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萬芳
監製丨闌夕
在任何商業轉折點到來之前,都有一個普遍徵兆,就是新技術的湧現。然而,一個新技術從誕生到投入商用,往往存在一定的滯後性。
18世紀末,美國人口調查局職員赫爾曼發明了電子打孔機,這項技術幫助美國人口普查效率迅速提升,將人工十年才能完成的資料縮短到六週。但這項技術並沒有迅速被投入商用,赫爾曼靠這項技術申請了專利,並註冊了公司,但並沒有因此賺得盆滿缽滿。
直到後來的華爾街金融家弗林特受夠了這家公司,並聯合建立了IBM,這才將人類歷史上的資訊資料化革命引爆。
在商業史上,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最近十年,最受人關注的金融網路領域技術莫過於區塊鏈,但從神壇走向泡沫,不過幾年時間。盲目的資本趨利讓區塊鏈和數字貨幣曾一度被緊密捆綁,從泡沫走向低谷,從新興技術走向“營銷騙局”。
虛擬貨幣讓區塊鏈技術用更簡單、暴利的方式和金錢掛鉤,但也抹殺了技術背後可能帶來的更長遠、更有益的市場價值。
這未必是一件壞事。相反,反而是任何跨時代技術誕生之前所必經的去偽存真、大浪淘沙的過程。
大量的資本湧入區塊鏈,啟發了包括騰訊在內等許多科技公司、金融機構、諮詢公司和初創企業等組織思考用更利於市場需求的方式,研究和開發區塊鏈應用。除了電子發票,騰訊還在供應鏈金融、商業銀行票據、司法存證和數字內容保護等方面都進行了應用嘗試。
今年4月,雲南省開出了當地首張地鐵區塊鏈電子發票。如果你在昆明地鐵乘車,會發現只要透過騰訊乘車碼搭乘地鐵,就可以在乘車之日的90天內,一鍵申請開具區塊鏈電子發票。
△ 昆明地鐵上線乘車碼區塊鏈電子發票
這背後,是所謂的“區塊鏈泡沫”破滅後所沉澱下的真正價值,也是淘去塵土後,技術所綻放出來的光芒。只有騰訊、阿里、百度這類“古典網際網路巨頭”們,紛紛佈局區塊鏈技術在各個垂直行業的應用,這個劃時代的技術,才算是真的發光了。
“掘金者”不如“引光者”如今談區塊鏈,已經很少有人再直接和虛擬貨幣掛鉤了。那麼,區塊鏈到底還能做什麼呢?
從根本上來說,區塊鏈是一個分散式賬本技術,屬於一個共享資料庫,儲存於其中的資料和資訊具有不可偽造、全程留痕、可以追述和公開透明等多個特徵。這項技術背後提供的核心辦法,是創造了一種關於信任的協議。
4月20日,在國家發改委的例行釋出會上,區塊鏈被正式納入了新基建,將其定義為和人工智慧、雲技術等同等重要的新技術基礎設施。
這背後的原因就在於,區塊鏈技術能夠從根本上保證數字物件的唯一性,不可篡改性,能夠幫助傳統產業應對產權挑戰、隱私挑戰等無形資產的數字化交易。此外,對於網際網路企業來說,雖然網際網路可以快速生成資訊,但已有的技術依然無法保障網際網路上高價值資料的流轉。
無論對於傳統企業、還是新興企業,區塊鏈就如同獨立的、絕對安全的、不可挑戰的“保險櫃”似的存在。因此,任何涉及徵信、數字資產、資料追溯等方面相關的產業,都能夠直接從區塊鏈技術上得到保障。
2019年1月3日,中本聰正式對外發布了比特幣,4年後,區塊鏈技術作為脫胎於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正式面世,blockchain成為一個正式的專有名詞。追隨比特幣而來的那些“掘金者”,以萊特幣、以太坊等形式進一步擴大了區塊鏈的知名度,但也並沒有給予這項技術除了投機和賭博以外,任何實際的產業應用價值。
在這一點上,網際網路企業們所扮演的更像是一個“引光者”。在騰訊最近釋出的《產業區塊鏈》一書中也指出,讓區塊鏈走向產業改革,微軟、谷歌、IBM等科技企業都起到了最關鍵的作用。
