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高階產品經理如何進階,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每個階段需要考慮什麼?本文將從高階產品經理的五個層級進行探討,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階產品經理,如何進階?這是一個需要深思的問題。
市面上關於初級產品經理的解讀很多,但針對高階產品經理的總結卻很少。這是因為0-1年、1-3年的成長是線性的,按部就班、依照規範、掌握技巧,就能執行畢業,進階到高階產品經理。
高階產品經理的成長卻是非線性的,需要一個點一個點攻克,每一點都是質的飛躍。方法論在這裡不太適用,沒有方法論,成篇推文自然也就少了。
但我們還是要成長的,所以這些提升的點在哪,又有哪些軌跡可循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整整三年。
終於,在工作的專案歷練中,在學習的寫字思考中,我似乎找到了答案。現在分享給各位高階產品經理或即將晉升高階的產品經理。
在我看來,高階產品經理往上躍遷,至少有五層。每一層都異常艱難,希望我們都勇攀巔峰,越戰越勇。
第一層,是無縫切換的同理心。
同理心是產品入門的基本條件,但入門之後,能否再繼續提升,就是高階產品經理的能力體現。因為他可以無縫切換。
最典型的場景是,對著別人的產品一頓吐槽,說一聲垃圾收尾,這就是缺乏同理心轉換的表現。看看身邊,這樣的同行不在少數。
不誇張地說,這一層至少刷掉了90%的產品經理。多少人頂著高階產品經理的頭銜,仍做著執行的事,寸步難升。
滿足第一層的特徵是,能看懂其他產品的執行邏輯和內在骨架,能察覺到對方的真實意圖,然後微微一笑:原來這就是他們的策略啊。
作為一個典型使用者使用產品,站在使用者視角發表評價,是第一要素。
我們看不懂的產品,不是因為對方傻缺,是因為我們不是目標使用者。
就像刀刀9999的傳奇廣告,渣渣輝們才是目標。我們如果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就會覺得如此廣告,怎麼可能有人來玩?但就是有人來玩,就是有公司賺得盆滿缽滿。
前段時間看常規電視(區別於網際網路電視),江蘇臺的非誠勿擾,中間插播著空氣炸鍋廣告。冗長無比的10分鐘,買貨還是電話撥號。
2020年了,居然還是電話預定,掃碼做個小程式很難嗎?10分鐘的廣告多貴啊,為什麼不是15秒?
但轉念一想,現在看傳統電視的是哪些人呢?願意在電視上買東西的是哪些人呢?爸爸媽媽們。
上了年紀的他們就是需要10分鐘的介紹做轉化,就是需要打電話到客服,讓客服對接他們完成購買操作。
10分鐘是合理的,必須要10分鐘的講解他們才會拿起電話。打電話是合理的,人工引導才是完整的購買鏈條。
為什麼微光必須要兩個人一起才能看片?微光使用者的問題是孤獨,陪伴才能解決孤獨。
每一款產品都有存在的合理理由,就看我們是否能切換到對方的使用者視角,觸控產品的溫度。
站在使用者角度的另一面是,站在對方產品經理的角度。
對方看似傻缺的行為,背後也有存在的邏輯。遇到問題先不要無腦吐槽,多想想對方的真實用意。
瑞幸咖啡的瑞便利櫃子,跟便利蜂的蜂小櫃和支付寶的刷臉櫃子,並排放在一起。
便利蜂和支付寶都很便捷,掃碼或刷臉開啟櫃門、拿完即走、自動支付。
但瑞幸的櫃子極其難用,掃碼開啟小程式、手機下單、對著櫃子掃碼、等待櫃子出貨、手動去拿,使用者體驗差到極點。更不用說瑞便利還有8點到17點營業,其他時間關門的傻缺邏輯。
等等,為什麼瑞便利要8-17點營業?
