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如何提升新使用者留存率是產品發展過程中的一大難題,留不住使用者,產品自身的生存就會受到威脅。本文作者為我們詳細地介紹了什麼是留存,並且透過留存曲線觀察使用者留存情況,最後總結出了新使用者留存的兩點方法,希望看後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使用者在初次使用產品後,經過一段時間自然會有一部分使用者繼續使用產品,而另一部分不再使用產品,前者我們稱為留存使用者,後者稱為流失使用者。
我們可以根據業務,對“繼續使用產品”的行為作出定義,讓留存的統計維度更加符合產品期望。
在觀察、分析留存情況的時候,通常是使用留存率,即滿足某個初始條件的使用者群中, 經過了某個時間週期後,繼續使用產品的使用者數佔該群體總數的比例。
比如:產品 A,某一天透過活動,獲取了100名新使用者,規定只要啟動過產品,就算為留存,到了第二天,有50名使用者啟動了產品 ,則該活動獲取的新使用者次日留存率為50/100*100%=50%。
我們常聽到的留存週期有次日留存、7 日留存、14 日留存等,但這些通用的留存週期其實不一定完全適合你的產品。產品型別的不同,決定了有一個天然的使用者使用週期。
比如:一個資訊類的產品,使用者進入後,很可能每天都使用,我們可以以每天為週期來關注留存變化情況;但一個美食拍照的產品,使用者下載後,拍完照,第二天卻不一定會再次拍照, 很可能是下週末出去聚餐的時候才使用。
找到自己產品的留存週期,目的在於明確關注週期,不被常聽到但卻不適合自己的週期所影響。就如美食拍照型別的的產品,如果強行關注次日留存,可能會讓接下來的方案偏離方向。
可以透過分析已有留存使用者的產品使用頻率,來大致確定所需關注的週期。
2. 藉助留存曲線觀察使用者留存的變化情況留存曲線是指我們選定某些同期群,用縱軸表示群體中的留存使用者比例,用橫軸表示我們關注的留存週期,將所得的座標用曲線連線所繪製出的圖表。
透過留存曲線,可以更直觀的瞭解同一使用者群留存率的變化趨勢以及不同使用者群的留存率差異。
如下圖:
如圖所示,新使用者進入產品後,開始的一段時間內,留存率的下降速度最快,隨著時間的推移,留存曲線下降的速度逐漸降低,直至趨於平穩(理想情況下)。
如果我們能夠透過一些策略,將這段時間內的留存曲線下降速度降低,並儘快使得曲線趨於平穩,那我們辛苦獲取的新使用者,最終會留下成為產品有效使用者的將會更多。
注:本文所討論的範圍限定在,產品的留存曲線是可以達到平穩狀態的情況下,留存會降低至 0 的不在討論範圍。
3. 如何提升新使用者留存可以從兩個大方面著手:
- 讓新使用者更容易感受到產品價值
- 提高產品使用頻率,培養新使用者的使用習慣
使用者在決定嘗試某款產品前,一定是先透過某些渠道,瞭解到產品,對產品有一定的“想象”, 期望產品能夠滿足TA某些需求。
但同時,使用者大部分情況下又是沒有耐心的,使用產品的方式是瀏覽,而不是探索。不能快速的感受到產品價值,使用者將會很快的失去耐心,選擇其他產品,畢竟大部分網際網路產品都有著很多的替代品。
因此,讓新使用者進入後,更容易感受到產品價值,儘快滿足使用者的“想象”,將會使使用者更容易留下來。
讓新使用者更容易感受到產品價值,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
3.1.1 降低新使用者上手成本
使用者感受到產品價值的前提是能夠“流暢”的使用產品。如果上手成本過高,會極大的妨礙新使用者使用產品,流失的機率自然就會變大。
新使用者上手成本,常見的有:
3.1.1.1 功能使用中出現阻礙
使用者透過使用功能,熟悉產品,解決需求,如果使用功能過程中出現了阻礙,將會極大的影響使用者使用。
比如,筆者用的一款健身產品,前一段時間推出了記錄食物熱量的新功能,筆者有需求,並第一時間嘗試使用,但在記錄食物的時候需要以克為單位上傳飯菜的重量,作為一個訂外賣的上班族,無法判斷一頓飯菜各有多少克,於是只能退出該功能。
