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新華網評:掌聲為何而響起

由 頻長志 釋出於 科技

本文轉自【新華網】;

李 介

22日,在人民大會堂92歲的孫家棟院士乘坐輪椅入場、全場鼓掌致敬的畫面在網上刷屏。網友紛紛留言,對這位“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探月工程首任總設計師表達真誠的感謝和祝福。

崇尚才有掌聲,支援才有掌聲,尊重才有掌聲。人民大會堂裡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是對科學的崇尚,對科學事業的支援,對科學家的尊重。

這樣的掌聲我們太熟悉了。從錢學森到鄧稼先再到袁隆平,在一代代以兩院院士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身上,我們看到他們對事業的執著,對科學與真理的追求,看到他們對國家和人民的熱愛與忠誠。這種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完美結合,總讓人們情不自禁報以熱烈的掌聲。就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我們無數次為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院士“天團”鼓掌。他們是院士也是戰士,他們的愛國情懷、奉獻精神、嚴謹作風,是民族最閃亮的座標,配得上最響亮的掌聲。

掌聲是充分的信任,掌聲是高度的褒揚,掌聲也是殷切的期盼,對科技工作者和科學事業意味著更重的責任、更高的要求、更大的挑戰。

經過多年積累,我國已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大國,科研條件今非昔比,重大成果不斷湧現,創新動能源源不斷後勁足。與此同時,我國在若干核心關鍵領域仍然面臨著“卡脖子”問題。如同科技創新與時俱進,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科技人才培養也需要不斷向前推進。拿院士制度的改革來說,就更加突出學術導向,減少不必要的干預,改進和完善院士遴選機制、學科佈局、年齡結構、兼職和待遇、退休退出制度等,讓院士的評選更加科學公正,讓真正的科學大家成為院士,更好激勵科技工作者特別是青年才俊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有人曾發問:“我們國家如何走向世界一流?”如今,面對競相湧現的科技成果,顯著增強的科技實力,很多人在問“為什麼是中國?”

掌聲響起來,我心更明白。讓中國一步步走向科技強國的,是那些擁有科學家精神的“國家脊樑”,是不斷為科技創新助力的制度創新,是無數對科技事業的支援和鼓勵。

掌聲響起來,人心更豪邁。帶著期待,帶著夢想,科技工作者們不畏險阻勇攀科學高峰,讓中國創新的浪潮奔湧向前,給國家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為社會進步注入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