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位軟體行業的資深從業者-優瑪軟體總經理張可彥來說,每1-2年一次的技術更迭會衍生出不同的平臺、更先進的技術,這給整個軟體行業帶來了一種壓力,是沒有辦法停止前進的,後面持續有浪潮在推動,迫使了軟體從業人員要不斷去學習。在11年前帶領團隊從SaaS業務起家,不斷髮展形成以高科技產品的研發、技術服務作為自己主攻方向,優瑪軟體公司目前成為一家主要從事企事業資訊管理、網際網路應用、移動應用等領域產品、服務、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軟體企業。
SaaS起家,服務立本2008年張可彥在創立優瑪軟體的時候,就是從SaaS入手,到2010年左右,已經入圍中國SaaS軟體百強,他說到,“那個時候只要你能用SaaS的觀念去為客戶解決一些流程性的問題,是有很大機會的。”但從現在的發展來看,各種平臺及硬體層出不窮,現在軟體也細分了很多,但是這裡面也會有一些問題,其實現在國內小軟體企業很多,據公開資料顯示,基本上50人以下的軟體企業能佔到80%以上,但是這部分軟體企業的產出也就佔到行業整體的10%-20%,而且這部分公司因為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很弱。
回憶創業初期,張可彥和團隊一窮二白只有技術,沒有其他任何資源,都是靠自己一點一點去攻,好在他們一旦拿到客戶可以憑藉自身的服務在供應商裡獲得很高的評價。張可彥自信的講到,基本上只要前期把客戶攻下來,相對來說後期就比較穩了,因為無論是優瑪軟體的管理團隊還是技術團隊,都是把客戶服務放在第一位。
對於張可彥而言,現在優瑪軟體還是把自己定位為軟體開發企業。因為軟體開發技術都是為客戶服務的,所以從去年開始,優瑪軟體也在尋找更好地為客戶服務的一些途徑,包括軟體的產品化、解決方案等,不斷提升自身的服務能力。
優瑪軟體從2012年開始涉足電力相關的業務,包括省內電網的運維、系統安全、資料安全等工作都在做。之前優瑪也有涉及軟硬體相結合的業務,不過都是一些嵌入式的,硬體由客戶提供。張可彥透露,目前優瑪自己也在向軟硬體結合的方向走,後期會面向電力客戶做一些有競爭力的產品。
優瑪在傳統軟體外包業務方面,主要在電信領域、電力領域、市民卡領域,除了這幾個領域,也在做另外兩個創新業務,一個是招投標方向,另一個是數字孿生方向。
業務創新——深耕“招投標平臺”在招投標領域,優瑪軟體發現市面上的招投標平臺普遍面臨升級換代的需求,現在國家對於招投標的管控越來越嚴格,招投標法律法規國家有五六個,企業內部對於招投標的法規多則上百個,所以很多政府機構包括傳統大企業對於招投標平臺升級需求很強烈,在這樣的背景下,優瑪軟體在5年之前開始佈局相關業務,2019年僅1年的時間在這個平臺上招投標的金額就達到300億元以上。
張可彥進一步講到,現在優瑪軟體也在不斷升級這套招投標系統,希望用更加專業的能力為國企、國內大型運營商、代理機構等提供相關的服務,為市政、代理提供招投標流程類管理,最佳化企業內部招標採購流程。另外對於一些已經成型的招投標平臺,提供帶有AI資料分析的輔助招投標工具。
目前國內做招投標平臺的企業不多,而且相關法律法規也在不斷更新,在張可彥看來,優瑪軟體在這個領域已經深耕了5年,在客戶使用場景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已經非常熟悉客戶的需求,在這方面優瑪的團隊都已經是專家了。
業務創新——穩打“數字孿生平臺”得益於5G等技術的發展,讓傳統的資料等資訊能更加及時更加豐富的看見,其中涉及的內容也很多,這方面也確實給軟體行業帶來了很大的機會。
