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elight姜兆寧:直面自己,直面真相,才能減少創業中的無用功

Yeelight姜兆寧:直面自己,直面真相,才能減少創業中的無用功

Yeelight姜兆寧:直面自己,直面真相,才能減少創業中的無用功

在第三期極客公園「未來前沿」創始人工坊中,Yeelight 創始人 & CEO 姜兆寧作為飛行教練,與 20 位創始人圍繞「有效創業」進行了一次交流討論。

姜兆寧,人稱「姜工」,30 歲轉行創業,從最開始的物聯網開源平臺 Yeelink,到如今產品銷往全球的智慧照明品牌 Yeelight,他從草根起家,歷經挫敗,數次直面公司生死。

為什麼要聊這個話題?

其實是因為「閱人無數」的教練們,每每看到新一代創始人們忙得一天 24 小時恨不得過成 48 小時,出差、談合作、做 PR……就忍不住回想起剛開始創業的自己。

作為過來人,教練們希望給到年輕創業者一些「劇透」提醒,幫助大家意識到,自己是不是有一些應該做、卻沒做的事情,或者一些已經做過的、但其實並無必要的東西。

直面自己,直面真相,才能減少創業中的無用功。

探討「有效創業」,就是在探討如何創業才更有效。大到現在應該關注哪些事情、不該關注哪些事情,創始人需要設定哪些目標;小到創始人一週的工作時間如何安排,日程表要不要排太滿,都已經有無數前輩的經驗之談值得借鑑。

這一次被請來分享經驗的前輩,就是在創業早期踩過坑的姜工。

姜工直言:創業本身就很難,一邊創業一邊創新更是難上加難。創始人要在不同的發展時期,匹配好不同的精力。他還把「杜絕無謂社交」(重要的事情)重複了三次。

Yeelight姜兆寧:直面自己,直面真相,才能減少創業中的無用功

Yeelight 創始人 & CEO 姜兆寧

以下是姜兆寧的分享整理,希望對你在創業早期,思考如何更加有效地投入時間和精力時能夠有所啟發。

Yeelight易來 姜兆寧:早期創業,創始人應該關注什麼?

姜兆寧:

很高興今天能跟各位創業者一起交流。剛聽了你們的分享,我也回想起當初自己創業的過程。

2012 年上半年,我們準備開發一款智慧燈泡,然後藉助眾籌平臺去驗證會不會有人買單。

當時我們整個進度很快,2012 年下半年做硬體,2013 年初就上了眾籌,差不多要比同行快 3-5 個月就拿出了產品,然後馬上去拜訪智慧硬體領域的 VC。

我事後總結,領先拿出產品的這 3-5 個月其實非常關鍵,這或許也是 Yeelight 能從競爭中跑出來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們第一批樣機出來後的 5 個月,國內差不多有大大小小十幾個團隊冒了出來,都在做類似的事情,但是隻有我們一家跑得足夠快、VC 談得足夠早,再加上團隊還不錯,產品包裝也比較用心,才抓住了最開始的機會。

所以在初創階段,大家一定要把握好 timing,

創始人在頭幾個月裡,把產品打磨到 70 分就可以了,千萬不要這挑挑毛病那挑挑毛病,在細節上過於糾結,否則很容易失去先發優勢。

你覺得哪些客戶可能會是你的客戶,就趕快先把產品拿給他們用。有一些抱怨都沒關係,你主要看那些對你的產品不抱怨的是什麼樣的人。

我的經驗是,選擇支援你、一直用你(產品)的客戶,基本上不太介意產品有 bug;那些對產品細節要求高的人,反而有可能不是真正的客戶,他們只是對所有產品都很挑剔。

Yeelight姜兆寧:直面自己,直面真相,才能減少創業中的無用功

有的創始人技術出身,產品程式碼都是自己寫。但產品推出去以後,程式碼就不應該再是創始人最核心關注的事情,你需要抓大放小,更應該去關注使用者的使用意願甚至付費意願,從試用人群中抓到主流人群,儘快把產品的增長模型確定下來,然後成為這個垂直賽道里最好的選手。

你最關心的是哪幾個指標,能不能先把資料跑一跑?如果沒有達到快速作戰的效果,或者遇到了瓶頸,是不是還要回去調整一下方向?如果你的產品將來希望收費模式,那就儘快驗證能不能收到錢?在產品不完美的情況下,依然有人願意付費,或者有付費的意願,儘快拿到這些資料。

另外,創始人一定要關注財務資料,

這樣你才能知道什麼成本結構才能做出產品。有了成本,你就能把公司的賬算清楚。投資人也會希望你把賬算明白了,再去找他們聊。

下面我就具體說說,我眼中早期創業階段,創始人應該關注的點。

Yeelight姜兆寧:直面自己,直面真相,才能減少創業中的無用功

一、創業早期,創始人應該關注什麼?

