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本身具有內在的隨機性?如果把時間作為第四維會怎麼樣?

科學中最關鍵卻未受到充分賞識的成就之一,就是用數學方法描述物理宇宙。具體講,就是對連貫而流暢的數學函式的運用,比如用正弦函式來描述光和聲音。這一做法有時候被稱作牛頓運動第零定律,以向運用了類似函式的著名的牛頓三定律致敬。

20世紀初期,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對牛頓宇宙學說的地位造成了影響深遠的撼動,他向人們展示了宇宙的兩個新特性:一是質量可以造成空間的彎曲,二是空間和時間具有內在相關性。他把這一新的概念稱為時空。儘管這一觀點令人震驚,但它的公式和牛頓的方程一樣,連貫並且流暢。

時空本身具有內在的隨機性?如果把時間作為第四維會怎麼樣?

然而,近期一小群研究人員發現,時空本身具有內在的隨機性,這使得牛頓第零定律在小尺度上也不再適用了。

讓我們來探究這一發現的意義。

時空本身具有內在的隨機性?如果把時間作為第四維會怎麼樣?

首先,什麼是時空?你或許還記得在平面幾何當中,如果取兩個點,透過第一個點畫x軸和y軸(也就是把該點當作原點),那麼這兩個點之間的距離就是x2 y2的平方根,其中x和y是第二個點的座標。在三維空間中,對應的距離用x2 y2 z2的平方根表示。這些距離是恆定的,它們的值不會因為座標的畫法而改變。

那麼,如果把時間作為第四維呢?

時空本身具有內在的隨機性?如果把時間作為第四維會怎麼樣?

四維時空中的一個點被稱作一個“事件”:它在空間上的位置由x軸、y軸和z軸確定,在時間上的位置由t確定。那麼,兩個“事件”之間的距離是多少?用類推的方法,很容易認為這一距離是x2 y2 z2 t2的平方根,但事實並不是這樣。如果採用不同的座標系,這一距離就會變化,所以它事實上並不能真的被看作距離。愛因斯坦發現,恆定距離是x2 y2 z2-ct2的平方根, 其中c代表光速。如果你採用不同的座標系,x、y、z和t的值可能發生變化,x2 y2 z2-ct2的平方根卻不會。

愛因斯坦透過一個絕妙而且高度複雜的邏輯鏈推理得出,引力的實質是時空自身的幾何學特性——它的曲率。而這一曲率是質量造成的。愛因斯坦說,如果宇宙中沒有質量,那麼時空就是平坦的,也就是沒有曲率。

時空本身具有內在的隨機性?如果把時間作為第四維會怎麼樣?

想要理解空間的曲率,可以想象一隻在球體表面爬行的蟲子。這隻蟲子要怎樣才能知道它不是在一個無盡的平面上呢?如果這隻蟲子沿一個方向走,它最終會回到最初的地方。或者,如果這隻蟲子以正確的角度畫一個座標軸,它就會發現從起始點到任一點的距離並不是x2 y2的平方根。這隻聰明的蟲子或許就會推匯出,自己處在一個曲面上。

因此,曲率影響兩點之間的距離,而質量決定曲率。

》 在真空中,粒子和反粒子不斷產生。

時空本身具有內在的隨機性?如果把時間作為第四維會怎麼樣?

這就是愛因斯坦時空概念的要義。但是他的相對論僅僅是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革命性突破之一,另一項是量子力學。因此,提出這樣的問題就會顯得很自然:量子力學怎樣影響時空的幾何學特性?這是當今物理學試圖解決的最大的問題之一。隨機時空似乎是答案的一部分。

量子力學的核心是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該原理指出,每個物理系統都一定會具有一些殘餘能量,即使是在絕對零度。這一殘餘能量被稱為零點能,即使是時空中的真空也具有。在真空中,粒子和反粒子持續產生,然後互相碰撞使對方湮滅。粒子的突然產生和消失導致真空的零點能隨時間波動。因為能量和質量是等效的(E=mc2),質量會產生時空彎曲, 真空能量波動會產生時空彎曲的波動,而這會造成時空中兩點之間距離的變化。這就意味著,在小尺度上,時空是隨機而無序的。

時空本身具有內在的隨機性?如果把時間作為第四維會怎麼樣?

