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天才少年帶著1000萬裝置叛逃華為,任正非卻讓他回來擔任副總

由 童豔紅 釋出於 科技

華為前副總裁李玉琢曾披露:

於是乎, 華為創業早期,很多高管都感受過任正非“暴風雨”式的批評。

但唯獨有一個年輕人例外,任正非不僅不批評他,還喜歡得不行。他在公司中一度被傳為任正非的“接班人”,7年間讓華為市場營收從4.1億狂增50倍,達到了200多億。

這個年輕人就是華為最出名的技術天才——李一男。

李一男

天才少年,27歲當副總裁,7年帶領華為營收狂增50倍

李一男1970年出生,15歲考入華中理工大學少年班,1993年加入華為,入職半個月就成為主任工程師,半年後因為表現突出,被提拔為研究部副總經理,25歲成為華為總工程師,27歲當上了常務副總裁。

通訊裝置產業是典型的高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華為一進入這個領域,面對的就是思科、朗訊、阿爾卡特等全球頂尖的通訊裝置製造商,要想在此間立足,技術研發能力必須強。而李一男就是任正非的“尖刀”。

從1993年到2000年,李一男帶領的研發團隊,在與國際巨頭的競爭中,表現搶眼,期間華為的市場營收從4.1億狂增50倍,達到了200多億。

曾被稱為任正非接班人

任正非對李一男寵愛有加、視若己出,不僅給錢給權,還儘可能為這個技術天才提供施展才華的空間。私下裡,華為內部都稱李一男是任正非的“乾兒子”,是任正非培養的接班人。

年少輕狂,沉迷錢權,叛逃華為,另起東家

可惜好景不長,金錢和權力很容易讓一個人迷失,特別是年輕人。李一男帶著價值1000多萬元的華為裝置(用華為內部股份兌換)北上建立“港灣網路”。

不久之後,港灣網路便獲得了美國華平、淡馬錫等機構近億美元的風投。有了風投的加持,李一男的目標不再是做一個華為的產品代理商,變成了“離職高管 風投基金伺機KO老東家”。

港灣網路

李一男對華為的產品和市場優劣勢十分清楚,港灣在市場上迅速攻城略地,屢屢奪標,銷售額很快破億。

一邊在市場中與華為競爭,港灣還一邊到華為挖人。2001年,在高薪、期權的各種誘惑之下,上百號華為核心研發人員加盟港灣。發展到後期,港灣的挖人手段愈來愈大膽。

有媒體披露:港灣會先私下收買華為市場和研發部門的核心骨幹,然後這些人並不離開華為,而是迴避港灣的相關研發領域和目標市場。

港灣甚至還收買了華為北京研究所的一個員工,由其利用華為資源進行研發,然後和港灣共同成立合資公司。

2002年,華為歷史上出現了第一次負增長。

任正非痛定思痛,“不擇手段”重拳出擊,港灣倒了

但薑還是老的辣,任正非痛定思痛後,正式對李一男出手,決定在公司內部成立一個特殊的部門——“打港辦”。

該部門的任務只有兩個,就是不能讓港灣賺到錢、更不能讓港灣上市。任正非要求銷售部門:可以丟單給中興、思科,但堅決不許丟單給港灣。

為了確保目標實現,華為採取了一系列兇悍的手段:已經使用港灣裝置的客戶,華為進行回購,並且買一送一;港灣中標的,華為甚至可以白送;即便幾百塊的小單,華為也不放過;同時開展“反挖人”運動,港灣的一個研發部門被整體挖走。

港灣的業務很快陷入停滯狀態。為了擺脫困境,李一男決定加速上市,但在IPO的關鍵時期,美國證監會收到了大量的匿名郵件,指責港灣進行資料造假,港灣上市夢碎。

你小子還是太嫩了

2005年9月,港灣法務部收到華為公司的律師函,華為表示因為港灣侵犯了其智慧財產權,將對港灣提起訴訟。而在早前的5月份,李一男曾經在華為的三個同事因被認定侵犯華為知識產品,被深圳中院判處三年有期徒刑。

任總惜才,一笑泯恩仇,李一男迴歸華為擔任副總

港灣一度尋求國際買家收購自己,摩托羅拉、北電網路、西門子都表示很有興趣,但最終都因華為與港灣存在智慧財產權糾紛而宣佈放棄。

2006年6月6日,走投無路的港灣網路宣佈與華為合併,李一男重新回到華為擔任副總裁。

“迴歸”後,任正非在杭州與港灣的高層進行對話,他說:

任正非不計前嫌,用人唯才

任正非76年人生路,失敗和挫折始終形影相隨,卻從未言棄

愛將李一男背叛只是任正非艱難時刻的一個插曲,76年的人生中,失敗和挫折與任正非如影相隨。比如2003年美國思科集團起訴華為侵犯其智慧財產權、老母親突遭車禍離世。

但在面對這些困難時,任總卻是越戰越勇,從未退卻。

任正非面對困難挫折越戰越勇

任正非一路走過來後,對於人性充滿了頓悟,他把這些年的經歷都寫進了《任正非自傳》一書中,講述了這70年來人生的風風雨雨。

書中包含了任正非70年來的榮辱浮沉,能寫的,不能寫的,那些秘而不宣的軼事,他全都寫在裡面。

我若貪生怕死,何來讓你們去英勇奮鬥

對於本書的出版,任正非十分重視,親自審閱,幾易其稿。原價58元,現在僅需38元,一杯咖啡的錢,就能換來任正非一生的智慧和眼界。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碰上各種大大小小的困難和挫折,這是不可避免的,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採取不同的態度和方法會有不一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