瑞便利的目的從來都不是賣櫃子裡的貨,而是為了給門店導流,是給APP要註冊和新增使用者,線上下的場景收割流量,再去資本市場講講故事。
也正因為難用,瑞幸的價格反而是三個櫃子裡面最低的,低價才能讓使用者忍受。
所以,站在別的產品視角,我們能想通很多事情。對方並不傻,只是目的不一樣罷了。
這點讓我想起了揹負目標和KPI壓力的我們,要我們去做,也不見得比他們的解決方案好。
畢竟,產品經理需要的是,邏輯自洽即可。
下一步,就是把使用者視角和產品視角融會貫通,無縫切換。
我們切換了使用者和產品的視角,就能理解市面上的常規玩法,我們就看透了其他產品的骨架,庖丁解牛。
這是內功的修煉。有些事情我們不必親自做,看過一遍,我們就學會了。這也是底層的邏輯,萬變不離其宗的邏輯。
至此,容納百川。當我們做業務時,能快速的找到類似的做法,而不是侷限於行業競品的常規做法。任何我們看過的、想過的,都是把業務做好的參考。
就像線上問診,能不能做成滴滴一樣的打車模式,讓醫生搶單或者派單呢?合理嗎?不合理嗎?
同理心大成的標誌是,隨便拿出一個產品,我們能快速的get到關鍵,以及思考對方可能的演化路徑。
在這一層,我們是同理心強大的產品經理。
第二層,是使用者價值與商業價值的平衡。
與第一層的區別是,雖然看似兩點,但第一層是第二層的前提條件,或者說把第二層做好的前提條件。
產品經理最怕執拗,渡過了前期對高保真原型的糾結之後,就來到了使用者體驗和商業價值的進退維谷。
到底是使用者價值重要,還是商業價值重要呢?
為了理想,追求極致的使用者價值不行。產品經理也要為公司創造價值,具象化就是商業價值,沒有產品一直追求理想(個別除外,如飯否)。換句話說,產品和公司不掙錢,拿什麼養活團隊呢?
現階段的創業專案,對贏利能力和商業閉環無比看重,這都是經歷了幾次風口的燒錢之後,投資人的幡然悔悟。
但為了掙錢,太商業化了也不行。強行的商業化是揠苗助長、割韭菜的行為,而且看似短期內能提升收入,但對使用者的損害在長期上反而可能降低收入。
同樣,產品經理也要善待使用者,知道商業化的底線是什麼,不是一次性擼粉,好比墨跡天氣的終身會員,幹一票就走嗎?
所以,高階產品經理,既要兼顧使用者價值,又要嘗試商業價值。
使用者價值就是商業價值,乍一聽是不是有點奇怪。但,真的就是一回事。
使用者為爽付錢,為獨特付錢。爽和獨特是使用者追求的價值,願意付錢是追求的成本和意向度。此時,付錢就是商業價值。
站在產品的角度,無論追求的是解決問題還是標新立異,產品都要滿足使用者需求。所以,商業化是使用者價值順其自然的事情。
從第一個賣虛擬產品的QQ秀,到現在的英雄聯盟皮膚。從使用者搜尋結果中的商品導流,到買車買房的留資電話,這都是由使用者價值延伸出的商業價值。
廣告是嗎?廣告也是。廣告解決的是選擇問題,節約選擇成本是對使用者的價值。
但毫無節制接廣告行為,不是使用者價值。我們期望的是微信的可樂、手機、寶馬的廣告,不是莆田系的廣告。
因此,商業化是使用者價值的具象化,是部分使用者追求的更高價值。商業化的本質是使用者價值的找尋,尋找使用者願意付費的價值點。
在實際工作中,商業化可能是明確的要求和具體的數字,工作畢竟要有交待。
這就是使用者價值與商業價值的平衡。平衡才能讓各方滿意。
在第二層,我們才成為了一個遊刃有餘的產品經理,遊走在老闆和團隊之間,遊走在使用者與商業之間。
第二層的平衡藝術,預計再刷掉60%的高階產品經理。
第三層,是踐行判斷,知行合一。
與前面的區別是,第二層還是做事,第三層是自己找事,對產品有了更大的自主權。
產品的本質是做決策,針對當下問題收集事實和資料,做出決策和執行方案。
這個過程,是跟未來要結果的過程。產品和版本,就是為通向未來鋪設的道路,產品經理就是走在道路上的踐行者。
要想做個踐行者,首先要有方向。方向是高階產品經理對產品發展的判斷,不是眼下的KPI,至少是對未來三個月的判斷。
其次是執行到位,保證產品跟著思路走,不斷透過迭代和資料驗證自己的想法,然後繼續修正判斷,繼續前行。
這一步,是守正。
判斷的一面是做事,另一面是機會。
我們對未來的判斷,肯定有讓產品發展的機會,讓產品借力打力的機會。
任何事件,其實都跟我們產品能聯絡在一起,關鍵是如何運用。運用得當的高階產品經理,就是絕對的機會主義者。
於是大年初一,我們在線上看到了囧媽。從撤檔到線上,是誰一眼看出了其中的宣發機會。這一步,是出奇。
第三層,能至少再刷掉90%的高階產品經理。為什麼?
