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2億年前的恐龍居然吃石頭?難道是為了充飢?

由 沈建伏 釋出於 科技

前兩天重溫了電影《侏羅紀世界》,故事發生在一個人為製造的恐龍公園中,影片中混血暴虐霸王龍失去控制、“血洗”公園看的我驚心動魄。之後不由的生出了一種疑問:恐龍生活在距今約2億年前,那時候的地球肯定和現在是不一樣的,那麼,在那個時候,恐龍吃什麼呢?

恐龍,是指生活在中生代時期(大約是距今2.3億年前~6500萬年前)的一類爬行動物的總稱。提起恐龍,大多數人的印象都是像《侏羅紀世界》中暴虐霸王龍一樣,威猛高大、暴虐成性、吃人不吐骨頭、破壞力極強。但其實在現實中,恐龍分為肉食性和素食性兩種,也有一些恐龍是雜食性的,而且,素食性恐龍的數量還要遠遠多於肉食性恐龍。

大型的肉食性恐龍大多會捕食其他大型素食恐龍(真是“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呀!),例如肉食性恐龍的代表性恐龍——霸王龍(影片中暴虐霸王龍的前身),身高有二、三層樓那麼高,體重可以抵得上一隻成年大象!這樣巨型的恐龍幾乎位於那個時代食物鏈的頂端,稍微大型一點的恐龍幾乎都逃不過它的魔爪,不過像一些體型較小的恐龍如腫頭龍,霸王龍是不屑於捕食的。

霸王龍捕食

至於體型小一些的肉食性恐龍,它們大多會捕食一些體型更小的動物,如一些小的爬行類、哺乳類動物,或者昆蟲、魚之類的小動物。比較有意思的是一種竊蛋龍,它體型小巧,以偷食別的恐龍的蛋為生。還有一種類似於我們現在常見的食蟻獸,一般恐龍的前肢較為短小方便奔跑,但這種恐龍前肢有3米之長,還有巨大的前爪,科學家推測可能是為了掏食洞穴中的白蟻之類的昆蟲。

竊蛋龍化石

相對來說,素食性恐龍的取食範圍就要大很多了,生存在那個年代的植物幾乎都會被素食性恐龍取食。三疊紀時期大地還較為荒涼,素食性恐龍只能吃一些蕨類、藻類植物充飢,大型恐龍還可以吃一些那時候少有的針葉樹、銀杏、鐵樹等。中間經歷的侏羅紀時期綠植相對增多,一直到白堊紀時期,才有了足夠素食性恐龍取食的植被,也是素食性恐龍的興盛時期。

科學家發現,有一些素食性恐龍化石的胃中有小石頭,那麼這些小石頭進入恐龍的胃中是恐龍吃東西的時候不小心吞進去的嗎?不是的,因為植食性的恐龍沒有咀嚼食物的臼齒,植物沒有嚼碎就進入了恐龍的胃中很難消化,加之體型巨大的恐龍每天要吃數以噸計的植物,所以吃進去的石頭在恐龍胃中與食物反覆攪拌,可以幫助恐龍消化。

恐龍生活在約2億年前,三疊紀的時候的植物大多數是一些蕨類植物,還有一小部分的裸子植物如銀杏、蘇鐵等;到了侏羅紀時期,蘇鐵植物爆發,裸子植物成為了那個時期植物的優勢種群,其中各類銀杏更是隨處可見;大概在白堊紀時期,被子植物開始出現,經過多年的演化,那時候的植被體系已經與現在相差無幾了,之後的恐龍滅絕也並沒有對植被演化造成很大影響,於是就形成了如今地球上以被子植物為主、各類植物並存的植被體系。

由於地球上氣候的變化,裸子植物已經不再是地球上的優勢物種,很多裸子植物都面臨滅絕的風險,那作為裸子植物的銀杏為什麼現在滿大街都是?這可能和銀杏特殊的觀賞價值有關。銀杏樹高大挺拔,葉似扇形,秋天金黃的銀杏葉是很多城市街道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加上銀杏的扦插繁殖技術已經非常成熟,所以它可以作為一種非常受歡迎的行道樹“滿大街都是”。

銀杏樹就數量來說目前還是不少的,那為什麼銀杏還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呢?

首先要了解銀杏在生物分類學中的定位,它屬於植物界-綠色植物亞界-裸子植物門-銀杏門-銀杏綱-銀杏科-銀杏屬-銀杏種,也就是從銀杏門算起,就只有銀杏這一種植物了,其他親緣植物已經全部滅絕了。

其次是銀杏的自然生長,自250萬年前,銀杏數量持續減少,棲息地也不斷縮小。銀杏樹有雌雄之分,野生狀態下只有雌雄株都有才會結果,且果實發芽率低,據科學家觀測發現,銀杏已經有10年沒有幼苗發芽並度過3年生長期了,這意味著野生銀杏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危機。

最後,最重要的是,雖然目前透過人工扦插的方式已經繁殖了大量的銀杏樹,但這些銀杏樹幾乎都來自同一母體,也就是滿大街的銀杏樹其實也就相當於是一株,即使有雌雄株進行有性生殖,它們的後代與父母本也是一樣的,基因幾乎沒有變化。這種繁殖方式就類似於前兩天文章中說到的香蕉,一旦有一場傳染病,就幾乎可以使銀杏滅絕。

恐龍時期的銀杏能生存到現在已屬不易,雖然現在有滿大街的銀杏,但可能也阻止不了野生銀杏樹日趨減少的現實。如今秋天的銀杏大道已經成為了許多城市的網紅打卡地,很多人喜歡撿落在地上的銀杏果實——白果,在這裡要提醒各位,白果雖然可以少量食用,但食用不當容易引起中毒,兒童一般生吃7-15顆就會引起中毒。所以如果要食用,千萬記得要去除胚芽、清水浸泡1小時以上,並煮熟,方可食用,但也切記不可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