,全國領先的“業內人”舉報制度和“不露面”兌獎機制得到進一步深化。
依託數字的力量,政府服務實現大範圍觸達個體和企業,同時個體和企業也能及時向政府反饋意見建議。治理主體間的雙向觸達,為政府、企業與市民共同治理福州帶來了新機遇。
福州市12345便民(惠企)服務平臺作為城市“總客服”,也是政民良性互動的見證。
“雨水邊溝塌陷,存在安全隱患。”3月4日上午,李先生上班途經福大東門公交車站後的無名小路,發現行人稍不注意就可能被“坑”。他將問題報給了福州市12345便民(惠企)服務平臺。
讓李先生驚喜的是,問題在中午就解決了:“效率真的很高,給你們點贊!”原來,市“智慧福州”管理服務中心一接到訴求件就進行智慧批轉,屬地建設局工作人員迅速行動,還反饋了處置後的照片。
透過創新“12345+”服務模式,福州12345平臺全天候不間斷為市民和企業提供群眾投訴、政策諮詢、便民生活等多元化綜合性服務,基本做到問題及時發現、任務準確派遣、問題及時處理、結果及時反饋,2020年取得全國副省級城市和省會城市排名第一佳績,榮獲“全國十佳熱線獎”。
在社會治理的最後一公里,福州正加快數字與社群治理的深度融合,引導居民參與公共事務、開展協商活動、組織鄰里互助,不斷拓展公眾政治參與的廣度和深度。
一個公眾號,讓幸福通向千家萬戶。散步路上碰到公共設施破損,家住鼓樓區錦江社群的林兆翎就習慣性開啟“鼓樓社群幸福通”微信公眾號反映。在這個平臺上,辦事預約、民情懇談、有話要說、福利領取等社群服務盡在“掌”握,讓社群與居民成為“線上好友”。
一個小程式,釀出幸福生活的味道。進出不用帶卡,刷臉即可放行,家住晉安區桂溪社群的林希享受著“晉我家”支付寶小程式帶來的便利。小程式還可以線上參與社群評議和協調、關愛幫扶困難群眾,成了社群居民的線上“百寶箱”。
正當各縣(市)區紛紛搭建群眾參與社群治理的數字渠道,為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奠定基礎時,福州市“網際網路+社群”行動計劃被正式提上日程。
“十四五”期間,福州市將建設新型“智慧社群”,加快推動福州市智慧社群綜合管理平臺的建設,並接入“城市大腦”系統,實現各社群相關資料與職能管理部門的共享、協調、聯動、互動,實現社群資訊管理視覺化、人員管理精細化、業主服務智慧化。
更高的城市建管水平
數字治理既讓城市變得更“聰明”,也在讓城市管理“像繡花一樣精細”。資訊科技的精準性、智慧化等優點,為福州城市高效執行保駕護航。
2020年12月,一場“散亂汙”企業(場所)綜合整治專項行動在全市範圍內擂響戰鼓。然而,這項工作點多面廣,涉及多級多部門,要如何提高案件上報的準確性和全面性?
福州市請來了“數字幫手”,在“生態雲”平臺上部署散亂汙整治一張圖模組。“透過一張圖模組,我們可以實時掌握散亂汙企業的空間分佈特點,跟蹤整治成效對周邊環境質量影響情況,快速解決群眾信訪投訴問題,降低環境信訪重訴重訪率。”福州市生態環境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而這只是福州市“生態雲”平臺的“技能”之一。福州市“生態雲”(一期)按照“大平臺、大整合、高共享”的集約化建設思路,整合匯聚了生態環境部門及相關部門單位的業務資料和物聯網、網際網路等資料,初步構建環境監測、環境監管、公眾服務三大資訊化支撐體系,生態環境智慧管理全方位轉型走在了全國前列。
新城建設中,福州也對接上了“數字幫手”。濱海新城利用建築資訊模型(BIM)技術和三維地理資訊科技(3DGIS),正在構建統一的城市資訊模型(CIM),讓城市基礎設施都有唯一的“身份資訊”。在此基礎上,濱海新城“規建管一體化平臺”(一期)上線試執行,打通規劃設計、建設管理、竣工移交、管理維護等各環節,在建設過程中同步形成與實體城市“孿生”的數字城市,為規劃審批提供更加翔實、直觀的審查依據,為高質量城市建設管理提供保障。
賦能城市管理的數字載體還有很多,它們在榕城大地層出不窮、各顯神通——
新冠肺炎動態監測分析平臺,利用資料歸集與分析,實現動態監測、排查,支撐疫情態勢研判,經受了實戰檢驗;
全球規模最大、質量最高的肝病和肝癌大資料平臺,彙集全國曆年超6萬例肝癌患者和62萬例肝病患者的全疾病週期數據,為臨床醫生提供專家級輔助診療服務;
全省首創的房屋結構安全資訊化管理平臺,透過資料排查房屋近400萬戶(棟),排查率達99.82%,發現隱患房屋超2萬戶(棟);
福州綜合交通執行監測排程中心,集城市交通訊息釋出、智慧排程、運營分析等服務於一體,實現資料智慧驅動的城市交通管理服務模式……
一系列數字政府建設成果、數字應用場景掀起的是一場數字治理改革。新時代資訊科技在迭代升級,多方共治的良好生態、便捷高效的服務效能在加快形成,有福之州的社會治理還將開拓出更廣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