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網站8月29日發表了題為《在未來的空中纏鬥中,它們會成為新的一流飛行員嗎?》的報道,相關內容摘編如下:
當最後的空中纏鬥結束時,最終獲勝者是毫無爭議的。
本月早些時候,在美國進行的“阿爾法空戰”競賽中,一個新手與美國空軍的一流飛行員們在一場模擬空戰中展開了較量。
在闖過三輪預選賽後,這名選手接下來迎戰一名老將,並令人信服地戰勝了對方。
但對“勝利者”來說,沒有人會拍拍它的肩膀表示讚許,因為“勝利者”是一種人工智慧演算法。
據美國《空軍雜誌》月刊報道,總部設在馬里蘭的美防務承包商赫倫系統公司建立的人工智慧“飛行員”,以5比0的戰績橫掃一名美國空中國民警衛隊飛行員和有著2000小時F-16戰機駕駛經驗的美空軍軍械學院畢業生。
但這是否會使人工智慧成為本領更強的飛行員?軍事分析人士說,沒有那麼快。
美國防部高階研究專案局稱,“阿爾法空戰”競賽旨在“展示研發在空中纏鬥中擊敗敵方飛機的有效智慧自主系統的可行性”。
據不同渠道的報道稱,參與競爭的包括多家承包商,它們的人工智慧系統在F-16戰鬥機模擬器上展開相互競爭。
儘管人類飛行員失利,但美國和中國的軍事分析人士說,這一結果並不意味著人工智慧可以在真實的戰鬥中擊敗甚至取代人類。
軍事評論員宋忠平說,人工智慧技術已經在許多國家用於虛擬現實場景訓練,但這種技術仍然無法應對不可預測的戰鬥場景。
這名評論員說:“現有人工智慧技術距離實戰應用還很遙遠,因為它的反應僅僅是基於大資料技術和雲計算,透過演算法最佳化來模擬場景。”
“例如,如果不是F-16戰鬥機,而是F-22或F-35等隱身戰鬥機參加‘阿爾法空戰’競賽,人工智慧飛行員還能獲勝嗎?我不這麼認為。”
宋忠平說,許多實驗已經證明,人工智慧無法作出“觀察、調整、決策、行動”決定,而這是空中纏鬥戰略中的重要一步。
資料圖片:美軍“阿爾法空戰”競賽中,人工智慧與F-16戰機飛行員交戰影片截圖。(美空軍官網)
美前海軍飛行員文森特·艾洛在接受《福布斯》雜誌採訪時說,人類“在與人工智慧對抗時在一個重要領域表現出色”。
該雜誌援引他的話說:“(人類飛行員)知道如何應對交戰時遇到的那種不確定性。戰鬥不會在無菌、靜止的環境中發生。它是以3D方式實時發生的,天氣、你的對手和一系列其他因素都在其中發揮作用。”
軍事評論員周晨鳴對此表示贊同。他說:“實際的空戰是不可預測的,空中纏鬥沒有任何規則可循……只有人類擁有這種本能。人工智慧技術距離應用到真實的戰場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許要等幾十年。”
但周晨鳴說,人工智慧技術可以在幾微秒內作出決定,其速度遠遠超過人類,這一事實可能是人工智慧取勝的因素之一。
美空軍說,它從2019年開始測試人工智慧和虛擬現實技術的使用情況,以幫助美軍飛行員更快學習。
來源:參考訊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