第一是關鍵客戶,關鍵客戶指那些不一定用你的產品、但卻對你生意很重要的人。

比如 KOL,有 KOL 推薦,你的產品可能很容易就獲得一些起始使用者。

比如媒體,他們的報道可能會幫你的產品建立一定的影響力,或者對融資起到一些正向作用。

比如競爭對手,但並不是說要盯著他們每天干什麼,而是為自己樹立一個對標,明確自己跟對方有什麼不同,看他們沒有解決哪些痛點,努力擴大區別,建立出自己的優勢。

大家知道的運動品牌 Under Armour,也是賣運動服裝、用品等等,它就給自己貼了一個高科技面料、緊身排汗技術的產品標籤,和耐克、阿迪等其他運動品牌形成了明顯的差異化,後來推出一系列排汗衣爆品,打響了知名度。

還比如投資人,有了資本的支援能幫助你解決一些問題,但我不建議把融資和做產品交叉操作,做產品的階段就專心做產品,推廣階段就全力推廣,融資階段就好好融資。這些佔用精力的事情最好都是專項解決,不要相互干擾。

第二是關鍵使用者,

就是那些最終使用我們產品的人,使用者體驗好不好,使用者感受怎麼樣,他會不會認為你的產品就是最好的那個選擇。

像我最近在抖音上關注了一位賣牛排的兄弟,他的影片不是強調說自己牛排有多麼好,從澳大利亞或者哪國進口,而是教你怎麼做牛排。這位兄弟兩三天更新一次新的,變著花樣教你怎麼把牛排做的好吃。

我在看他影片時,心裡就會想著他既然這麼會做牛排、也喜歡吃牛排,那他賣的牛排應該也不錯吧?這種聯想也是使用者感受的一部分,我作為他的使用者,就會覺得他是最好的選擇了。

另一方面,可能我本來沒有吃牛排的需求,但看完了他的影片,我會覺得好像閒暇時間在家裡吃吃牛排也不錯,不一定非要去餐廳。那麼這樣一個潛在的使用者需求就這樣被激發出來了。你作為創始人,就是要關注使用者身上還有沒有這些未被充分挖掘的需求,去找其中的機會。

Yeelight姜兆寧:直面自己,直面真相,才能減少創業中的無用功

圖片來自姜兆寧分享 PPT

第三是關鍵人員,

其中最重要就是團隊人員的責任感和成長性,識別誰是下一階段的關鍵崗位人員。

大家要承認,早期創業階段找到好員工是非常困難的,主要幹活就是創始人自己,最多再加你的合夥人。所以這個階段我們就主要關注員工的責任心,他願意對一件事情負責,你就可以把一件事放心的交給他做。

跟 BAT 大廠相比,我們創業公司就是沒有什麼優勢,大家要面對現實,所以只要能力過關、有責任心,就可以來一起幹。所以早期招人的時候,大家不要太糾結,更多是看人員能否滿足你的階段性目標,在過程中去識別關鍵的人才。

而且人的潛力是可以逐漸提升和被挖掘的,比如 Yeelight 公司的一號員工是一個三本院校的畢業生,學歷背景沒那麼光鮮,但他自己很喜歡做電子開發,也喜歡鑽研,經過七八年的培養,已經成了我們深圳分公司的總經理。

等將來公司有了很大的發展,行業內、社會上對你的認知提高了,你就能在飛機飛的時候換髮動機,引入更優秀的人才。

第四點,還要關注差異化。

我們做一個行業,就應該是對這個行業最懂的人,不僅要關注當下,還要著眼未來。

你和現有的供應商差異在哪裡?一年以後行業的迭代和競爭是什麼格局?

早期階段大家不用看得那麼長遠,先保證自己活下去,但過了這一兩年你就應該要考慮下一仗怎麼打,下一個戰場在哪裡,這是可以提前去思考的。

第五是關注關鍵的生產要素,

就是那些能夠影響商業模式能否閉環、比較重要的因素,可能是資金、資源、渠道。每個人的專案不太一樣,但一定會有幾樣能影響效率的關鍵點。

Yeelight 最早做電子消費品時,在智慧燈這個品類上面臨著傳統燈具廠商的競爭,即使我們的產品做得更出色,但傳統廠商過去幾十年打造出的渠道優勢依然存在。

這時候,渠道就是我這個階段的關鍵生產要素,於是我們選擇與小米合作、作為我們的渠道分發夥伴,解決掉公司一開始的生存問題。

後面下一個階段才是提升成長的速度、打磨的產品節奏,再後面兩三年,可能更多要關注公司內部運營效率,怎麼用更低的成本完成產品製作、更低的成本完成產品的投放等等。

Yeelight姜兆寧:直面自己,直面真相,才能減少創業中的無用功

以上是我認為初創階段應該關注什麼、核心做哪些事情,下面再講講不做什麼。當然這也是我個人的經驗,很可能是因為自己不是特別擅長就不做了,大家還是要結合自己實際情況,獨立思考。

二、早期創業,創始人

不要

關注什麼?

