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如果在投訴平臺輸入“誘導下載”,你會發現不少使用者在吐糟,大到頭部資訊平臺小到不知名的應用,都讓使用者叫苦連天,多種多樣的廣告形式也令使用者不勝其煩,而且他們還很難掌控“關閉廣告”的主動權。
第三方資料機構近日釋出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廣告市場規模5292.1億元,較上一年增長5.4%,增幅較上一年幾乎少了一半。流量紅利終結,大小網際網路企業更傾向於在最成熟的廣告市場掘金。
由此引發的亂象也愈加明顯,比如更密集的廣告,再比如使用者的選擇權被剝奪,來自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的資料是:隨機選取的600款App中,58%含有廣告,其中69.7%的廣告沒有“關閉鍵”。工信部部長肖亞慶近日也提到,App應該非常明顯地顯示哪裡可以關掉廣告。當下廣告爭奪戰日益激烈,使用者怎麼保障個人資訊保安、如何識別誘導式廣告,此類投訴更應該被重視。
無處不在的廣告
在北京商報記者發出的《網文江湖事不休》系列報道中,有一則使用者留言是這樣的“廣告看的好好的,你給我插播小說幹什麼”。透過玩笑,網友對廣告的反感顯而易見。
之所以提到免費網文,是因為相比新聞資訊、線上影片,免費網文是一塊新的,且以廣告為主要變現手段的行業之一。
北京商報記者體驗飛讀小說、瘋讀小說、連尚讀書、番茄免費小說等主流免費網文App發現,廣告是標配,形式包括但不限於開屏廣告、互動效果廣告、偽裝成文章的廣告、誘導下載的廣告,且幾乎每一款App的廣告形式都不止一種。
以瘋讀小說為例,北京商報記者隨機閱讀10篇網文發現,每篇前兩章均無廣告插入,頁面下方也不會顯示互動效果廣告,但從第三章開始每讀兩頁就會插入品牌廣告,每頁下方還會顯示互動效果廣告。在連尚讀書閱讀頁下方也會出現廣告,只不過廣告位較瘋讀小說更小而已。
按照QuestMobile的劃分,中國網際網路市場分為電商類廣告、社交廣告、綜合影片廣告、資訊平臺廣告等,2019-2020年,市場佔比最大的是電商類廣告,但行業第二、第三的位置發生了變化,資訊平臺廣告佔比從2019年的第四名,升到了2020年的第二名,排名增長最明顯,市場佔比從8.2%漲到13.5%。
根據艾媒諮詢提供的最新資料,2021年2-3月中國網民使用App時最反感的三大體驗分別是廣告太多(佔比57.9%)、廣告太長(佔比43.8%)以及需要下載額外軟體(佔比42.1%)。資料還顯示,受訪網民使用App時常見廣告型別主要是影片插播廣告(佔比56.9%)、插播廣告(佔比52.3%)和浮窗廣告(佔比43.1%)。
具體到資訊類App,開屏廣告、資訊流廣告、影片後置廣告是主要廣告形式。各家的資訊流廣告出現頻率卻不那麼一致。北京商報記者使用同一手機,在同一時間段登入多款資訊類App發現,使用者在一點資訊上遇到廣告的機率更高。
記者多次隨機調查發現,當天首次開啟一點資訊時,一點資訊推薦頁面的置頂文章後,第三個資訊流位置是廣告,相隔3個、6個、4個、6個內容也都是廣告。
有時一點資訊資訊流廣告出現的位置更靠後,推薦頁面的置頂文章後,第12個資訊流位置是廣告,相隔4個、6個、10個內容是廣告內容。在新浪新聞App上,置頂文章後的第25個資訊流位置是廣告,相隔18個內容再次出現廣告。
仔細對比還會發現,資訊平臺的資訊流廣告展示方式也不一樣,例如上述的一點資訊資訊流廣告,前兩個是圖文展示的一款商品,圖文下方沒有像資訊內容那樣顯示釋出者名稱和評論數,而是對商品描述類的內容,但沒有明顯標註“廣告”字樣。使用者點選上述商品,即可跳轉至另一平臺的購買頁面。
對於上述商品內容是否屬於廣告,一點資訊相關人士在與北京商報記者交流時表示,“這個是聯盟廣告,圖上是有廣告兩個字+聯盟LOGO的,只是底色比較虛,可能看不清”。而在使用者一端,對這類內容的爭議不止這是不是廣告,還在於算不算誘導行為。
隱藏起來的誘導下載
類似的誘導行為在資訊類平臺不算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