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吊墜”走紅熱銷,自殘放血竟成愛的證明,這些人瘋了嗎?平臺應負起主體責任
媒體報道截圖。
“用刀片劃開手腕皮膚,擠壓出鮮血,再用塑膠滴管吸取鮮血,裝入一個很小的玻璃瓶中,如果鮮血不夠,可能還要再多劃兩道口子……”這不是什麼恐怖電影情節,而是一個17歲女孩製作“血吊墜”的真實操作。
據媒體報道,當下,“血吊墜”送男友可“辟邪擋災”等說法在部分年輕人中流行起來。在某些電商平臺上,“血吊墜”生意火爆,部分商家月銷售量千餘單。
“血吊墜”的走紅,讓不少人驚掉了下巴:“都2021年了,還有人信這種鬼話?”“自殘放血竟成了愛的證明,這些人瘋了嗎?”
輿論在震驚之餘,更多的還是痛惜。要知道,割傷自己採血製作吊墜,很容易給身體留下難以抹去的傷痕;況且,採血需要極高的環境要求,若自己給自己採血,勢必難以達到相應的要求,存在很高的感染風險。
一個淺顯的道理是,一個連自己身體都不懂得愛惜的人,拿什麼去愛身邊的人?但對一些心智不成熟卻又陷入愛河的人來說,這些淺顯的道理,顯然不足以令其走出認知誤區。
其實,類似對血液的迷信,或許與傳統的一些糟粕觀念有關。古人常常會有“歃血為盟”的說法,以此去肯定雙方契約的有效性;而在進行一些儀典時,古人也常常會有類似舉動,用動物的血去“感念上天”。
但要明晰的是,此類做法或許在當時社會的觀念中具備某種正當性,但在現代化的法治社會中,類似觀念早已被摒棄,也不為法治社會所允許。
現實中,受殘留於公眾觀念深處的一些封建迷信觀念影響,比如“少女血可以闢謠擋災”等錯誤觀念,一些不懂世事的青少年在剛剛接觸戀愛時,便會陷入此類誤區。而令人擔憂的是,一旦這種荒謬做法形成風氣或潮流,再去遏制委實不易。
日常生活中送情侶一個特殊禮物,比如包含對方頭髮的手鍊、吊墜等,用這種方式表達愛意和祝福,是人們所樂意見到的。但“血吊墜”的出現,卻將這種“祝福”引入了邪路。
另一層面去看,在“血吊墜”逐漸走紅的過程中,一些商家扮演了推波助瀾的不光彩角色。
報道稱,部分商家除了售賣吊墜玻璃瓶外,還會額外贈送採血針、滴管、創可貼等用品,有的甚至會向買家傳授相關製作方法。種種跡象顯示,“血吊墜”已形成了一套相對完整的產業鏈。
事實上,早在2006年,媒體就報道了“上海情侶互取鮮血作禮物”事件,有少女甚至向男友表示“愛我就送我血掛件!”當時就有聲音表示,這種潮流不排除是青少年的效仿心理在作怪。而近年來,這種殘忍恐怖的“浪漫”被進一步放大,效仿者更多了。
毫無疑問,此事暴露出來了部分青少年對“表達愛意”方式的認知誤區。對此,學校、家庭、社會多方應該加強對青少年的引導,幫助青少年去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與“戀愛觀”。
但觀念的普及需要久久為功,當務之急還是監管與平臺治理及時跟進。誘導消費者製作“血吊墜”,逾越了起碼的底線。鑑於此,平臺應該負起主體責任,將這類商鋪該下架下架,對這類生意採取關鍵詞遮蔽與攔截等方式加以遏制;監管部門也要創新監管方式,加大懲戒力度,堵死這類商家的生存空間。
無論如何,要及時斬斷這條“帶血”的產業鏈,不能任由“血吊墜”扭曲年輕人的戀愛觀。而針對那些迷信觀念殘渣,各方面也當用科學的普及去對沖和糾正,引導更多人信“科學”不信“迷信”。
□陳廣江(媒體人)
編輯:陸玖 實習生:潘宇潔 校對:王心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