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車變「綠」背後,是滴滴的展望

編輯導讀:前段時間,滴滴旗下的拼車業務改名為青菜拼車,引發大眾的關注。青菜拼車用大力度的補貼活動和運營策略,反映出其在拼車業務上“野心”。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三方面的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拼車變「綠」背後,是滴滴的展望

幾個月前,滴滴將旗下拼車業務改名成青菜拼車。對於改名,滴滴表示,青菜對使用者來說既是日常的,又是健康的,代表了拼車普惠大眾、綠色環保的產品定位。

改名後的青菜拼車,隨即上線了大力度的補貼活動來吸引使用者,此次品牌升級,和後續匹配的運營策略,顯露出滴滴在拼車業務上進一步發力的決心。

一、幫助乘客找到順路的人

每個工作日早晨,熟悉的場景會在北京很多個小區上演, 在小區門口有時會有私家車在吆喝,“地鐵五元一位”,高峰期時,坐滿一輛車往往只需要兩三分鐘,上班族們便宜快速的達到地鐵,車主則迴圈往復,繼續等待下一組乘客。

這些小區的共同點是,離地鐵口的步行時間,大約需要10-15分鐘。打車去不那麼划算,並且還要付出更多的時間成本,所以就形成了民間的“拼車”。

這是最早期的拼車模型,司機和乘客都能花費更低的成本,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代表著高效。

拼車變「綠」背後,是滴滴的展望

我們可以試著把時間拉長,比如不止在早晚高峰,也可以試著把距離拉長,比如不止是去地鐵站,還可以去你的公司,去你朋友家。在理想狀態下,如果你總能找到和你順路的人共拼一輛車,那麼你們的出行成本就會大大降低。

這件事很容易想明白,但要實現起來很難,起碼靠司機的力量是不行的。司機能夠根據經驗知道早上會有很多人去地鐵站,但不知道這群乘客坐上地鐵以後要去哪裡上班,他做不到把同一目的地的人篩選出來。

得有一個平臺來做這件事情,理論上講,只要司機足夠多,乘客足夠多,找到和自己路線相似的乘客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提高。滴滴內部做過一個模擬測試,假設滴滴平臺上每個乘客都願意共享座位,且能夠接受多等待幾分鐘,大約70%的順路乘客的需求都可以做聚集合並。

這意味著願意多花時間等一會兒的乘客,能省下一些錢,同時解決的是高峰時段人多車少,供需不平衡的問題。

對滴滴來說,做拼車有天然的優勢,這是高德、美團等聚合平臺難以超越的,畢竟就目前而言,平臺很難實現讓曹操使用者和神州使用者一起拼車,而單一的網約車平臺,無論是使用者體量還是司機規模,都較滴滴相去甚遠。使用者體量小,所以同一時間很難找到順路的乘客,拼車功能也就會變成雞肋般的存在。

同路者越多,乘客拼車成功的時間就會越短,帶來的是更好的使用者體驗,和再次使用拼車業務的可能性,它會形成一個良性迴圈,反之亦然。目前看來,只有滴滴的使用者規模可以支撐起拼車這項業務。

對於滴滴來說,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當有一天拼車業務發展到和快車時效性差不多時,它低價的優點就會進一步被放大,這會成為滴滴的護城河,因為它的模式本質上是難以複製的。

二、青菜拼車的背後

迴歸到產品本身,青菜拼車有兩種產品形態。第一種和以往我們熟悉的拼車相似,是呼叫快車時接受拼車,途中如果拼車成功,可以享受拼車的價格,不成功則仍按快車收費。另一種是在獨立的頁面下單,先匹配需求相似的乘客,成功以後再叫車,享受確定的折扣價格。

與「接受拼車」相比,「拼成出發」的價格要更低,相當於給不著急的使用者多一種選擇,是對拼車使用者進一步進行分層,精細化運營。

與嘀嗒順風車模式相比,滴滴青菜拼車是完全不同性質的服務,順風車是私家車順路捎上乘客,網約車拼車是快車司機同時接送多個乘客。乘客付了錢一個座位的低價,享受到快車的服務質量,這裡是網約車拼車模式的價值所在。

