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買菜,無路可退
作者:松鼠魚
快要上市的叮咚買菜,在即將敲鐘之前又拿到了一筆鉅額投資。
在今年的2月18日,彭博社報道了叮咚買菜即將赴美IPO的訊息。時間僅僅過去了兩個月,叮咚買菜又再次得到了資本的注入。
4月6日,叮咚買菜宣佈完成了7億美元的D輪融資。此輪投資由DST Global、Coatue 聯合領投,高鵠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的財務顧問。
此次融資之中,除了曾經的老股東Tiger Global Management、General Atlantic、紅杉資本等機構繼續加碼以外,Aspex Management、3W Fund等一些新機構也加入到了對叮咚買菜的融資之中。
當生鮮電商們集體尋求上市之際,叮咚買菜再次獲得高額融資,無異於展現了資本對於叮咚買菜的青睞。
多輪融資後,叮咚買菜正在加速突圍
作為生鮮電商賽道之中的一匹黑馬,叮咚買菜在資本的眼中無疑是一塊香餑餑。
自2018年開始,生鮮電商中的前置倉模式因其29分鐘送達的特點而備受資本關注,僅每日優鮮一家公司,融資的金額就超過了百億元。
在整個生鮮電商賽道之中,資本對於前置倉模式無疑是極其看好的。而作為前置倉模式的佼佼者之一,叮咚買菜僅在2018年一年,於5月、7月、9月、10月、11月和12月短短半年的時間裡完成了6輪融資。
前置倉的模式,讓叮咚買菜的優勢明顯。“前置倉”模式透過將產品存放在人口密集的居民區附近的“前置”倉庫,從這些倉庫完成最後一公里的配送。得益於前置倉通常覆蓋的半徑為3公里以內,因此訂單能夠實現在30分鐘的送達時間。
前置倉模式將供應商和消費者之間緊密連線在了一起,改變了傳統零售模式中存在多層分銷商的問題,提升了價值鏈的運轉效率。
隨著生鮮電商企業們抱團上市之際,叮咚買菜再次完成融資,將有望幫助其在資本市場之中獲取到更好的估值。
上市前夕仍在“輸血”,燒錢之勢何時休?
前置倉模式,讓叮咚買菜更加深入的接觸到了消費者群體。透過前置倉配貨,叮咚買菜實現了最快29分鐘配送到家的服務模式,而這一模式也是所有生鮮電商賽道當中能夠給予消費者群體更好的購物體驗的模式。
如何繼續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只有不斷提升前置倉覆蓋的面積。叮咚買菜此前透露了一些相關資訊:2020年,前置倉總數要從全國的600多家增長到1100家,目前其前置倉佈局城市包括上海、杭州、寧波、北京等地。
而在2020年支出的疫情爆發期間,得益於前置倉模式快速的送貨體驗,叮咚買菜的單量在這段時間內得到了爆發。根據第三方資料顯示,2020年1月至3月期間,叮咚買菜日訂單量增長了3-4倍,訂單單量相較正常時期上漲30%。
無疑,前置倉模式減少了價值鏈之間的多層分銷商,從而使得其有著高效的運轉效率,但這一模式有著根本的漏洞。
一方面是難以預測消費者的需求量。想要保證能夠快速的配送生鮮產品,那麼前置倉就必需要保證多樣化的產品供應,才能夠保證與菜場、超市等有著競爭力。同時在前置倉內還必須準備貨量充足的產品庫存,從而滿足覆蓋範圍內消費者的預期需求。
然而實際上,很難把控消費者實際的消費需求。而預測量與實際消費需求量不匹配,就可能存在庫存不足而流失訂單、庫存過高導致產品積壓腐壞。
不僅如此,生鮮產品易腐易壞的特點使得其對物流運輸和倉庫儲存環境有著較高的要求,而隨之而來的倉庫租賃和物流相關的成本也使得這一模式往往無利可圖。此外生鮮產品的高折損率進一步的壓縮了前置倉模式的利潤空間,這也是為什麼多年以來叮咚買菜依然處於虧損狀態的主要原因。
從叮咚買菜的商業模式來看,前置倉模式讓叮咚買菜變成了“資本的無底洞”。當訂單量所帶來的收入無法平衡前置倉模式高昂的成本時,那麼叮咚買菜仍將維持當前燒錢的狀態。
前置倉模式確實具有一定的想象力,但一旦脫離資本的支撐,能夠堅持多久還是一個未知數。雖然被資本市場看好,但叮咚買菜在上市前夕仍在融資,也從側面透露出了前置倉模式仍未脫離的重大隱患。而大量的前置倉建設,也為叮咚買菜的現金流帶來巨大的壓力,使得長期以來始終需要依靠。
不僅叮咚買菜面臨這樣的困局,實際上無論是前置倉模式,還是社群團購模式,整個生鮮電商行業一直以來都沒能擺脫收支無法平衡的怪圈。而有著致命弱點的前置倉模式,也將會是叮咚買菜未來能夠走多遠的掣肘。
可以預見的是,在還未解決前置倉模式難以盈利的問題以前,叮咚買菜仍將保持著長期的燒錢之勢。
當每日優鮮已經盈利之時,還在燒錢的叮咚買菜能否趕上隊伍?