如果可以提供一個明確的對比,讓我能判斷大概的範圍,進行記錄, 我對這個功能也就不會直接放棄。
對此,我們在設計產品時,不要以自己的認知代替使用者的認知,要將使用者的使用路徑進行拆分,對每一個操作節點從目標使用者的角度出發,看是否有哪些地方會對使用者造成困擾。
3.1.1.2 不信任
使用者使用產品是需要付出一定成本的,不同的成本,使用者的感知度不一樣。對於涉及到使用者很在意的成本,比如金錢,使用者的警惕性就會變高。
尤其是新使用者,對產品還沒有信任,如果不透過一些方法來“說服”使用者,使用者就會變的猶豫,甚至可能放棄產品。我們可以針對使用者不信任的點,強化可信度,打消使用者疑慮。
比如,很多二手手機交易平臺, 推出7天無理由退貨,一年保修的服務政策,並在產品中明顯的位置展示,觸達使用者。
對於新使用者來講,第一次在該平臺買二手商品的擔心會下降很多。
3.1.2 引導新使用者發現產品價值
產品本身能夠滿足使用者需求,但不代表使用者就一定能夠感受到,尤其是對產品還不熟悉的新使用者,因此,透過產品設計引導使用者發現價值,是十分重要的。
這裡的引導並不是指引導頁、引導浮層,而是圍繞產品的價值和我們希望使用者發生的行為進行產品設計,引導新使用者使用相關功能。
一種可行的方法是,分析已經留存的使用者在進入產品初期,都使用了哪些功能,完成了哪些操作,之後,對其他新進入的使用者進行引導,重複使用路徑,觀察留存率是否提升。
此外,也可以透過產品本身希望使用者體驗到的價值進行引導設計。比如內容類產品,會在使用者第一次進入後,詢問使用者感興趣的內容,依據使用者的選擇,為使用者定製化內容.
再比如, 社群類的產品在使用者第一次進入的時候,會引導使用者關注一些使用者,使用者發表內容後,給使用者一些關注、評論,這些都是引導新使用者的手段。
3.1.3 圍繞核心價值,挖掘更多元的使用場景
隨著產品的發展,吸引的新使用者越來越多,使用者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元化。即使是同一個大的方向,也可以有很多切入點,產品最初的價值,很可能不能滿足其中的一部分使用者。
此外,新使用者也可能並不會直接體驗到產品的核心價值,而是先感受到相關的價值,隨著使用深度的增加,才會感受到核心價值。
對此,我們可以圍繞核心價值,挖掘更多的使用場景,來滿足不同需求的使用者。
3.2 提高產品使用頻率,培養新使用者的使用習慣新使用者即使已經使用過產品的核心功能,體驗到了產品價值,我們仍然不能放鬆,這時的使用者還沒有使用產品的習慣,隨著時間推移,可能會“遺忘”產品的存在,進而流失。
我們需要透過一些方法,讓使用者想起我們,提高使用頻率,培養使用者的使用習慣。
培養使用者使用習慣,有兩種方式:
3.2.1 讓使用者“被動”想起我們
最常見的方法有簡訊、push。使用此方法需要注意,把握好喚醒與打擾的界限,要儘可能的做到適宜——既要吸引到使用者,使用產品,又要避免一味的強制喚醒,使使用者產生反感情緒。
最好可以透過使用與使用者相關的資訊來喚醒使用者,比如電商產品,使用者搜尋過某個商品,但沒有購買,我們可以假設使用者對該商品是感興趣的,如果商品的價格有下降,就及時通知使用者,達到喚醒目的。
3.2.2 讓使用者“主動”想起我們
讓使用者“主動”想起產品,是指透過一定的策略,增強使用者使用產品的意願。可以透過設定新使用者專屬福利,強化新使用者成長體系,增加使用者離開成本等來刺激使用者,讓使用者主動使用產品。
此外,越來越多的產品透過增加內容屬性,或設計一些使用者只需簡單的操作就能獲得利益的小遊戲,來提高使用者開啟產品的頻率。
4. 總結本文描述了透過兩個大方向,從產品層面如何提升新使用者的留存,需要說明的是,提升使用者留存是一個需要長期關注的事情,並不是上線了某個功能、優化了某個文案後就能夠高枕無憂的。
作者:海先生,公眾號:慢言錄
本文由 @海先生 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