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林明:建設城市智慧體要整合“朋友圈”的力量

【環球網科技報道 記者 鄭湘琪】“城市要從一個有機整體來看,要具備深度學習能力,並不斷透過處理城市底層問題,提升城市自動化水平。所以,如果要看到整個城市形成一盤棋,更好地實現一體化、智慧化,那麼智慧城市必須要從城市大腦走向城市智慧體。”

近日,在華為城市智慧體峰會2020期間,華為智慧城市執行總裁林明這樣告訴記者。

在林明看來,城市智慧體是秉承“以人為本,以用為本”的初心,以超越城市大腦的架構,把城市與ICT技術當成一個整體來看待,打造的資料驅動、具有深度學習能力、城市級的一體化智慧協同系統。城市智慧體旨在讓城市“能感知”、“會思考”、“可進化”、“有溫度”,提升城市綜合治理水平,讓居民的幸福感更強、讓企業生產效率更高、讓行業更具創造力。

這就要求城市如同人體一樣,不僅要有“大腦”,還要有“軀幹”、“神經”、“五官”和“手腳”。正如林明所說:“面向當前的新課題、新挑戰,我們也需要重新審視智慧城市的發展方向,一個城市不僅需要智慧的大腦,它還需要靈活的手腳,還要耳聰目明,並具有暢通的血脈。” 

華為林明:建設城市智慧體要整合“朋友圈”的力量

在實踐的過程中,城市智慧體有哪些具體可視、可感的應用場景呢?華為全球政府業務部副總裁、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總裁王彬告訴記者:“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打造了24大精品場景化的解決方案,覆蓋機場、水務、應急、政務服務、城市執行管理等領域。這些專案都在不同城市進行了實踐,像深圳、上海、蘇州等。”

在政務服務方面,他舉例稱:“很多人在辦事的時候都會遇到類似的場景,比如說孩子出生時需要辦多個業務,像上戶口、辦出生證、打疫苗等。而從城市智慧體角度,則可以把這些場景所需要的服務橫向打通,統一面向用戶提供服務。這樣可能原來辦完這些業務需要跑6次,現在只需要跑1次就夠了,縮短了辦理週期。這也是回到了以使用者為中心,有利於讓使用者享受到更好的體驗和業務流程。”

記者瞭解到,目前華為針對政務服務改革中存在的難點堵點問題,助力城市決策者透過現代化手段實現“秒報秒批免證辦”;同時,華為還打造了智慧政務 “1521”解決方案——1個入口、5類應用、2大平臺、1個底座,為群眾和企業法人提供“一碼通”、“一網通”、“一號通”三類政務服務,透過“政務通”實現政務服務的一站式快應用入口,並真正實現政務一網通辦、城市一網統管、市民一碼通行。

在水利水務方面,王彬表示:“蘇州全市有一萬多條河流支域,如果透過人工巡查是非常耗時的,所以我們透過5G無人機快速地載入AI演算法,自動識別河流出現的藍藻漂浮物、垃圾,以及非法捕魚等行為。”

據悉,華為針對水利水務資訊化所面臨的傳統感知裝置部署難、運維難等痛點問題,運用人工智慧影片分析技術,用有限的人力實現更多的水利水務監管工作,實現“水尺識別、濁度識別、影像測流、排口監控”等場景的監測管理,對“岸線入侵、垃圾拋灑、水面藍藻、游泳識別”等事件實時告警,成為助力監管的“慧眼”。

結合近年來華為在智慧城市建設的一系列實踐,林明告訴記者:“跟合作伙伴一起探討智慧城市這套系統非常有必要,比如如何運營管理中心、實現基於城市的資料的運營。基於智慧城市開放的生態一起打造整個體系是最關鍵的,建設智慧城市不能吃獨食,要有效整合各個方面力量,最終服務整個智慧城市建設。”

近年來,華為一直在加快構建自己的“朋友圈”,開放使能平臺,聯合夥伴開放式創新,並快速提供適配需求的客戶場景化解決方案。

近日,華為釋出城市智慧體全場景解決方案及合作圈3.0,啟動“聚百傢伙伴,謀千億市場”的智慧城市合作戰略,以促進5“機”協同、資料連通。目前,合作圈3.0已聚合全產業鏈近百家合作伙伴,跨投融資、諮詢頂設、整合交付、解決方案、運營服務、多元化產業等多個領域,並提供覆蓋12個行業的24個場景化應用。

對此,華為數字政府副總裁、合作伙伴業務部總裁章文志表示:“未來,華為將攜手合作圈3.0夥伴,以客戶需求為導向,開放使能平臺構建聯合解決方案,並推進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助力城市智慧體,為客戶創造業務價值,從而成就夥伴商業成功。”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45 字。

轉載請註明: 華為林明:建設城市智慧體要整合“朋友圈”的力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