對於生鮮電商而言,長久以來一直處在收支難以平衡的艱難處境。但與叮咚買菜同樣身處前置倉模式的每日優鮮,卻已經實現了全年盈利。
2020年7月,每日優鮮CFO王珺表示,每日優鮮已於2019年年底實現全面盈利。這意味著每日優鮮已經攻破了生鮮電商難以盈利的困局。
而當競爭對手已經實現了盈利的目標之時,仍然需要依靠資本輸血的叮咚買菜,顯然處於尷尬的境地。如何趕上對手,擺脫掉隊的現狀,成為了叮咚買菜當前最重要的課題。
叮咚買菜的本輪融資,資金將主要用於新區域的拓展、供應鏈投入及團隊建設。實際上,叮咚買菜近期在供應鏈上的動作也非常頻繁。
供應鏈,似乎成為了叮咚買菜追趕前者的最佳選擇。
在近幾年,叮咚買菜的步伐沒有停滯,無一例外的是,這些動作都是圍繞著供應鏈所進行的,供應鏈似乎成為了叮咚買菜背水一戰的底氣。
此前,漢森供應鏈董事長、中國電商物流專家黃剛曾公開分析叮咚買菜:“叮咚買菜缺乏流量和消費場景,沒有流量支援和供應鏈保障的擴張很難盈利,並且虧損會越來越嚴重。”
未來加速供應鏈的建設,叮咚買菜開始奮起直追。有媒體曾報道,叮咚買菜創始人梁昌霖在內部的溝通時表示不能只做社群團購,要瞄準打造供應鏈這一個方向。
而大量的融資為叮咚買菜建設供應鏈提供了充足的資金。公開資料顯示,從2019年起,叮咚買菜就已經開始嘗試產地直採,開始深入到生鮮產品源頭,與源頭200多家合作社、3000餘名農戶、養殖戶進行合作。
截止到2020年6月份,在叮咚買菜平臺上所銷售的80%生鮮食材均為產地直採。產地直採模式大幅減少了整個消費鏈條中的成本疊加,幫助減輕了叮咚買菜盈利的壓力。
但競爭對手也在窮追不捨,盒馬鮮生、每日優鮮,兩者背後有著阿里和騰訊兩大巨頭支撐。盒馬在供應鏈上的佈局,依託阿里電商生態體系,在全國搭建了41個常溫和冷鏈倉、16個加工中心以及4個現貨暫養倉。
除此之外,阿里強大的物流體系賦能下,盒馬鮮生擁有30分鐘達、次日達、3日達以及S2B2C等多層次、多型別的履約模式。而阿里充足的現金流和支付寶這一巨大的流量入口,都是叮咚買菜難以企及的巨大鴻溝。
而與叮咚買菜同屬前置倉模式的每日優鮮,同樣有著騰訊充足的流量供應以及資金支撐。更重要的是,每日優鮮已經解決了生鮮電商難以盈利的問題,開始向著提高盈利的方向發展之時,叮咚買菜正在逐漸被甩在身後。與此同時,深耕本地生活的美團和滴滴,也同樣虎視眈眈的窺視著叮咚買菜那一絲市場份額。
結語
生鮮電商的戰場上,兩大勢力的競爭陷入膠著。一邊是被網際網路巨頭押注的公司,而另一邊則是網際網路巨頭本身。而算得上是異類的叮咚買菜,在兩者之中,艱難的前行。
無論叮咚買菜能否依靠供應鏈實現突圍,但在巨頭的俯視之下,叮咚買菜勢必需要從供應鏈、業務能力、資料演算法上實現自己的突破,或許才能在這場難以勝利的戰場之中殺出血路。
然而,當網際網路巨頭們從多方面碾壓之時,叮咚買菜想要挖掘供應鏈的價值又能夠挖多深呢,這沒有答案。但至少,相比巨頭們,這勝算顯然並不多。或許供應鏈,最終將成為把叮咚買菜拖入崩潰泥潭的那隻黑手。
雖然叮咚買菜仍在奮力前行,但筋疲力盡的它還能在愈陷愈深的泥潭之中跑多遠?
文章來源:松果財經,轉載請註明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