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邱月燁 編輯/ 譚璐
3.6%,10月19日,整個量子技術板塊大漲!
相關上市公司科大國創、藍盾股份、光庫科技20%漲停,國盾量子、亞光科技、浩豐科技、盛洋科技等也紛紛跟漲。
這一板塊的突然爆發,源於10月16日(上週五)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的研究和應用前景進行了集體學習。
量子技術屬於前沿技術之一,當前正處於從科研走向應用的關鍵時期,中金公司指出,此次會議召開有望加速國內量子科技發展,建議關注相關產業戰略性發展機遇。
縱觀歷史,產業指數行情的走強,和政府的重視及政策的支援程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2017-2019年,三次政治局會議關於前沿科技的集體學習,分別針對大資料、人工智慧和區塊鏈,都帶動了相關產業概念的短期整體估值提升。
在歷次的集體學習之後,國家都持續加大投入來重點扶持產業的發展,使這些高新技術有很高的可持續發展性,在未來創造出顛覆性的價值。
在資本市場上,短期內迅速拉動了相關產業指數的上漲,遠遠跑贏市場同期收益水平。但政策催化的估值提升主要有幾個特點:斜率高、時間短、持續性差。
國盛證券分析報告指出,從投資角度來看,可以持續關注量子計算機、量子晶片等基礎建設領域,以及量子通訊、量子云等較為明晰的應用機會。
量子通訊
量子科技的理論最早要追溯到愛因斯坦時代,目前有兩個主流發展方向,一個是量子計算,一個是量子通訊,分別對應量子疊加和量子糾纏這兩大量子力學領域的基本原理。
它是比大資料、人工智慧、區塊鏈更為超前的技術,在應用方面遠未達到商用普及。
目前,我國在量子計算領域正快速縮小與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量子通訊領域則已經走在了世界前沿。
中國正在試點量子通訊的應用數量和網路建設規模,量子通訊工程試驗的規模遠超其他國家。2017年,中國就建成了全球首條長達2000公里的商用量子保密通訊線路“京滬幹線”。
國內的量子科技產業主要集中在量子通訊領域,從上游到下游主要包含基礎光電元器件、量子通訊核心元器件、量子通訊傳輸幹線、量子系統平臺,以及應用層五個環節。國內的上市公司,以基礎元器件供應商、核心裝置製造商、網路建設運營商為主。
於今年7月9日登陸科創板的科大國盾量子,是第一家從事量子資訊科技產業化的公司,國內最大的量子通訊裝置製造商和量子資訊系統服務提供商,相關技術專利數量全國第一。
具體到應用和商業化領域,國盾量子參與建設了合肥城域量子通訊試驗示範網、金融資訊量子通訊驗證網、濟南量子通訊實驗網、京滬幹線等,並且為杭州 G20 峰會等提供量子安全保障。
此外,國盾量子還為各大銀行提供雲上量子通訊加密、異地資料千里級量子加密傳輸應用服務。
量子計算
當前,世界各國都在搶佔量子科技的制高點。
2018年12月,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國家量子計劃法案》,計劃未來十年內向量子研究注入12億美元資金。
近期,歐盟委員會對“歐洲高效能計算共同計劃”進行了升級,擬投資80億歐元,發展下一代超級計算技術——超級計算機以及量子計算機的研製工作。
有學者打過比方,如果將來量子儲存技術能夠突破的話,一個指甲蓋大小的量子儲存晶片,就可以把人類社會的所有資料都儲存下來。
全球巨頭紛紛入局量子計算。
英特爾於去年初交付了49量子位的超導測試晶片,被視為一個里程碑;IBM也宣佈將為合作伙伴提供53-Qubit的通用量子計算機,並在CES2019上展示了世界上第一臺商用量子計算機IBM Q System One;Google去年釋出測試了72量子位處理器,並在最近宣稱實現了“量子霸權”。
反觀中國量子計算企業的發展,初創公司在近兩年才陸續見報,公開資料稀少,相較於國外的產、學、研發展,我國量子計算研究與資本市場的投資對接相對緩慢。
這裡不得不提及國內第一個“吃螃蟹”的初創公司——合肥本源量子計算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9月,由中國科學院量子資訊實驗室的博士團隊主導,是國內量子計算龍頭企業。
近日,智慧財產權產業媒體IPRdaily與incoPat創新指數研究中心聯合釋出了“全球量子計算技術發明專利排行榜(TOP100)”,本源量子以77件專利躋身全球第七,較上年度提升五位,也是國內唯一進入前十的量子計算公司。
在國內,對量子計算投入較早的,還有一家公司:華為。
基於資訊與通訊(ICT)綜合技術優勢,華為早在2012年就開始研究量子計算機,成立了量子實驗室,聘請了量子領域知名專家翁文康。
翁文康曾經擔任南方科技大學量子計算研究所副所長,加入華為2012實驗室後,他帶領團隊專注量子計算基礎研究,重點在量子演算法、量子人工智慧、量子模擬等領域進行創新和突破。
2020年,華為還面對廣大師生,舉辦量子計算軟體創新大賽。目前,華為已推出量子計算軟體HiQ雲服務平臺,在量子模擬器與程式設計框架取得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