如果我們在一個不那麼小的範圍裡看量子波動,這一區域內的波動傾向於抵消。但是如果我們在一個無限小的範圍裡考察這個現象,比如一個點,我們就會發現無限的能量。這不禁讓人

思考:在什麼尺度上才能捕捉到我們感興趣的物理現象?它當然要足夠小,但也不能小到它的能量龐大到無法把握。什麼才是這一距離最合適的測量單位呢?

》 普朗克探究了距離的自然單位是什麼的問題,這一自然單位應該基於普適常數。

為了回答這一問題,我們採用普朗克的思考方式。普朗克是量子力學之父,他曾經探求過距離的自然單位是什麼的問題。所謂自然單位,就是不基於米的仲裁標準。他提出了一種使用普適常數的自然單位:真空中的光速(c);表示重力場強度的重力常數(G);普朗克常數(h),該常數表示粒子能量和頻率之間的關係。普朗克確定了我們現在知道的普朗克長度lp,數值為hG/c3的平方根。普朗克長度是一個非常短的距離,大概為10-35米,是一個質子直徑的億兆分之一。這個距離太小了,目前無法被測量,或許永遠都無法被測量。

時空本身具有內在的隨機性?如果把時間作為第四維會怎麼樣?

但是普朗克長度具有重要意義。弦理論對點已經有了完整的研究,並且認為普朗克長度是已知可能的最小距離。更新的圈量子引力理論提出了相同的說法。極小體積內能量被無限放大的問題得以避免,因為根據這一理論,這種極小體積根本不存在。

普朗克長度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應用。相對論指出,身處快速行進的參考系中的觀察者測量的距離會縮短,即所謂的洛倫茲收縮。但是普朗克長度是唯一可以透過c、G和h這樣的常數推算

出的距離, 所以在任何一個參考系中的測量值都是相同的,不會受到洛倫茲收縮的影響。但這意味著,在這一尺度上,相對論也不適用。我們需要新的理論來解釋這一現象,而隨機時空理論很可能提供了這樣一個解釋。普朗克長度無法因洛倫茲收縮而變短,表明它是長度的一個基本量子,或者說單位。因此,普朗克長度很可能是時空的最小尺寸,比普朗克長度更小的尺寸可以被認為是不存在的。

現在,我們終於可以描述隨機時空了。首先,它是顆粒狀的,尺寸大約相當於普朗克長度。

時空本身具有內在的隨機性?如果把時間作為第四維會怎麼樣?

其次,這些顆粒之間的距離定義並不明確。量子力學指出,一個物體越大,它的量子學特性就越不明顯。因此,我們可以認為時空中某一區域內的質量增加,這一區域的隨機性就越小。(這一點和相對論相似。相對論指出,一個區域內的質量越多,它產生的曲率就越高。)隨機時空認為,如果宇宙中沒有質量,時空就是平坦的,如同愛因斯坦相對論指出的那樣。但這是完全隨機的,無法被實際確定。如果沒有質量,我們還要空間幹什麼?

時空本身具有內在的隨機性?如果把時間作為第四維會怎麼樣?

第三,在隨機時空理論中,因為在這一尺度上的隨機特性,這些粒子可以隨意飄動,這一點和絃理論以及圈量子引力理論不同。如果把隨機時空中的粒子描述為一盒鵝卵石,隨機性就像輕微晃動這個盒子,讓石子們來回移動。我們希望這些活動的體積元素(鵝卵石)能夠解釋在普朗克長度上相對論不適用的問題。這是因為相對論是一種建立在牛頓第零定律之上的理論,它需要連貫流暢的數學函式,但在普朗克長度上,這種流暢的函式不再適用。

牛頓可能會感到吃驚。 他認為空間和時間是一個沒有特徵的空虛,只是讓他的三大運動定律能夠適用的框架,而這也確實見於每天在我們身邊上演著的一切。隨機時空理論卻設定了一個不確定的時空,這個時空超出了連貫流暢的函式所能描述的範圍。

量子力學的希望在於,其函式能夠產生於時空本身的特徵,像一根紮根地下的支柱,而不是隨機搭建的屋頂。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709 字。

轉載請註明: 時空本身具有內在的隨機性?如果把時間作為第四維會怎麼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