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際網路衝浪高強度的人們,或多或少都會刷到過“Meme”相關的內容(儘管有時候你可能並不清楚那些就是Memes)。
圖源:微博具體而言,meme大多由一張圖配上一段簡短的文字(通常是對情感體驗、文化符號、社會思想或是時事的尖銳評論)構成。一旦引起了某個群體的共鳴,那麼這個meme就會藉助Twitter、Instagram、微博等社交平臺的力量開始病毒式傳播,傳播得越多,它的文化影響力就越大。
圖源:豆瓣
這樣一種源於社交的網路文化現象,被來自土耳其的一家專攻超休閒品類的遊戲工作室MagicLab敏銳捕捉,然後做成了手遊產品《Meme Challenge: Dank Memes》(下文稱《Meme Challenge》)。
圖源:點點資料
陀螺君瞭解到,MagicLab有較為豐富的超休閒遊戲開發經驗,在這款遊戲之前,他們曾開發過《Run Race 3D》《Cut & Paint》等爆款。根據該公司描述,這些遊戲的全球下載量已經超過10億。
點點資料顯示,《Meme Challenge》最早於今年9月在美國上線,隨後其在App Store的排名持續走高,並且盤踞在免費榜Top10已經相當一段時間。
圖源:點點資料
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地區(英語文化圈),《Meme Challenge》幾乎都做到了名列前茅。
圖源:點點資料
卡牌對戰的Memes:考驗玩家的網際網路基因
《Meme Challenge》的核心玩法是卡牌人機對戰,遊戲內每一關都會提出一個主題情景,需要玩家根據情景從手中的卡包裡選擇最合適的表情包來搭配。
Q1:“當你大半夜2點鬼鬼祟祟爬起來卻撞到了腳趾”
Q2: “當生理期推遲讓你覺得焦慮不安時”
同時,系統會根據對戰雙方出手的卡牌(表情包)質量打分,分數較高的一方即可獲勝。
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玩法不能被簡單理解為老套的“鬥圖”,因為單獨的表情包不是真正的意義上“Meme”,一張表情包的含義可以有很多種解釋。而“一句簡短精煉的描述+表情包”才是對味的Meme。
因此對於玩家來說,遊戲的核心樂趣就在於從卡包裡選出最傳神的那一張表情包,這實際上是在考驗玩家對於網路中各種文化、各種梗的詮釋能力,而不是單純地展示自己的“表情包庫存“。
在遊戲內,玩家可以透過觀看廣告的方式獲得“Meme Card“,並且這些卡牌分為comon(普通)、rare(稀有)、epic(史詩)、legendary(傳奇)等品質,卡牌的品級也會影響到系統的打分。
通關遊戲的需求以及收集、觀看更多有趣表情包的心態促使玩家觀看更多廣告,同時也讓“觀看廣告“這件事變得不那麼令人厭煩,這是陀螺認為該遊做得比較巧妙的地方。遊戲甚至還為玩家準備了收藏冊,以便玩家隨時翻看自己的庫存。
玩家在每一關勝利後還可以獲得金幣,用以升級遊戲內的房間以及裝飾。
整體而言,儘管《Meme Challenge》的製作看起來有點粗糙,但確實是一款越玩越上頭的小遊戲。要知道,Memes在海內外的網路社群中都非常火爆,開發商MagicLab實在是把握住了這一流量密碼。
影片網站中的各種“be like”
不過,Memes的傳播也受限於文化圈層,因此《Meme Challenge》才會在英語文化圈中火熱,而在其他語言地區幾乎無人問津。從這個角度出發,或許做箇中文社群的《Meme Challenge》,也會是個不錯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