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被封殺,被打壓:中國“晶片之父”張汝京的風雨人生路

由 希學英 釋出於 科技

作者|潘曉飛 來源|IT商業觀察(ID:Itleyuan8)

2009年11月10日,張汝京閃電請辭,離開他一路帶領狂奔了9年的中芯國際。

十一年後,中芯國際上市,市值突破5000億。而它的創始人張汝京,早已在新的領域開拓出新的疆域。

前世:德州儀器

1949年,張汝京不滿一歲,父母就帶著他,跟隨國民黨大軍退回臺灣。

父親搞冶金,母親搞化學,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1970年張汝京從臺灣大學機械工程系畢業,隨後前往美國攻讀電子工程學學位。

29歲,張汝京進入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晶片製造商“德州儀器”工作,他的頂頭上司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也是積體電路的兩位發明者之一——傑克·基爾比。

張汝京人生下半場最大的冤家張忠謀,時任德州儀器副總裁,彼時的兩人還幾乎沒有任何交集。

在技術崗上,張汝京一待就是8年。直到37歲,他被派去劃地盤,建新廠,由此才開啟了被稱為“建廠狂魔”的新階段。

在美國德州,張汝京一口氣建了4座晶片生產廠,緊接著又到義大利、日本、新加坡、臺灣,接連建了10座晶片廠。

當時的德州儀器就像晶片“播種機”,全世界播撒晶片種子,而張汝京就成了晶片行業的風向標,他去哪裡建廠,哪裡就會成為晶片行業的熱土,投資、技術、人才,接踵而來。

然而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大陸卻是例外,原因無他:底子太差。

1996年,中國電子代表團到德州儀器總部參觀,問張汝京,“你願不願意回國?”,張汝京一愣,他不是沒想過。臨走前,代表團留下一句話,“我們在北京等你。”

於是第二年,張汝京毅然請辭,踏上了回國的歸程。只是他沒有料到,接下來的路程,會充滿難以想象的泥濘和艱險。

成立世大,迎頭撞上臺積電

1997年,49歲的張汝京回到內地,準備建廠彌補國內的技術空白。

然而受大陸條件所限,思慮再三,張汝京還是把根據地放在了裝置、技術、人才都堪數一流的臺灣。

張汝京的想法很簡單,先在臺灣建兩個工廠,然後再將第三到十個複製到內地,最終實現曲線救國。

在燒錢不見底的晶片行業,世大公司成立僅3年就實現盈利,並發展成為臺灣第三大晶片代工廠。

可惜的是,排在第一位的是臺積電——張忠謀比張汝京早回來十年。

於是臺積電向世大提出了收購要求。

由於世大不是由張汝京一個人說了算,面對超8倍的溢價收購額,沒有人不心動。最終張汝京向臺積電提出了一個要求,第三家工廠要建到大陸去。

隨後,50億的收購案達成,臺積電卻並沒有兌現到大陸建廠的承諾。不僅如此,臺積電還威脅張汝京,如果離開世大前往大陸,就將收回他手裡的大量股票。

面對如此“羞辱”,張汝京憤而辭職,公司不要了,股票不要了,錢也不要了,轉頭奔向大陸。

中芯國際由此誕生。

成立中芯國際:張汝京被封殺

2000年,張汝京帶上一家老小,包括90歲的老母親,全部遷居上海。

當時的中國,80%晶片靠進口,急需張汝京這樣的人才。聽過中芯國際想要落戶上海,上海市張江區領導張開雙臂歡迎:公司前5年免稅,後5年減半,土地近乎免租。

就這樣,張汝京帶著中芯國際,不到4年就建成3座工廠,還收購了摩托羅拉的一個晶片製造廠,發展得可謂是勢如破竹。

然而,海峽對岸的臺積電依然沒有放過張汝京。

2003年,就在中芯國際赴港上市的關鍵時刻,臺積電出手了。

以盜取商業機密為由,臺積電在美國起訴中芯國際,並且索賠10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當時中芯國際的營收總共才只有3.6億美元。

不巧的是,中芯國際確實有很多來自臺積電的工程師。最終,為了不影響上市步伐,張汝京選擇庭外和解,賠償臺積電1.75億美元,同時“恥辱”的將所有技術交由第三方託管,臺積電可以隨時檢查是否侵權,期限為兩年。

2004年,中芯國際在香港和美國兩地上市,創造了全球第三大IPO,再次成為令人矚目的晶片代工企業。

臺積電又坐不住了。

2006年,臺積電再次起訴中芯國際,官司一打就是三年。

這一次,臺積電不僅拿走了2億美元賠款,外加中芯國際10%的股權,更喪心病狂的是,他們直接封殺張汝京,要求張汝京三年不得從事晶片行業。

那一年,張汝京已經61歲。

古稀老人,依然在路上

誰都沒有料到,2014年,競業協議剛結束,張汝京立刻重出江湖。

1997年,張汝京49歲,創立世大,立足於臺灣,專注晶片製造。

2000年,張汝京52歲,創立中芯國際,立足中國大陸,專注晶片代工。

2014年,66歲的張汝京再次創業,創立上海新升,專注於晶片最主要的材料——矽。

2018年,70歲的張汝京第四次創業,建立芯恩整合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晶片製造業主要有三個環節:設計、製造、封測。芯恩整合公司的意義在於,它是國內第一家集合了晶片製造三大環節的廠商。

回顧張汝京的一生,是屢遭打擊的一生,但是從始至終,他都不改初心,一直在努力填補中國晶片產業鏈上的薄弱環節。

今年4月,華為麒麟710A面世。這款晶片由華為設計,中芯國際代工,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芯。

7月16日,中芯國際迴歸A股上市,市值一度突破6000億元。在晶圓製造領域,中芯國際位列全球第四、中國大陸第一。

當美國宣佈封殺華為,臺積電隨之斷供華為時,中芯國際已然能勉力支撐起中國晶片製造的一方天地。

下一個十年,張汝京在中國大陸灑下的晶片種子,又將綻放出怎樣璀璨的光芒?

中國的年輕人,將拭目以待。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IT商業觀察(ID:Itleyuan8),作者:潘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