在數字化領域,比如說優瑪軟體的另一個數字化平臺——優瑪物圖互動數字孿生平臺,張可彥解釋到,表面的意思就是將物聯網和圖形視覺化的結合,從可採集和計算的邊緣裝置,到中間的資料通訊,然後再到服務端資料的採集、分析、儲存、大資料的彙總分析、二維三維的視覺化、模擬和遠端控制,優瑪軟體正在做這樣的一個平臺。
目前優瑪軟體正在洽談變電站的應用場景,做變電站的數字軟裝,將一些人工採集不到的資料,透過前端裝置進行採集,最後在終端實現反向控制,另外也有智慧工廠,智慧農業(智慧茶山)等應用場景。
其實針對這套系統也是可以做預測性的分析,張可彥在訪談時講到,對於任何場景,前期都是收集資料,然後結合歷史資料做一些綜合性的分析,也可以叫做AI大資料分析,比如說他此前接觸過水泥廠的一個案例,他們的一臺裝置很貴,不亞於醫院裡的CT、核磁共振機器的價值,往往一個零件壞了,維修成本或者替換成本都要達幾百萬元的程度,如果前期採用監測系統的話,可以實時監測裝置自身的一些引數,也可以監測外部引數的影響,比如說電壓、電流的不穩定等因素,然後根據這些資料進行分析有沒有可能造成故障,或者故障的原因來自於哪裡。
無論是什麼場景,優瑪軟體就是為這個場景和裝置提供一套解決方案,物圖互動數字孿生平臺不僅僅建立一個數字化的孿生體,還在跨越時間和空間的資料基礎上實現全生命週期管理、實時雙向互動分析,不僅實現模擬,還能找到問題所在實現預警。
抵制浮躁,穩根基在張可彥看來,國產替代化是一個痛點,如果想要實現國產替代化,有幾個點非常重要:一是晶片,二是作業系統,三是編譯工具,四是資料庫。如果在這幾點上能有所突破的話,國產替代化很容易建立起來,但這幾點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如果缺其中一點就很難實現自己的生態。
在國內,軟體行業的發展比較快,後浪推動前浪不斷前進,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還略顯浮躁,包括現在的軟體產品或者作業系統,國外是積累了很多年的經驗,在國內雖然也有一些做的不錯的雲計算、AI、大資料分析等公司,但其實底層架構還是使用國外的技術,只是做了一個拼合,拼合出自己的產品或者品牌,缺少根基。
不僅技術層面如此,包括軟體從業人員也一樣,也有些浮躁。張可彥本身就是軟體行業從業人員,他深知想把自己的基本功練好,不是幾年時間就可以完成的,自己瞭解到的、學習到的知識需要靠一點一滴去積累。軟體從業人員在一家公司幹了2、3年就感覺自己很厲害,不斷跳槽尋找新的機會,但從投入產出來看,他其實並沒有給公司帶來特別高的價值,而自己本身也沒有學習到什麼核心經驗,既不利於自身的發展,也不利於行業的發展,但這種事情在國內是普遍現狀,這也就是為什麼行業缺少根基,缺少核心技術的積累。
危機共存,任重道遠從目前的大環境來講,疫情、中美貿易戰等並未對優瑪軟體帶來太大的影響,一方面是優瑪軟體主要業務聚焦在國內的國企等大企業上;另一方面是張可彥認為,內外環境因素帶來的影響現在還沒有真正顯現出來,因為任何經濟的波動都是連鎖的,最顯而易見的就是直接相關企業會首先受到影響,其次上下游供應鏈各個節點的影響才會慢慢凸顯出來。
伴隨著這些影響的凸顯,也會有更多的機會產生,在張可彥看來,既然企業出現了問題,就意味著有痛點,如果企業能夠解決這些痛點,就是巨大的機會。
如同前文提到一樣,每次技術的迭代都將造就一批企業,而環境因素的影響也將加速這個過程,行業內企業如果可以沉下心來紮實做好技術的積累,在國產替代的路上,中國必將取得越來越好的成績。
致謝:
感謝南京優瑪軟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可彥,以及參與此次訪談的南京優瑪軟體科技有限公司員工代表為本次訪談提供的支援;
感謝中國(南京)軟體谷科技創新部 中國(軟體谷)創新創業服務中心為本次訪談提供的支援;
本次訪談的主持人為億歐江蘇總經理張樂,記錄為億歐江蘇高階分析師蘇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