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抗疫變數多,中國需做好幾件事

新冠疫情在印度、巴西、歐洲、美國以及日韓出現不同程度的反彈,其中印度的感染人數、巴西的死亡人數近日都創下疫情暴發以來的最高紀錄,多個歐洲國家重新考慮採取嚴厲保持社交距離的措施。美國是全球接種疫苗數量最多的大國,它的感染和死亡人數在過去的一週再次抬頭,同樣給疫情防控前景投下陰影。

中國瑞麗的疫情暴發受到控制後,重新進入本土零新增感染狀態。但是中國的疫苗接種速度落後於醫學專家的期待,接種比例低於美英等國,這一差距所意味的潛在問題值得重視。

全球防控形勢仍有諸多不確定性,疫苗肯定會起到一定保護作用,但在病毒發生變異的情況下它能否構成人們希望的群體免疫,形成阻止新冠病毒衝擊人類正常生活的強有力屏障,還需經歷檢驗。

另外,美國等接種疫苗快的國家是否會把這當成武器,對其他國家圍繞開放問題採取不公平的做法,導致各國就交往秩序發生衝突,也是不確定的。還有就是病毒的變異在與疫苗的接種和改進速度賽跑,哪一方的速度更快,也需時間來驗證。

美國迄今為止的抗疫表現相當自私,其國內接種疫苗之快和對外輸出疫苗的吝嗇形成令人咋舌的反差。這讓人擔心它之後有可能濫用本國疫苗的高接種率,在國際關係中強行推動於己有利的“疫苗護照”等,把各國開放搞成服務於美國和主要盟友利益的不公平過程。

面對複雜環境,中國需要做好以下幾件事。

第一,要加快疫苗在國內的接種,確保在今年入冬前讓全國的接種率達到接近美歐的水平。中國人口多,做到這一點是有挑戰的,但是中國的體制優勢提供了克服這一挑戰的特殊條件。我們只有疫苗接種率達到高水平,才能有在抗疫下一階段與美國開展博弈的資本,無論世界開放還是不開放,我們都能從容應對。

第二,要加快推動中國幾款疫苗進入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疫苗的名單,這對牽制美國可能濫定規則至關重要。

第三,隨著疫苗接種在國內的覆蓋率逐漸加大,我們需要研究對抗疫措施和相關的社會心理進行調整。今後的抗疫恐怕仍離不開強有力的社會組織,需要疫苗和管控相結合,但是在大家都打了疫苗的情況下,防控是否要長期堅持“零容忍”,恐怕需要根據世界上的變化進行裁量。

如果美歐全民接種疫苗後感染率和死亡率都被明顯壓下來,但仍有一定的發生比例,在它們那裡就會形成抗疫的成功感,整個社會有可能如釋重負,將新冠肺炎“流感化”。但是如果在中國新發生同樣較低水平的感染,我們社會的感受就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前段時間的抗疫成功同時削弱了國人對新冠疫情的心理承受力,未來我們需要根據新的情況以變應變。

第四,中國在過去幾個月向一些國家輸出、援助了部分疫苗,展現了我們與那些國家同舟共濟的誠懇態度。這是中國業已形成的一個優勢,而非所謂“負擔”。今後這方面的情況也會面臨衝擊,我們應繼續兼顧國內和國外的疫苗需求,盡力做好平衡。

新冠疫情來得如此猛烈,造成了方方面面的衝擊,對它的控制過程也一定會是複雜的。除了科學和人道主義,一些政治元素一定會很野蠻地闖入其中。中國害人之心本沒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我們必須在下一階段的全球抗疫中保持主動,這既是捍衛中國的利益,也是為人類能夠控制住新冠疫情和為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權益繼續做出貢獻。

來源:環球網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303 字。

轉載請註明: 全球抗疫變數多,中國需做好幾件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