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數字經濟 增強創新動能

發展數字經濟 增強創新動能

  資料來源:工業和資訊化部

  線上教育等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

  數字產業化,強化資訊科技支撐

  鏡 頭

  “關鍵時刻,數字金融‘一貸通’解了燃眉之急!”甘肅成紀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錦感慨,幾個月前,公司決定上馬醫用口罩生產線,廠房裝置都是現成的,但由於生產時限緊,企業資金週轉出現困難。“聯絡‘一貸通’後,從線上申請到透過審批只需短短十幾分鍾,當天便拿到2000萬元銀行貸款。如今,5條生產線可年產口罩2億隻。”

  劉錦口中的“一貸通”,是浪潮集團基於大資料技術,彙集政府授權資料、網際網路資料等資源搭建的數字金融平臺。“透過大資料為企業信用‘畫像’,建立資料驅動的精準信用服務與快速決策體系,可有效提升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效率。”浪潮集團副總裁張帆介紹,截至今年9月,“一貸通”已與56家金融機構合作上線146款貸款產品,累計放款金額突破200億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依靠資訊科技創新驅動,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

  “通常理解,數字產業化主要是指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技術、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的資訊通訊產業。”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政經所副所長何偉介紹,“十三五”期間,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蓬勃發展,我國數字產業化實力大幅提升。2019年,數字產業化增加值規模達7.1萬億元,佔GDP比重7.2%,同比增長11.1%。

  具體來看,網路基礎支撐能力不斷增強,固定寬頻邁入千兆時代,5G建設加快推進;雲服務、大資料服務、工業軟體保持較快增長,助力工業領域數字化轉型;以線上教育、遠端辦公等為代表的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服務規模不斷擴大,成為拉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展望“十四五”,數字產業化有望再上新臺階:從新技術看,以5G、大資料、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加速突破,與製造、能源、材料等領域的融合創新成果越來越豐富,將促進生產方式變革和生產效率提升;從新設施看,資訊傳輸網路加速向集感知、傳輸、連線、儲存、計算於一體的新型基礎設施演進;從新業態看,移動應用、小程式等多種產品形態相繼湧現,跨界融合正在提速。

  “強基礎、重創新、促融合。”對進一步推動數字產業化,何偉提出了具體建議:夯實基礎方面,應適度超前推動5G和千兆光纖網路部署,構建高速率、全覆蓋、智慧化新一代資訊網路,大力發展提升資料中心、雲平臺等應用基礎設施;技術創新方面,要加強前沿數字技術研發力度,透過增加國家專項研究經費投入,加快補足技術短板,形成自主可控的數字技術體系;融合應用方面,應堅持審慎包容監管原則,精準研判數字領域市場新需求,支援數字經濟新業態發展。

  實現個性化定製、低成本製造,減少原材料、能源消耗

  產業數字化,助力傳統制造升級

  鏡 頭

  “不管什麼樣的櫃子,我們都能在10天內交貨。”廣州美洛士傢俱公司總經理羅方華對定製傢俱的生產流程很熟悉:消費者提交訂單需求,雲平臺自動匹配設計師,設計師在雲設計系統內設計出圖,隨後雲平臺根據週期、工藝等因素,將訂單分配給叢集內企業生產,同時將設計資料轉化為生產指令,透過伺服器將數字資訊傳送至機器,產品完工後再透過智慧物流交付……

  羅方華坦言,過去企業的數字化程度較低,難以實現小規模定製。2019年,樹根互聯公司推出全球定製家居產業鏈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為他們提供了數字化轉型的好幫手。

  隨著更多企業接入這一平臺,“共享製造”已成為可能。樹根互聯CEO賀東東以餐桌產品舉例說,假如消費者需要的是大眾化的桌板、個性化的桌腿,那麼平臺可以第一時間將桌板、桌腿交由不同企業生產,完工後再分別配送到消費者手中,由消費者拼裝完成,“這樣一來,產能可以更快速地響應個性化需求,實現以銷定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產業數字化,利用網際網路新技術新應用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形度、全鏈條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釋放數字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

  “十三五”期間,我國產業數字化程序加快推進。2019年,產業數字化增加值規模達28.8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6.8%,全國開展網路化協同、服務型製造和個性化定製的企業比例分別達到35.3%、25.3%和8.1%。

  “對製造企業來說,產業數字化的好處有很多。比如,經過數字化改造,可實現個性化定製、低成本製造,客戶可實時提出需求,全程參與研發生產過程。此外,製造更精準還能減少原材料、能源的消耗,有利於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徐佳賓分析了產業數字化的主要趨勢:一是向企業生產主要環節延伸,“透過將感測器接入大量裝置,企業可實時獲取生產和運營資訊,提升生產過程管理的時效性、精準性,提高生產效率”;二是向企業外部延伸,連線供應鏈、銷售鏈,提升全鏈條資源配置效率。

  “推進產業數字化,中小企業是關鍵。”徐佳賓認為,當前我國中小企業普遍數字化程度較低,不少還難以負擔數字化轉型成本,“建議政府部門透過購買服務等方式,投資建設工業網際網路產業技術開發服務中心,對中小企業開放,幫助他們實現轉型。”

  偏遠地區患者能遠端問診大城市醫生

  建設數字社會,滿足美好生活需要

  鏡 頭

  黑龍江雙鴨山市的患者劉女士罹患乳腺癌,急需放射治療,但放療又會影響她體內的心臟起搏器,怎麼辦?

