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西洋月刊》12月18日文章,原題:(美國)對華鷹派不明白科學是如何進步的
當我們提到一項技術時,我們確切的意思是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助於確定美國能否保持對中國的技術優勢。
技術有三種不同的形式:它是一種具體的工具,就像廚房裡的鍋和烤箱一樣;它是書面說明,就像專利、圖紙或蛋糕的食譜;它是一種過程性知識,是不可替代、來之不易且很難被書面記錄的實踐經驗。例如,即使你在奶奶家的廚房並按照她給出的仔細說明學做芝士蛋糕,也很難複製“奶奶的味道”。
不幸的是,在與中國的競爭中,美國正在保護“烤箱”和“食譜”,並對本國的“甜點專家”施加法律壓力,從而限制美國創造新的智慧財產權的能力。這一跡象令人擔憂,表明美國當局缺乏大局意識:最有用的技術並非書面形式的智慧財產權,而是存在於人們頭腦中的不成文知識。
幾十年來,美國一直指責中國盜竊智慧財產權。在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聯邦機構開始大幅升級行動。2018年時任美國司法部長宣佈實施“中國行動計劃”,但這已演變為一項懲罰美國科學家的計劃,數十名研究人員和學者遭到起訴,其中大多為華裔。
從本質上看,美國在保護其工具和圖紙的同時,正在傷害一種遠比二者更有價值的資產:美國的科學家和整個科學界。這種做法正在營造一種恐怖氣氛,並有可能趕走出生在國外但原本將在美國有所發明的科學家。
美國曾犯過這種錯誤。上世紀50年代,美國政府以涉嫌同情共產主義人士為由逮捕錢學森——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創始人之一。1955年回到中國後,錢學森先後參與主持中國原子彈、氫彈以及彈道導彈的研發工作。換言之,驅逐錢學森是美國犯下的戰略性錯誤。
書面說明無法複製實踐經驗。即使像煎蛋那樣簡單的烹飪,如果缺乏相關經驗,一個人縱然擁有一流的廚房和詳細的食譜,也很難一次成功。每一項技術都是特定系統和文化的產物,科學研究的成功需要科學家在場。但拜登政府仍在延續的“中國行動計劃”已超出合理範圍。美國正將科技競爭中最寶貴的資產推向中國。中國官方資料顯示,決定回國發展的中國留學生比例已從2005年的25%升至2018年的64%。
一份圖紙或書面檔案可能有助於中國提升能力,但其價值很有限,而美國的對華鷹派有可能損害一個遠比它更寶貴的資源:能為美國開發新型智慧財產權的科學家。(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