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涵釋出2020財年年報 疑與張大奕劃清界限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朱夢秋)近日,杭州如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如涵)釋出2020財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的業績報告。報告顯示,公司2020財年全年GMV(成交總額)突破40億元,淨收入總額為12.959億元,同比增長19%;從淨利潤來看,公司仍舊未扭虧,不過虧損明顯收窄,虧損金額同比下降81%至1360萬元。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年報如涵首次沒有提及聯合創始人張大奕對GMV的貢獻,似乎有意淡化張大奕對平臺的影響。

今年4月,張大奕的“桃色緋聞”引起社會關注,如涵的品牌形象也因此受到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切割與前者的關係顯得非常緊迫。

事實上,即便沒有緋聞,出於公司長遠發展考慮,如涵也不能將大部分業績“押寶”在張大奕身上,只有源源不斷地培養新的網紅才能分散經營風險。資料顯示,張大奕對如涵GMV的貢獻是不斷上升的,2017財年至2019財年,張大奕的GMV佔比分別為50.8%、52.4%和53.5%,佔據公司GMV的半壁江山,這樣的佔比對於公司而言是危險的。

如涵也一直將培養網紅作為頭號發展任務,截至今年3月31日,如涵控股孵化培育簽約的網紅數量由去年3月31日的128位增加到今年3月31日的168位,然而在這些網紅中,真正能比肩張大奕的屈指可數。

打造頭部網紅需要投入大量資源去做營銷,而網紅經濟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促進營銷。因此,這種流水線式的網紅生產模式實際上陷入了一種營銷悖論。然而,市場接受了這種悖論,這使得從事專業網紅孵化的公司層出不窮,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號稱“網紅第一股”的如涵。

“邁進2021財年,透過繼續擴充加強我們的網紅池及覆蓋的社交平臺上的粉絲,探索和發展更多的網紅變現渠道,我們將繼續強化我們領先的網紅孵化和交易平臺,服務更多的網紅和品牌。”如涵CEO孫雷表示。

據瞭解,近幾年如涵一直在謀求輕資產化,不斷將業務重心從自營模式轉變為平臺模式。資料顯示,如涵自營模式下的網紅數量已經從去年3月31日的14位減少至於今年3月31日的3位;店鋪數量由56個減少至19個。同時,平臺模式下的網紅數量由去年3月31日的122位增加到今年3月31日的137位,同比增長12%;平臺業務模式下服務的品牌數自2019財年的632個上升至2020財年的1035個。

在這種戰略定位的推動下,2020財年,如涵的平臺業務實現服務收入3.032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507億元增長了101%。得益於平臺業務的發力,如涵在2020財年的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連續兩個季度實現盈利。

對於2021財年,如涵預計,全年平臺模式的服務收入將增長到5.2億-6.1億元,分別對應的同比增長率為72%-101%,而總收入淨額將增長到13.2億-15.0億元,分別對應的同比增長率為2%-16%,全年預期實現規模盈利。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149 字。

轉載請註明: 如涵釋出2020財年年報 疑與張大奕劃清界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