  為破解難題,當地醫院向北京朝陽醫院、北京腫瘤醫院求助。11月23日,北京朝陽醫院遠端醫學中心利用視訊會議系統,聯合北京腫瘤醫院,嘗試了首次多地多醫院聯合遠端會診。“心內科專家、腫瘤專家、放療專家坐在一起,遠端檢視患者的CT,共同研究治療方案,成功解決了劉女士的難題。”朝陽醫院遠端醫學中心主任鍾光珍說。

  “得益於數字醫療技術,一家醫院遇到的難題,可以快速藉助多家醫院的智慧共同解決。”鍾光珍介紹,除了遠端會診,數字醫療還拓展到遠端閱片、遠端心電圖、遠端手術指導等業務。她也切身感受到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網速更快,5G技術時延更低,畫面更清晰;軟體更“高能”,可連線數百人同時使用;硬體限制更少,雲計算、雲端儲存不再受制於伺服器的效能。“以後,數字醫療會越來越方便,更多偏遠地區的患者也能掛上大城市醫院的‘專家號’了。”

  “僅用一部手機,滿足衣食住行娛等需求已經成為現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創新發展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熊鴻儒認為,“十三五”期間,我國數字社會建設取得了飛躍式發展:吃,可以線上點外賣;住,可以預約共享民宿;行,有網約車、定製公交、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就醫,有遠端診療、線上問診,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和精準性大大提升。

  熊鴻儒認為,大量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在數字社會中湧現,很好滿足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展望‘十四五’,新一代數字技術在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將惠及更多人群,對促進教育公平、增加醫療供給、消除貧困、擴大就業等形成更有力的支撐。一些政府部門與企業就數字化公共服務達成多種合作模式,有利於提升公共服務效率、促進政府職能轉變。”

  建設數字社會,前景值得期待。騰訊研究院研究成果顯示,我國數字經濟正加速發展,手機出貨量、網民數量保持世界第一,移動網際網路世界領先,多個省份正在推進數字化公共服務。

  建設數字社會,也需各方共同努力。熊鴻儒建議,有關部門應加大對數字教育、醫療、扶貧、社會治理等領域的支援力度,繼續實行包容審慎監管,引導其更有效地補足民生短板,推動數字社會相關產品和服務健康發展,與此同時也要透過推廣數字化公共服務、提升全民數字技能、降低數字技術的使用成本和門檻等措施,提高數字社會的普惠性。

  “此外,要完善資料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建立健全資訊保護制度,強化監管約束,讓數字社會更加安全、網民合法權益得到更好保障。”熊鴻儒說。

  企業、群眾辦事越來越方便

  建設數字政府,提升服務監管水平

  鏡 頭

  “申請印刷經營許可證,以前要多次跑視窗,60個工作日才能辦好。現在,只要在‘渝快辦’上提交材料,兩天就能辦好,還能免費快遞到家,真方便!”高效的政務服務,讓在重慶高新區經營包裝印刷企業的龔玉林很是高興。

  近年來,重慶高新區積極打造全方位、全領域、全時空政務服務大廳,企業和市民可在這裡辦理1200多項事項,240項事項實現“零材料提交”。其中,24小時自助服務區配置大量自助裝置,讓政務服務全天不“打烊”。高新區還深化“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實現視窗端、PC端、移動端、自助端多元化辦理,並引進金融、郵政等8家便民服務機構,延伸網點、幫辦代辦,打通了政務服務“最後一公里”。

  線上“一網通辦”、線下“一窗綜辦”、24小時不“打烊”……2018年11月以來,重慶推出全市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臺“渝快辦”,讓企業群眾辦事越來越方便。

  “97%的市級行政許可事項辦理‘最多跑一次’,許多事項‘一次都不用跑’,政務事項平均審批辦結用時從3年前的14.2天壓縮至現在的3.28天。”重慶市政府電子政務中心副主任李宗磊說,目前“渝快辦”註冊使用者超過1400萬,累計辦件量達1.3億餘件。

  “渝快辦”是近年來各地打造數字政府的一個縮影。所謂數字政府,是一種運用資訊科技和大資料,創新行政管理、服務監管方式,實現政府效能最佳化提升的新型治理模式。打造數字政府,除推廣最多跑一次、不見面審批、秒批秒辦等提高政務服務效率的措施外,還包括運用大資料、“網際網路+監管”等手段提升監管效能。比如,近年來北京市就依託企業信用資訊網建立了經營異常企業名錄,利用大資料技術對市場監管風險進行有效研判,對失信企業進行跨部門信用聯合懲戒,讓治理手段和治理方式更加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

  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副主任楊小偉表示,近年來我國電子政務發展水平顯著提高,“聯合國釋出的電子政務發展指數國際排名中,我國已從2018年的第六十五位提升到2019年的第四十五位,線上服務達到了全球評價‘非常高’的水平。”

  如今,隨著政府資料資源共享積極推進,全國政務資訊共享的“大動脈”逐步打通,各省級政務資料共享互動平臺陸續建成。“十四五”時期,我國將擴大基礎公共資訊資料有序開放,建設國家資料統一共享開放平臺,有望讓數字政府更智慧更高效。

責任編輯:吳悠_1024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165 字。

轉載請註明: 發展數字經濟 增強創新動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