除了價格,人們在意的還有時間,雖然使用者對拼車時的乘車時間抱有一定的寬容,但依舊沒有人希望自己的拼車體驗,是和另一個不認識的人一起在密閉狹小的車上環遊北京城。一直以來,被使用者詬病最多的,就是拼車的出行時間帶有極大的不確定。

首先拼車乘客可能沒有那麼順路,司機需要掉頭繞路去接乘客,途中如遇到紅燈、堵車,甚至有些拼車乘客久久失聯,都會極大地破壞拼車體驗。

在保障乘客的出行時間方面,滴滴在拼車全流程中增加了預估到達時間,同時新推出了“準時保”作為延誤保障,當用戶使用拼車抵達目的地的實際時間晚於預計時,將按每3分鐘1元,最高15元的標準對該訂單進行減免。雖然金額不大,但多少可以讓乘客心理平衡一些。這部分費用的補償正是基於預估時間的準確率具有高確定性。

在後端,滴滴不斷提升大資料和人工智慧演算法,最佳化地圖的路徑能力,並且隨著使用拼車的人越來越多,匹配需求會更加精準,拼車繞路折損時間也會越來越小。

安全方面,青菜拼車司機都來源於快車,和快車業務共用一套安全體系,價格更低,但安全上沒有進行減配。

品牌運營上,青菜拼車採用了全新的品牌標示,一顆綠油油的青菜,代表健康環保,和更“白菜”的價格,拼車模式是用一輛車滿足更多的出行需求,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交通擁堵等問題,從長遠上看,符合青菜拼車所專遞的綠色環保的價值觀。

拼車變「綠」背後,是滴滴的展望

青菜拼車邀請人氣偶像朱正廷、黃明昊擔任青菜拼車品牌大使,開屏藍綠色的宣傳頁面,讓品牌形象看起來更年輕,這和拼車的使用者人群相匹配,滴滴對外公佈的資料顯示,拼車乘客60%以上是90、00後。

除此之外,青菜拼車一直在做互動類的遊戲,使用者透過玩拼拼樂等小遊戲,可以獲得拼車券等獎勵,遊戲過程中會有引導分享,藉助社交裂變進行更大規模的品牌傳播。

總的來看,產品價值上,青菜拼車讓使用者在價效比與時效性之間找到平衡,並試著建立一個健康、陽光的品牌形象,透過小程式、官微、公眾號等渠道運營增強使用者黏性。

三、滴滴的展望

自從今年四月,滴滴官宣“0188”計劃之後,滴滴的動作就一直不斷,“0188”計劃的具體目標是,三年內全球每天服務1億單,國內全出行滲透率8%,全球服務使用者MAU超8億。這不是一個小目標,滴滴自然要從全業務線發力,因此拼車業務的升級,也並不讓人意外。

目前看來,拼車會是一個很好的著力點,它和滴滴的專車、快車、貨運等其他產品線不同,更依賴“人”和“資料”去推動,而這二者,本身就代表著極高的門檻。如果能進一步培養使用者拼車的消費習慣,出行成本就會大大降低,也能一定程度上緩解交通擁堵所帶來的問題,這是其他純網約車平臺難以企及的。

往小了說,青菜拼車是滴滴精細化運營的一步棋,往大了說,青菜拼車極具價效比的服務,可以反哺平臺,進一步夯實滴滴在出行領域的霸主地位,再想長遠一點,也許就是一個綠色、高效的出行的故事。

#專欄作家#

張美芽,微信公眾號:張美芽,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網際網路/財經觀察作者。記錄日新月異的賽博時代。寫較有趣、相對中立、儘量嚴謹的網際網路觀察。關注電商、社交、影片、新消費等賽道。

本文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698 字。

轉載請註明: 拼車變「綠」背後,是滴滴的展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