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資料顯示,“吐槽類” 消費維權資訊佔消費維權資訊總量的18.99%,消費維權負面資訊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價格競爭、簡訊騷擾、紅包活動、假冒偽劣等方面。
為進一步瞭解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消費者“新零售”體驗的真切反饋,聚焦“618”消費短板,有效解決消費糾紛,切實發揮社會監督作用,中國消費者協會利用網際網路輿情監測系統,對6月1日—6月20日期間相關消費維權情況進行了網路大資料輿情分析。在6月1日至6月20日共計20天監測期內,共收集“618”相關消費維權類資訊6488460條,日均資訊量32萬餘條。
直播帶貨最火爆各方關注問題多
6月14日,網友@心贈於你丶Albee釋出微博稱:最近羅永浩的直播又一次翻車了。此前,多位網友稱,羅永浩直播間相同產品價格比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貴出不少,不符合直播間宣傳的“全網最低價”。
監測期內,共收集有關“直播帶貨”類負面資訊112384條。每日負面資訊量較為平穩,日均在5600條左右,其中6月12日和6月17日相對較高。從本次監測的輿情反饋來看,直播帶貨的“槽點”主要集中在五個方面:直播帶貨商家未能充分履行證照資訊公示義務;部分主播特別是“明星主播”在直播帶貨 過程中涉嫌存在宣傳產品功效或使用極限詞等違規宣傳問題;產品質量貨不對板,平臺主播向網民兜售“三無”產品、假冒偽劣商品等;直播刷粉絲資料、銷售量刷 單造假“殺雛”;售後服務難保障等。
平臺價格不靠譜商家誠信遭質疑
6月18日,網友@陳晨領地發帖吐槽紅米 k30 Pro降價太快。“(紅米K30 Pro)才買了多久直接降價700,誰受得了!割老使用者韭菜!就是因為喜歡小米相信小米才在第一時間買了新出的手機。因為擔心買了不久就降價還特地買了新出的手機。好傢伙一下子降價700!感覺一片真心被當傻子!剛剛發現降了900!憑什麼不能退差價!搞活動降個一兩百可以理解,降價那麼多!誰接受得了!”
監測期內,共收集有關價格類負面資訊103803條。活動期間價格類相關負面資訊在6月16日和17日較多。“618”期間與價格有關的輿情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受“新發地”疫情影響,部分消費者反映果蔬漲價,有關蔬菜、水果價格以及市場監管部門查處價格違法方面的輿情資訊較多;二是網購中價格類輿情大都指向“降價”“拒絕保價”等關鍵詞,網購商品貶值太快引發已購消費者強烈不滿。
簡訊騷擾“特努力” 每逢節日就“敲門”
6月16日,網友@安裡予Ann說自己(618)提前一個月就被垃圾簡訊轟炸式騷擾。“我喜歡靜悄悄地下單收貨,不需要多餘的服務,更討厭推銷,要推廣我寧可去看帶貨直播。‘雙11’出現後,鋪天蓋地的促銷簡訊就沒停過。”
監測期內,共收集廣告、簡訊騷擾類負面資訊84283條。6月1日—6月20日期間,廣告、簡訊騷擾類負面資訊呈小幅波動增長趨勢。負面資訊在6月17日出現小高峰;
網友表示,部分店鋪以優惠券為誘餌,引導消費者加入其店鋪會員,收集使用者手機號精準推送節日噱頭的廣告簡訊。近兩個月以來,“五一”“兒童節”“618”,三次促銷輪番精準“轟炸”,讓人防不勝防。消費者即使不想消費,每月也會受到至少一次的各種廣告簡訊騷擾。
紅包搶了幾百個開啟只有幾塊錢
紅包活動一直以來是各大電商平臺吸引使用者、提升銷量的慣用手段。監測期內,共收集購物紅包類負面資訊31651條,主要涉及紅包金額太小,紅包不到賬等問題。負面資訊在6月3日、16日和18日出現峰值。
消費者吐槽較多的紅包活動主要有:京東平臺疊蛋糕活動,部分使用者紅包沒有到賬,“要等10個工作日稽核,完美錯過 618”;淘寶618理想生活列車活動,有消費者反映“活動搶了40多個紅包,開啟只有10塊多,滿滿的失落感”。還有拼多多使用者遇到同樣的遭遇,“900多個紅包只有8塊錢”。
網購頻繁遇假貨,得物App貓膩多
在報告中,得物APP被中消協點名。網購遭遇假冒偽劣是網友反映強烈的熱點,報告尤其指出:監測期內,共收集得物App有關負面資訊8735條,主要涉及假冒偽劣、鑑定費、優惠券等問題。相關負面資訊分別在6月9日和18日出現兩次峰值。
6月19日,網友@徐同學max說:“(得物App)購買頁面上沒有任何提示說鞋子會比常規鞋碼小,建議買大一號的文字資訊。(發現問題後)跟客服協商,卻一直需要排隊。好不容易溝通上,對方卻要求必須賠償平臺89元所謂鞋子鑑定費,而且還需要自行承擔運費。在鞋子有問題的情況下退貨,我還需要承擔這些???恕我接受不了,如果鞋碼合適這些問題我都忍了,但確實是不合適。之前在平臺上買過好幾雙鞋,第一次退貨,希望平臺能妥善解決問題。”
報告強調,上述槽點背後五大苗頭值得警惕:火爆的直播帶貨營銷場景中,平臺責任意識、品質意識缺失的現象值得警惕;以價格引流量的促銷競爭中,無視消費者合法權益與良好感知的做法值得警惕;簡訊促銷的頻繁精準轟炸中,消費者“防範意識疲勞”“選擇預設侵權”的現象值得警惕;以紅包“邀約”消費者互動的“遊戲”中,“誠信”與“尊重”元素含量縮水、“消費信心值”被損耗的現象值得警惕;電商多頭格局態勢下,個別購物APP平臺公然出現的霸王條款、“奇葩”規則值得警惕。
瀟湘晨報記者李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