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來自美國的技術封鎖讓華為痛失海外市場,也喚醒了歌舞昇平的國產手機市場中一直被忽略的半導體「降維打擊」。一心只想擴大市場份額、提高產品利潤並打壓競爭對手的國產品牌們也終於意識到「掌握自己命脈」的重要性——如果沒有像華為一樣的技術儲備,單是莫須有的「禁令」就能在供應鏈的層級重創任何一家企業。這場半導體的「戰爭」更是讓國內手機市場「洗牌」,曾有6000多個手機品牌的中國手機市場也只剩下不到1%的品牌還在堅持。
而去年因疫情停工與加密貨幣浪潮而引發的晶片短缺,則為手機市場帶來又一次重創,就連韓系手機代表之一LG也在前段時間宣佈正式放棄手機市場,成為泛泰後又一家停止移動業務的韓國手機品牌。
即使是相對穩定的韓國手機市場都能讓LG這樣的手機老牌停止業務,「水深火熱」的國內手機市場的自然不能獨善其身,即使小米、榮耀、OPPO與vivo及其獨立運營品牌可以憑藉自身市場份額站住腳步,還有不少「二線品牌」無法抵抗晶片短缺的衝擊。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國內手機「二線品牌」的生存現狀。
中興先來說說「中華酷聯」中排在第一位的中興手機。嚴格來說,中興其實可以算作是我國「傳統手機品牌」之一,在智慧手機興起前,中興就有自己的通訊相關業務。在智慧手機時代,中興也曾是國產手機在本土市場的「五大」之一,在全球範圍內也曾名列前十。
2010年前後,中興開始了海外擴張之路:2011年中興通訊年國際專利申請量躍居全球企業第一,隨後也和歐洲、亞太多國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為全球通訊鋪設添磚加瓦。2016年,中國通訊旗下的獨立品牌努比亞更是簽下球星羅納爾多為代言人,並斥重金成為門興格拉德巴赫俱樂部的贊助商,並希望以其為契機向海外市場進發。
但因中興通訊公司的身份觸及到美國的核心利益,2018年,美國商務部以中興違反和解協議為由對中興實施長達7年的出口禁令,禁止美國企業與中興及相關企業合作。來自供應鏈的打擊一舉摧毀了中興過去多年的經營成果,中興董事長殷一民就曾表示美國的禁令可能導致該公司「進入休克狀態」。
通訊網路的核心業務遭到致命打擊,通訊終端的相關業務也被美國禁令波及,以至於近乎停擺。因無法承受來自供應鏈的打擊,中興通訊在國產手機競爭最為激烈的2018年被迫慘淡離場,「五大」頭銜自然也隨著市場份額易主。
儘管業務遭到重創,近年來中興全力押寶5G和晶片,在國家大力發展5G即使的同時,用短時間恢復了國內業務。經歷美禁令一役後,中興也開始加大對關鍵晶片的研發力度,包括中興微電子也加強了基站核心器件的研發。另一方面,依託自身5G優勢,中興的手機業務也將聚焦旗艦機型,力求重回手機品牌頭部序列。
魅族作為「二線品牌」,魅族的表現則有些不同尋常。早年的魅族手機深刻影響了整個行業,Flyme更是被稱作是國產定製系統的黃埔軍校。但時過境遷,如今魅族在整個手機行業中的影響力已不復當年。所以,魅族18釋出會上,萬志強也坦然地把魅族定義為非頭部品牌。
儘管老魅友們買手機時總是像錘粉一樣「下一臺一定支援」,但無論是邀請函、釋出會還是最終的產品或軟體,魅族總能給我們帶來驚喜。因市場佔有率明顯低於其他幾家手機品牌,魅族沒有在頭部品牌競爭激烈的領域硬碰硬,反而是另闢新徑地在使用者體驗上做文章,以「三零」為賣點突出機子的特點,最終也收穫了使用者的一致好評。
酷派但在我看來,最有「LG相」的,還得是曾經的國產低價手機巨頭酷派。2013-2015年是國產手機市場「熱火朝天」的時候。依託運營商的優勢,酷派在下沉市場實現了快速擴張。恰逢4G網路在國內正式商用,大量的換機需求讓運營商營業廳成為了酷派的「自家後院」。在幾乎沒有做網際網路推廣的情況下,單憑線下市場,酷派在2015年就實現了3800萬臺的出貨量。
但過度依託運營商銷售途徑也讓酷派放下了其他銷售途徑的鋪設,過度單一的銷售途徑成為了酷派跌出國產「五大」的根本原因。2016年,面對一夜興起的網際網路品牌與網際網路電商,沉迷線下運營商市場,與消費者漸行漸遠的酷派顯然無法招架。2016年,酷派出貨量從曾經的3800萬銳減至1500萬臺。混亂的市場策略也讓酷派在線上市場無法適從,最終也讓酷派淪為「專注低價老人機」的二線廠商。
總結這些國產品牌之所以會成為「Others」,很大程度上都與自己的經營策略有關。在網際網路手機品牌深耕使用者,聆聽使用者需求、面向使用者營銷的同時,這些小眾手機品牌依然沒能找準自己的產品定位。產品定位的混亂讓品牌無法將營銷效果最大化,自然也無法吸引使用者。
從思路來看,二線品牌不走尋常路,與頭部品牌求同存異的做法是沒有問題的。二線品牌沒有頭部品牌的研發能力和技術儲備,即使死磕也無法和頭部品牌拉開距離。這種局面下,像魅族一樣尋求破局點,用差異化體驗彎道超車在我看來會是更好的選擇。在最大眾化的市場上,它們已無力和頭部廠商競爭,只能儘可能挖掘大廠們沒有覆蓋到的細分市場。
但在頭部品牌已形成市場割據的情況下,單憑獨特體驗就真能吸引使用者同頭部品牌「跳槽」嗎?前段時間魅族「吸引iPhone使用者」給國產二線品牌「挖牆腳」開了個好頭,但在頭部品牌的「壟斷」下,舉步維艱的二線品牌能否撬動頭部使用者?相信明年年初公佈財報時自有分曉。
----------------------------------
作者:雷科技團隊,致力於聚焦科技與生活,關注並私信回覆“01”,送你一份玩機技能大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