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國集團峰會日前在英國閉幕。對於國際社會來說,這次峰會乏善可陳,在應對氣候變化、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尤其是疫苗問題上口惠而實不至。英國前首相布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本次峰會將作為一次“道義上的失敗”被載入史冊。“世界需要110億劑疫苗,我們只拿出一個涉及10億劑疫苗的計劃。”德新社報道說,七國集團疫苗捐助承諾的實際情況“沒有聽起來那麼美好”,其目的之一是希望轉移人們的注意力,掩蓋其反對放開疫苗專利的態度。
更加值得關注的是,在美國主導下,七國集團已與國際道義漸行漸遠。七國集團峰會公報提及涉華議題,就涉港、涉疆、臺灣、涉海等問題對中方蓄意汙衊,干涉中國內政。此舉嚴重違背《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違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暴露出美國等少數國家人為製造對立隔閡、擴大分歧矛盾的不良用心,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
近年來,在七國集團框架下,美國利用各種手段拉幫結派,將一些國家拉入其謀求私利的佈局,企圖妖魔化和對抗中國、俄羅斯等國,使美國的本國訴求國際化、雙邊問題聯盟化、經濟問題政治化、政治問題安全化,搞小集團政治的手段可謂花樣翻新,醜態百出,已成為威脅國際秩序、國際發展和國際安全的全球治理逆流。
其一,美國在戰略上提出抗衡中國的動議。拜登此前在《華盛頓郵報》上撰文,提出所謂“民主國家”應該建立高標準替代方案,取代中國,支援全球發展。拜登政府提出了2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在美國主導和七國集團其他成員參與下,在發展中國家部署打上所謂“民主國家”烙印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以抵消“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美國還試圖將臺灣問題納入峰會討論,用干涉中國內政的方式為中國發展設障。在美國政客眼中,全球治理和全球發展是有色彩、有派別的,只有抹去中國價值和中國貢獻才符合美國和西方利益。
其二,部分成員國分工配合,充當美國馬前卒。七國集團成員抓住各種時機,將小集團政治發揮到極致,將國際挑戰與中國強行關聯,配合美國抗衡中國的動議。比如,澳大利亞政府鼓譟七國集團應強力推動世界貿易組織改革,以抗衡中國。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表示,面對“經濟脅迫”,要恢復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的權威性。可笑的是,破壞爭端解決機制的恰恰是慫恿澳大利亞對抗中國的美國。此外,日本在釣魚島和南海問題上混淆是非,英國在涉港和涉疆問題上顛倒黑白,同樣唯美國馬首是瞻。
其三,強詞奪理,發動輿論攻勢。為了實現小集團利益,七國步調一致地熱炒“中國問題”,企圖用輿論攻勢抹黑中國和俄羅斯,為兩國打上政治標籤——“中國強權”和“俄羅斯惡敵”。七國集團外長會議渲染所謂“中國挑戰”,宣揚公平貿易環境正在遭到中國侵蝕,利用七國集團的全球影響將所謂“中國挑戰”的敘事國際化。此次七國集團峰會東道國英國甚至反咬一口,英國外交大臣在媒體面前大談中國“應顧及他國感受”。此番表態罔顧事實,何其荒謬。
其四,自定“全球規則”,實施制度化打壓。美國和其他一些成員利用這一機制介入與之不相干的問題,藉由峰會發聲,將自己變成所謂的“利益攸關方”,使七國集團機制淪為美國藉以打壓中國和干涉中國內政的工具。此前的七國集團外長公報就已納入涉港、涉疆、涉藏、涉海問題,嚴重挑戰中國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還罔顧事實,要求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起源進行所謂“新調查”,矛頭直指中國。在他們看來,制定西方主導的規則並建立所謂“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正是應對中國的方法。七國集團力主將全球企業最低稅率定為15%,目的在於增擴稅源,緩解疫情下的美歐財政危機。但對於低稅率的發展中國家來說,這將嚴重侵害發展利益,這種著眼於小集團利益,強行制定全球經濟治理規則的方式,本質上仍是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其五,固守冷戰思維,大搞價值觀劃界。美國等國將澳大利亞、印度、韓國拉入七國集團政治框架,企圖建立所謂“全球民主聯盟”。七國集團成員在全球散播虛假言論,汙衊新疆存在所謂“強制勞動”問題,詆譭香港民主和人權狀況,無端進行價值觀劃界,對他國進行價值觀歸類,人為擴大全球價值觀差異,與時代潮流背道而馳。
20世紀70年代,為了應對石油危機後的經濟困局,西方工業國家需要協調經濟政策,七國集團應運而生,成為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重要的全球經濟治理機制。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在新興經濟體日益崛起的背景下,七國佔世界經濟的比例早就不復當年,伴隨而來的自然是影響力的滑坡和輻射力的衰減。以今天的全球視角來看,七國集團是一箇舊時代的集團,這幾個國家無法代表人們解決全球問題。
眼下,七國集團的全球經濟治理功能正在迅速退化,成為美國等發達工業國家向國際社會強加意志、製造對抗、裹挾輿論、實施霸凌的工具。國際關係學者薩米爾·阿明稱之為“分享的帝國主義”。美國次貸危機及後續危機證明這一機制並未對全球經濟治理髮揮應有的作用。事實上,七國集團機制已經千瘡百孔。一些歐洲盟友對聯美遏華舉棋不定,一些成員國難以承受在中美之間選邊站的代價。本已日薄西山的七國集團機制,更因美國等國的拙劣表演加劇了其全球聲望的坍塌。此次峰會的宣告和公報完全基於小集團利益,嚴重缺乏全球公正和道義的基礎,甚至在毫無事實依據的情況下散播虛假資訊,構陷和攻擊他國,成為製造國際紛爭的機器。
世界多極化、國際關係民主化是不可抗拒的時代潮流。一國或一個國家集團號令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當前形勢下,國際社會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加強團結合作,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而不應基於“小圈子”利益搞“集團政治”,不應以意識形態劃線打壓不同發展模式,更不應混淆是非、轉嫁責任。特別是疫情之下,全球經濟困難重重,全球治理任重道遠,中國歡迎明辨是非的合作者借中國經濟增長的東風緩解困境,共同推動全球治理體系的變革,但小集團政治的逆流可以休矣。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董思韻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笪曦
來源:作者: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