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6月4日訊息,此前微信官方曾宣佈,微信支付分正式上線1年的時間以來,使用者數量已經突破1億,覆蓋了30多個行業,80%的押金使用者已開始享受免押金服務。現在,微信支付分已經向所有使用者全面開放。
據瞭解,目前使用者可以到個人中心中在支付分類下的錢包中確認自己的微信支付分。微信支付分服務包括信用記錄和信用服務,信用記錄顯示了你的守約記錄、待支付訂單、進行中的訂單等,信用服務目前支援 1035 個服務,比如共享租物、出現交通、購物娛樂、生活服務、住宿預訂等,可享受免押金、先用後付、免預付費等。
微信支付分全面開放,那麼我們該怎麼看待微信支付分對整個產業的影響?
首先,微信支付分它是一個完全具有產業全面競爭力的一個信用體系,這個信用體系可能和央行的金融徵信體系還是不一樣的。央行的徵信體系是依據大家日常在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金融行為所產生的徵信報告。而像微信支付分這樣的東西實際上是根據大的社交資料支付資料等日常生活資料所產生的評價,眾所周知,我們日常的金融行為是相對較少的,而日常生活的這些行為是非常多的,所以從這種行為的角度來出發,微信支付分實際上能夠比原先央行的徵信體系擁有更加精準的畫像水平,這是不同資料來源的大資料分析所產生的不同結果。
其次,我們再來考慮微信支付分它的場景價值在什麼地方?我們知道我們日常的信用生活過程中有很多場景是需要用一種信用體系的,而之前的話大家往往都必須要透過交押金的形式才能夠實現這些金融體系,比如說出行的時候,如果想要用共享單車,最早的時候往往全部是要透過押金的形式,包括租共享充電寶,其實都是這樣的一個邏輯。但是有了這種信用評分體系之後,大家完全可以信用評分體系為依託構建起整個的場景內容生態平衡,所以這對於微信支付分來說,他無疑是一個由支付到生活的全應用。
第三,我們該怎麼看待微信支付分和芝麻信用之間的競爭?我們要知道從資料來源的角度來看,微信支付分和芝麻信用還是有非常大的差別的,因為最核心的社交資料是掌握在微信手上,而不是掌握在阿里手上。所以我們從社交資料來產生的信用評分,有可能會比單純的金融支付或者電商資料更有價值,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微信支付分又比較缺乏電商資料這個核心關鍵資料。可以說,微信的社交資料是阿里夢寐以求的,即使有了釘釘也難以擁有真正的核心社交資料,而阿里的電商資料則是騰訊最希望得到的,畢竟騰訊自身的電商始終沒能做出來,雖然有著京東、拼多多、唯品會等幾大騰訊系電商,但最終的電商使用者體系騰訊依然是沒有具備,所以電商資料也是騰訊最想要的東西。
所以整體來看雙方各有千秋,至於鹿死誰手還是看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