首先,我覺得初創公司在品牌方面基本就別花錢了。

本來咱也沒多少錢,能投入給品牌建設的更是滄海一粟,倒不如你真正做出一些差異化的東西,不斷去強調這個差異化和標籤。

但注意了,我說不做品牌建設,並不意味著說你不去做微博、公號、抖音這種低成本流量的曝光。曝光機會還是要努力爭取的,但花錢寫稿、付費推廣這種型別建議不要花精力。比如有精力的技術創始人,就可以在寫程式碼之餘,給自己公司寫寫軟文、講講故事,然後找讀者人群合適的平臺釋出。

剛開始做 Yeelink 的時候,我就跑到全國高校的 BBS 上發帖,介紹怎麼使用這個物聯網平臺、有什麼好處;後來我還寫了一本書,大概賣了 1 萬多本,給我們公司帶來了差不多三十幾萬使用者,轉化效果還是很驚喜的。

沒有人會比創始人更懂得公司產品,所以早期階段最好的推廣方式就是創始人自己寫稿。而寫的過程,也是幫創始人自己梳理思路的過程。

第二個不用關注的就是成本,因為你現在關心成本其實沒什麼用。

在供應鏈成熟的情況下,成本才能有效控制,創業早期各項競爭力都不成熟,盲目追求極致成本,其實是一種矛盾。

先把交付的速度搞上去,控制成本是在下一個階段,當你有了規模之後再去考慮的事情。

第三個就是跨界的合作。

很多創始人在做推廣時,會遇到其他公司找你聊合作,要不要一起搞個品牌協同、使用者計劃之類的。我是覺得創業早期,這種合作的意義不是特別大,談起來很費神;尤其還是「弱弱合作」,彼此使用者其實都沒有多少,置換合作效果不會特別好。

另一方面,早期階段如果你能抱上大腿,就儘快抱大腿。沒有大腿的時候,也不要花時間去搞這種弱弱合作。創始人大家一塊聊聊,開心就行了,可千萬別惦記著對方的使用者。

Yeelight姜兆寧:直面自己,直面真相,才能減少創業中的無用功

圖片來自姜兆寧分享 PPT

三、早期創業,創始人把目標放在哪裡?

創業早期,我覺得目標比較簡單,就是驗證這個事情背後到底是不是真需求?

有的需求很有可能發現其實是在「自嗨」;有的需求非常標準化,大公司現有產品部門加個功能就可以搞定,那小公司就沒法幹了對吧?別在錯誤的賽道上浪費太多的時間,有時候早期團隊堅持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判斷完需求,你還要考慮獲客的難度和使用者滿意度,能不能讓這一小部分使用者先滿意?他們滿意了,才會變成宣傳大使,讓更多人知道你的產品。

第二個就是內部效率的評估,主要就是對階段目標的落地能力。

比如剛說的要達到使用者滿意,那使用者滿意的標準是什麼,團隊內部是否達成了共識?一旦團隊沒有共識,出現問題時就容易演化成內部扯皮,整個進度就會十分低效。那明確了標準以後,接下來目標拆解就是怎麼改善交付能力,才能達到讓使用者滿意的標準。

第三個就是關閉公司的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我相信每位創始人都有改變世界的想法,不然你也不會出來創業了。但理想飽滿、現實骨感,早期公司最多 5-10 個人,根本執行不了那麼大的理想,所以大家要理性,懂得把目標分步驟拆解出來。

在公司沒有體現出快速增長,或者公司價值還沒有被市場完全認可的情況下,不必太早去強調公司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你當然可以說我的目標是 xxx,但更要面向現實,去幫使用者真實地解決問題。

Yeelight姜兆寧:直面自己,直面真相,才能減少創業中的無用功

圖片來自姜兆寧分享 PPT

四、總結

最後我總結一下,

創始人在公司發展的不同時期,匹配不同精力的分配:

⾸先圍繞能夠可識別的最⼩化 demo 要全⼒去做,

打磨到最⼩化產品到⾁眼可視很重要,能早上線就早上線,這時候關注產品,可以和開發團隊和市場團隊睡在⼀起。

早期的融資和推⼴儘量⾃⼰上,這個效率⾼,溝通效果好。杜絕浪費時間、吹⽔的⽆謂社交。

第⼆重要的是 Growth hacking,

⼀定要早期全⼒圍繞增⻓想辦法,有需求的產品,不管 bug 多多, 都會有⼈買單的。如果是偽需求,再精美的包裝和 PR 也沒⽤。

Quick start,quick fail。

如果不對⻢上掉頭,評價的標準就是能不能找到強烈的產品或服務付費意願?以及為未來體驗改善的進⼀步付費意願?關注商業模式是否可⾏和⼤量獲取客⼾和看轉化?重⼼在市場和銷售上,同樣杜絕⽆謂社交。

中期,產品打磨要開始花精⼒,同時⼤量精⼒要⽤在找到發展的關鍵⼈,關閉⽬標和執⾏落地之間的差距。

第三的打磨部分,

相信已經有團隊可以參與,這時候創始⼈就別添亂,保證速度和交付為優先,定期看結果,不要在細節上給團隊增加⿇煩,這時候關注效率與增⻓。

後期,看戰略,

戰略要清晰簡單易懂,最好是全公司都能聽明⽩的東西,杜絕⽆謂社交。

Yeelight姜兆寧:直面自己,直面真相,才能減少創業中的無用功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5059 字。

轉載請註明: Yeelight姜兆寧:直面自己,直面真相,才能減少創業中的無用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