近幾年,在騰訊等網際網路企業的帶領下,區塊鏈技術還被延伸到了電子發票、物聯網、智慧製造和供應鏈管理等領域,所涉及的行業也大大超出此前人們的預料,覆蓋了金融、社會治理、文娛、教育和智慧城市等十幾個行業。
掘金的人,往往受利益驅動,他們的行為除了投機以滿足私利以外,再無其他。但有幸的是,這些掘金者也讓更多人看見了區塊鏈背後的光。在這一點上,騰訊等網際網路企業所扮演的“引光者”角色,也更值得讓人尊敬,其所能帶來的價值也更加深遠,更加普惠。
引光者的下一步:讓區塊鏈滲透進產業網際網路馬化騰為《產業區塊鏈》一書作序時,談到,過去一年除了更多人上網,更多企業上“雲”,還有更多產品業務、以及不同的產業都開始嘗試“上鍊”。“上鍊”之所以能夠成立,離不開背後網際網路企業們幾年來的區塊鏈佈局所夯實的地基。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
自2015年起,騰訊就開始關注區塊鏈技術並進行自主研發,從研究、技術、平臺、應用及生態五個層面突破。
最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在稅務部門和深圳地鐵的主導和推動下,深圳開出了中國第一張地鐵區塊鏈電子發票,整個過程中騰訊提供了底層技術和能力。
騰訊乘車碼產品負責人吳鎮權回憶當時整個專案的推進,指出深圳本身具有一定特殊性,流動人口大,且不少是外地遊客和商務人士,這些人每天選擇乘車碼的比例達到60%。
相比於傳統電子票據,區塊鏈能夠提供更高的效率。“傳統電子發票的開票流程相當複雜,企業稅務要先去稅局申請稅盤,每個稅盤的開票額度有限制,當額度用完又要申請一遍。否則,額度不夠會導致業務暫停,同時產生大量客戶投訴,人力維護成本很高”,吳鎮權說。
區塊鏈電子發票上線後,企業端所有的開票資料、乘車資料從支付到開票全部上鍊,確保了發票的真實性,也減少了企業的投入,確保了系統的穩定性。
截至目前,深圳乘車碼區塊鏈電子發票的累積開票量已經超過了300萬張,成為了區塊鏈電子發票的最大開票渠道,幫助乘客成功解決了傳統紙質發票排隊取票時間長、保管報銷不便等問題。更重要的是,乘車碼和區塊鏈電子發票的成功推進,讓交通——這個真正意義上的傳統產業,第一次認識到了區塊鏈技術的價值。
在此之後,這個模式被快速複製,並被其他城市所應用。騰訊區塊鏈技術負責人李茂材介紹,在緊接著的昆明地鐵的乘車碼應用上,騰訊只用了19天時間。今年4月,昆明地鐵也開出了乘車碼的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
“當前整個社會都在談數字化經濟和數字化轉型,但這過程中,數字資訊的產生過程和資訊傳輸過程難以保障。”
電子發票讓各個行業發現,一次性藉助新技術能夠直接實現資訊化和資訊保安化,讓上雲和上鍊能一步到位。這也是目前騰訊所進行的產業網際網路改革中,所致力於解決的核心痛點。
利用自己的技術研發,將“區塊鏈的光”引到不同的產業、城市和社會服務上去。騰訊區塊鏈的佈局更加“落地”。
例如,供應鏈金融問題,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根本原因,在於徵信資料有限。中小企業壽命短、可供參考的徵信資料少、缺乏更科學的徵信模型,銀行出於壞賬率的考量,很難給他們放貸。
騰訊和其投資的保理公司聯易融易通建立了微企鏈平臺,透過區塊鏈連結供應鏈中的各個公司/機構,完整正式記錄資產的發行、流通、拆分和兌付。
