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機等硬體廠商中,能夠自研晶片的廠商並不多,僅有華為、三星以及蘋果等。但在這三家廠商中,三星不僅能自研晶片,還能自己製造晶片。
相比之下,華為和蘋果都能自研晶片,卻不能自己生產製造晶片,其晶片往往都交給臺積電代工生產。
但沒有想到的是,美國突然修改晶片規則,導致使用美國技術的晶片企業受到了約束,讓華為認識到自己生產晶片的重要性。
甚至餘承東都明確表示,華為僅自主設計研發晶片,沒有進入重資產的晶片製造領域,這是一個教訓。
為此,華為餘承東正式宣佈,華為不僅要自研晶片螢幕驅動晶片等,還要全面紮根進入晶片半導體領域內,並在新材料以及終端製造方面突破技術瓶頸。
其實,在華為宣佈全面進入半導體晶片領域內之前,就有訊息稱,華為正在招聘光刻機工程師,預計在2年內投入80億美元,突破相關技術。
如今,可以說明確地說,全面進入半導體晶片領域不是空話,華為正式出手。
據悉,華為海思已經正式公開發布招聘資訊,主要招聘在2020年1月1日到2021年12月31日期間畢業於國內外高校的應屆博士生,簡稱2021屆海思博士招聘。
根據華為釋出的資訊可知,華為招聘晶片類、研究類、系統類、硬體類以及軟體類,其中,晶片類招聘需求最大,共計26個職位。
像晶片架構工程師、處理器開發工程師、EDA開發工程師、晶片測試系統工程師等等。
從華為招聘的博士崗位上就能看出,華為全面進入半導體晶片領域不是一句空話,而實打實地幹。
因為招聘這些崗位幾乎涵蓋了晶片設計到生產,甚至是後期晶片封裝。
例如,EDA開發工程師是研發晶片設計軟體的;晶片構架工程師開發設計晶片構架,要知道,華為現在採用的構架很多都是ARM的公版架構。
由此可見,華為在晶片領域內是放棄了幻想,撿起了教訓,要從晶片設計到晶片製造,甚至是晶片後期的封裝、測試都要實現自主可控,這是要徹底解決問題。
當然,這是一個艱鉅的任務,但對於華為而言,並非不可完成。
一方面是因為華為海思從無到有,從有到全球前十,甚至在5G晶片領域內,華為還實現了全球第一。
另外,事實已經證明,華為每進入一個領域,都能做到很出色,像5G通訊、手機業務以及平板電腦業務等,全面進入晶片半導體領域內,相信華為依舊能夠做到很出色。
另外一方面是因為華為研發投入巨大,甚至可以說,華為在研發方面的投入是不計成本的,2019年華為研發支出就超過了1200億元。
任正非之前都表示,華為研發投入將會一年比一年多,預計2020年研發支出超過200億美元。
在巨大研發資金的支援下,能夠吸引更多高階人才,人才有了,技術突破就是時間問題。更何況,中科院等也宣佈優先攻克光刻機等難題,兩者還是合作關係。
最後,除招聘晶片博士外,華為還明確表示,將會繼續對海思進行投資,未來將會有一個更強大的海思歸來。
同時,華為目前將生存作為主線,還轉型做生態,並進入更多領域,目的就是保證營收,保證研發資金。
所以才說全面進入半導體晶片領域不是空話,華為正式出手了,要徹底解決問題。對此你們怎麼看,歡迎留言、點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