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外賣騎手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他們的安全問題、權益保障問題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與討論。新京報智庫調研發現,外賣騎手最大的期盼就是希望能得到更多的社會保障。那麼,究竟誰來承擔外賣騎手的保障成本,外賣騎手又該享有哪些權益,並透過怎樣的方式實現?
對此,新京報智庫採訪了北京師範大學民生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常務理事謝瓊,中國社會保障學會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魯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首席研究員梁曉暉博士,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孫萍,中國人民大學勞動關係研究所所長吳清軍,共同探討外賣騎手的社會保障問題。
勞動保障權益缺失是外賣騎手職業面臨的挑戰
外賣騎手屬於“新就業形態”,其工作時間、工作方式、管理模式因此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這些方式,有助於實現了勞動力資源最大化和最最佳化的配置,但是同時也暴露了一些缺陷和漏洞。
目前外賣騎手與僱主的法律關係存在定性模糊化。雙方之間的用工關係能否認定為勞動關係,能否適用現行勞動法的規範,這在理論和司法實踐中都存在爭論,這就導致外賣騎手的社會保障和權益保障存在一定的缺失。
孫萍表示,由於現在很多外賣騎手並沒有與平臺產生勞動關係,而是與勞務派遣公司簽訂勞務協議。然而勞務派遣公司與眾包騎手並不存在勞動合同關係,可以說現在這種不確定的勞動關係,無法運用現在法律來解決外賣騎手的基本保障問題。
孫萍認為外賣騎手的保障方面問題涉及面廣,比較複雜,除了勞動關係問題外,還與我國社會保障制度也有關。外賣騎手屬於流動性較高的職業,在商業人身險中的保障中不佔優勢。同時,由於社保是各省財政獨立管理,跨區域管轄困難,加之不少外賣員對於社保繳納積極性不高、政府交納觸及度低,都外賣騎手社保難“雪上加霜”。
並且,外賣騎手自身對參與社保意識也不足,他們可能更想多賺錢,而不想在保險方面有過多的投入。
吳清軍指出,對於外賣騎手這類靈活用工的勞動力市場,現在不可忽視的挑戰就是他們的保障問題。這不僅涉及養老保障、醫療保障,還有很多權益保障,比如加班費,勞動強度的限度,以及惡劣的工作環境下拒絕強制用工等其他騎手權益。
外賣騎手的社會保障究竟誰來承擔
外賣騎手的社會保障權益究竟由誰來承擔,對此專家觀點不一。
魯全認為,勞動關係的本質是勞動與資本之間的關係,平臺的背後實質上就是資本,因此騎手和平臺是具有勞動關係的,即使騎手被第三方所外包,但平臺仍然是他的實際僱主。
魯全解釋,有些平臺認為他們和騎手的關係與傳統就業方式不一樣,但是,從本質上看,只是資本的表現形式發生了變化,而並不意味著勞資關係的實質發生了變化。
因此,魯全認為,一般而言,騎手的實際僱主是平臺,平臺應當成為騎手安全、社會保障等方面的第一責任人。
魯全認為,如果認定平臺是騎手的實際僱主,那麼平臺就有責任為騎手提供社會保障,但由於目前社會保險的險種很多、總體繳費率也較高,這些會給平臺造成一定的成本負擔。
魯全表示,從目前來看,騎手們需求最迫切的是工傷保險。因此平臺可以優先給騎手參加工傷保險,這隻佔工資總額的2%以內,這樣平臺既可以控制成本,而且還可以履行一定的僱主責任,騎手們的權益也得到相應的保障。
但也有專家提出不一樣的觀點。梁曉暉指出,其實現在外賣行業是突破了傳統的就業方式,是一種商業模式創新。在這種商業模式下,平臺主要是提供解決方案、派送機制,也就是演算法,而解決方案的落實不是由平臺來做,而是由外部人士來做,也就是說派送並不是平臺的專長,因此將其外包給其他參與方。
梁曉暉解釋,設想一下如果派送和解決方案都由平臺來做,就會降低它的利潤率和競爭力。其實很多跨國公司,蘋果、耐克等也都是採取類似的商業模式,將製造比較簡單的環節外包到別的國家企業,而自己集中力量做研發。這樣既可以不斷提高自身實力,也降低成本,提高利潤。
那麼在這個商業模式下,騎手究竟是誰僱傭的呢?梁曉暉認為,現在勞動法還不能完全解釋這種商業模式。因為大多數外賣騎手與平臺不存在勞動關係,他們並不是法律意義上平臺的員工,而實際僱用騎手的是勞務公司。
梁曉暉建議,勞務公司應承擔僱主的責任,要給予外賣騎手充分的社會保障和安全技能方面培訓,幫助外賣騎手向平臺談判,爭取更多的保障權益和利益,比如提高他們的收入等。
完善我國社會保障制度,保障靈活用工勞動者權益
“十四五”規劃明確我國人人都要享有社會保障,靈活用工勞動者也不例外,那麼如何保障外賣騎手們的權益?
謝瓊指出,針對這些新業態的勞動者,如何去保障他們的生老病死,如何執行社會保險的一系列法律要求,這還需要進一步探討,再做出一些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的方案。隨著新業態勞動群體規模不斷擴大,在法律層面,為他們所提供的社會保障措施還需進一步研究和完善。
孫萍認為,外賣騎手的社會保障問題是新型用工的典型代表案例,可以考慮嘗試新路徑和新方法,例如,考慮繞開勞動關係來解決用工的社會保障,或者按照崗位、職責、工作時間談社會保障。當然,這需要國家、平臺、勞務公司等多方共同參與,共同努力。比如,在國家的法律層面,針對這些新就業人群,應不斷完善他們的社會保障制度和相關法律。
孫萍建議,未來可以透過利用數字化和區塊鏈技術,健全各方協商機制,建立基於個人的社會保障賬號。這樣,可以跳脫勞動關係的體制性限制,無論勞動者在哪工作,都可以按照勞動時間、職位形式向每人的社保賬戶交社保費用。對於外賣騎手的社會保障方面,國家、平臺、第三方勞務公司,以及騎手自身,都應承擔起各自的責任。
除了需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外,魯全也建議,可以發動一些社會力量來為外賣騎手們提供更多的保障。比如,可以汲取一些社會資源,相關的慈善組織可以為外賣騎手們建立專項基金,針對他們的重大疾病或者重大交通事故導致的經濟負擔,最大程度地保障他們的權益。
□王春蕊 (新京報智慧城市研究院研究員)
編輯:柯銳 校對:薛京寧
投稿、合作、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