此外,騰訊雲供應鏈金融智慧服務平臺和瀚華金控一起,搭建了供應鏈金融的線上化平臺瀚華雲鏈。企業可以在平臺上進行線上身份認證、遠端簽約等功能。疫情期間,讓企業能夠在平臺上得到無接觸式的線上化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
在保護作者智慧財產權方面,區塊鏈也提供了有效幫助。企鵝號釋出的內容能一鍵上鍊,讓原創者的內容在釋出的同時,在區塊鏈上得到無法撤銷的記錄,讓抄襲維權得到有效處理。
在騰訊對區塊鏈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下,區塊鏈成為了產業網際網路的關鍵基礎技術之一,化作了產業網際網路中“毛細血管”一般的存在。2020年,騰訊推出了區塊鏈產業加速器,進一步擴充“毛細血管”的容量和勢能,透過整合全球區塊鏈產業資源,聚合優秀的區塊鏈企業,助力區塊鏈的技術應用落地更多行業場景。
當資料被“正式”認作新的生產要素,區塊鏈的價值也正被產業重審。從“連線“到“連結”,它有力支撐資料成為新的生產要素,成為了資料生產要素化、資料資產化的理想支撐平臺。
在《產業區塊鏈》一書的推薦序中,經濟學家、數字資產研究院學術與技術委員會主席朱嘉明教授這麼判斷。“2020 年也是區塊鏈與產業結合的重要年份,一個產業區塊鏈化和區塊鏈產業化驅動的未來正悄然來臨”。
在產業區塊鏈的道路上,騰訊已經走了很久。最直觀的數字是,透過建設自主可控的區塊鏈基礎建設,截至2020年4月,騰訊共提交了1300項區塊鏈專利申請,位列國內區塊鏈專利申請數量的第一名。
正如騰訊公司高階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所說,“把技術應用在實際的業務場景中,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這是任何一項技術的發展方向。區塊鏈不僅僅是技術服務,它的整合應用也應當在產業變革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產業區塊鏈,就是這樣一條漫長而艱難的技術征途。在這條路上,騰訊已經走了很久,也絕非其他後來者能夠依靠非技術的手段一舉超越。
疫情下的轉機,引爆光的時刻疫情會進一步加速區塊鏈技術的爆發。
特殊時期下,線上開會和快遞,與普通人的連結越來越頻繁,這些連結很多時候是在不同時空、在線上線下同時誕生的,這些都可能產生信任問題。而一切信任缺失的地方,也是區塊鏈技術被嚴重需要的地方。
但從總體的形式來看,此次疫情中,目前區塊鏈技術的存在感還是比較弱。李茂材在最近的“數字轉型線上策略會”上提到,這也正是區塊鏈還處於早期的原因所在,目前的區塊鏈沒有非常好的商業模式,還屬於偏平臺和底層的技術。
他還發現,疫情期間,無接觸開票被引爆。30秒就可以開票處理,同時不需要和人面對面接觸,在疫情的特殊期間有效降低了辦稅人員的工作負擔,提高了工作效率。
這也成為了騰訊釋出《產業區塊鏈》一書的原因,翻閱全書,談的不是騰訊的成果,更多的是在區塊鏈技術的思考和發現。僅憑一已之力,引來的光必然很弱,只有透過全行業的共同努力,才能夠將光匯聚到一點,並最終引爆。
這本書裡,既有對過往嘗試的總結,也有對未來趨勢的探索,更重要的是,會有更多人能夠參與到對區塊鏈的重審之中,最終真正去發現這項技術對於財產、商業、經濟乃至社會的影響和作用。
能夠參與一項革命性技術的誕生到最終引爆,普惠全行業,我們都是其中一員。這件時代難遇的事,著實讓人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