讓遊刃有餘的強者再接受新鮮知識,挑戰已有的認知和經驗,容易嗎?太難了。
但這個層級,決定了工作是否出彩,是超越他人的亮點,是汪峰超越平凡的力量。
但大部分產品經理死在了自信上。
第四層,是大的行業視角。
與前幾層的區別是,第四層是戰略層面,前面多是戰術層面。
產業網際網路,產業的到底是什麼?
產業就是行業。產品對行業的價值是什麼?對當下的流通節點、差序格局是否改善,是否讓從業者更好了呢?
這是產品的責任,是高階產品經理的自驅和理想所在。
比如網易雲音樂對獨立音樂人的發展和改造,之前他們不為大眾所知,但現在獲得了足夠的曝光和傳唱,我們也聽到了更多更好的歌。
沒有知名版權,於是切入到獨立音樂人,這就是戰略。音樂行業已經跟之前不一樣。
如何評價一個高階產品經理的大局觀?
大局觀是視野的寬度,是高階產品經理對新聞時事的洞察,對行業發展的判斷,對使用者需求的敏銳感知,對競品友商的動態預知。
執行是大局觀的深度,沒有執行出來的大局觀不叫大局觀,只能叫胡思亂想。大局觀的落地必然影響深遠,這是產品的方向戰略,是對行業格局的再次調整,必然牽扯到行業的利益價值。
好的大局觀在於預判,提前做好了規劃和佈局。
這一層能再刷掉90%的人,因為我們很多人最終成為了順應行業的浮萍,沒有改變,也不願冒險,追求著養老摸魚。
但只要達到這一層,就能讓高階產品經理蛻變為產品總監。
第四層,改變了行業,改變了世界。
第五層,是擔當,無私的擔當。
與前面的區別是,第五層迴歸到產品經理本身,迴歸到原始的大家小家的公私問題。
高階產品經理再往上,肯定會接觸到利益。在面對利益的時候,擔當尤其重要。
有擔當保證我們身正為公,保證不動歪念,不去損害侵佔公司和產品的利益。
善惡看似玄學,但其實跟產品經理息息相關。我們是對使用者善良,還是沒有底線。顧客到底是上帝,還是韭菜。
再看看大廠的反腐力度和高管事故,就知道這一步有多難。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有能力的人要是壞起來,必然是大惡。
有擔當,負責任,就是高階產品經理的第五層境界。
身在職場,是追求個人的成功,還是公司的成功?
面對獎勵,是追求短期的KPI,還是長期的產品發展?
這些問題,每個人可能有每個人的答案。但也許有唯一的答案,因為大廠不允許失敗,而界定成敗的就是短期的KPI。
但可以確定的是,產品在追求長期發展的高階產品經理手中,才能迎來更好的發展。
所以,擔當就是面對揠苗助長底線,就是面對弄虛作假的羞愧難當。也許沒有名利的壓力,才能真正的做事。
這也是為什麼擔當是第五層,因為沒有前面四層的鋪墊,我們就沒有機會接觸到利益,就沒有機會去考驗擔當。
所以理解逍遙子招人的標準為什麼是「功成名就、財務自由」了吧。
希望我們都是一個有擔當、有追求的高階產品經理。
究竟是產品成就了經理,還是經理成就了產品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說,問題本身就錯了。
就像亂世之英雄,治世之能臣。沒有前後,也沒有因果,有能力者自有一方天地。
所以,面對五層境界的高階產品經理,每天起床先問一下自己,今天是不是要繼續去改變世界呢?
持續進階吧,高階產品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