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智慧相對論(aixdlun)
作者|leo陳
自從和車圈外的朋友聊過許多“造車趣事”後,每次我剛和朋友提及其他的網際網路科技公司,他們很快會問:“這家公司也有造車吧?”朋友下意識地反應,反而證明了造車已經火出圈,大家對跨界也見怪不怪了。
今年上海車展也是比過去任何一屆都出圈,特斯拉與維權車主的爭執差點喧賓奪主,華為跨界、大疆出乎意料參與進來,它們已然成為了行業內外關注的焦點。
4月19日,大疆在上海車展正式對外發布汽車智慧駕駛業務子品牌——大疆車載,在此之前的12日,大疆就已官宣正式進軍智慧駕駛汽車領域,向汽車企業提供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為車展預熱、造勢。
大疆車載相關業務其實已有5年鋪墊,大疆孵化子公司Livox的鐳射雷達也在小鵬P5上迎來前裝量產。這些事件過去有些時日,選擇在錯峰時間討論,其實希望挖掘到包括大疆入局原因在內的更多資訊。先會飛,再學跑,大疆會和智慧汽車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主業倒逼、技術順延,大疆入局是一次雙向交匯
與百度、小米等其他科技公司不同,大疆旗下大疆車載明確了Tier 1的定位,主要專注於智慧駕駛系統及其核心零部件的研發、生產、銷售等服務。對於大疆的入局,除了智慧汽車這個賽道火熱外,目前來看還有兩個重要原因:
一方面,無人機賽道即將遇到發展瓶頸,大疆選擇尋求新的突破口。
據官方介紹,大疆車載正式立項的時間是2016年;2018年獲得深圳第一批智慧網聯汽車測試牌照;2019年大疆車載品牌正式啟用,同年12月首座車規級智慧製造中心建成,將大量的技術成果落地轉化為產品,並開始按照車規級標準進行檢測、認證。
如此長的時間線中要探尋大疆入局原因,一個關鍵節點其實是2016年。因為這是大疆車載專案的啟動時間,必然有一個契機在這裡。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資料顯示,2013-2017年,大疆主業無人機銷售額持續增加,從8.2億元增至175.7億元,年度增速最高近300%;2015-2017年無人機銷售額的增長並未停滯,仍維持在60%以上。
而在2016年,大疆創始人曾表示,無人機市場即將接近飽和,大疆的收入達到200億元便要見頂。這樣來看,「智慧相對論」認為大疆啟動大疆車載專案,不算是因為當下遭遇發展瓶頸,更像是創始人認為無人機紅利即將消失,做出前瞻判斷。
入局時機尤為重要,近兩年無人機市場增長明顯乏力,大疆就開始頻繁佈局其他新領域,包括向農業植保無人機等領域拓展、推出教育機器人,但這一塊的表現難令外界滿意。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智慧相對論」,“從時間點看,當初大疆在無人機領域的切入時機較為精準,而做教育機器人等明顯是後來者,很難完全站穩腳跟。不過大疆開始涉及智慧駕駛的時機是合適的,到現在釋出算是踩上了汽車智慧化浪潮。”
另一方面,大疆在自動駕駛與控制方面有技術積累,業務順延至智慧駕駛不算違和。
「智慧相對論」特意去扒了扒專利,發現大疆這五年裡把在無人機領域積累的視覺、演算法等經驗,用於了智慧駕駛的產品落地。
智慧駕駛方面的專利上,大部分都與感測器硬體和視覺識別演算法有關。比如,“用於自主駕駛的感測元件”配置多個鐳射雷達單元來感知車外情況,以輔助自主駕駛。
針對“車道”這個早期比較陌生的部分,大疆比如有“用於車道監控和提供車道偏離警告的系統和方法”、“車道線地圖的維護方法、電子裝置與儲存介質”等,對車道相關資料進行分析監測,做出預警,以實現智慧駕駛的準確執行。
除此之外,大疆還有關於駕駛模式切換的專利。比如“使用者在可移動物體的手動控制與自動控制之間切換的技術”、“一種自動駕駛車輛的報警控制方法、裝置及自動駕駛車輛”等,大疆會獲取駕駛狀態,確定其是否滿足切換標準,相當於監測和判斷車主是否應該接管汽車。
這也意味著,大疆在L3級別以上自動駕駛是做了戰略佈局的,因為L3以上需要頻繁切換駕駛模式。只是L3、L4會是大疆在中長期去實現的目標,先從L2開始逐步推進。若我們落腳到整個智慧駕駛解決方案來看,映射出大疆車載怎樣的發展思路?
主攻L2+和L3,大疆要做人民需要的智慧駕駛
在產品端,大疆車載在2021上海車展上展出了大疆智慧駕駛D80/D80+、大疆智慧駕駛D130/D130+、大疆智慧泊車三大駕駛場景下的智慧解決方案。
對比前兩個方案,D80+和D130+相當於D80和D130的加強版,其中D80+在D80感測方案基礎上增加了5個攝像頭和一套鐳射雷達,D130+在D130的基礎上增加了1個攝像頭和一套鐳射雷達。
第三個方案針對智慧泊車場景,有三個細分選擇,都配有5個攝像頭、1個毫米波雷達和12個超聲波雷達。主要區別還是在於是否搭載鐳射雷達,其中P1000需搭配鐳射雷達,可實現中長距離自主泊車和自主召喚。
這反映出大疆的部分發展思路:不同於特斯拉純視覺或者其他車企以鐳射雷達主導,大疆在這兩條路線上都有押注,OEM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做出選擇。
不過,我們可以發現,大疆更加強調的是視覺方案,採用單目或雙目攝像頭,而將鐳射雷達作為額外選擇。這恰好對應其產品方向,更多聚焦於L3以下輔助駕駛,複用自身在無人機領域積累的經驗。
這和華為ADS有所不同,華為的方案是用L4的系統架構去做L2體驗,實現“降維打擊”。搭載3鐳射雷達和400 TOPS的算力,不過駕駛員依然是駕駛主體,系統幫助其更安全的開車,而非在特定場景為其駕駛汽車。因此,大疆車載的發展並不激進,更偏向於保守。
在「智慧相對論」看來,大疆這樣主攻L2+、L3,對應可能是走長期“價效比”路線。把產品價格給打下去,將智慧解決方案推向更多車企和使用者。
有一個證據是,大疆和主機廠上汽通用五菱達成合作,聯手打造“人民的智慧駕駛”,而大疆車載那句口號“為所有人,提供安全、輕鬆的出行環境”和它十分符合,代表著大疆的差異化定位:以低成本,達成高效能。
特斯拉官網列出的智慧駕駛選裝價格:增加版自動輔助駕駛3.2萬、完全自動駕駛6.4萬;配置華為ADS高速公路自動駕駛基礎版的極狐阿爾法S,售價高達38.89萬元,如果要搭載華為ADS自動駕駛高階版,售價還要再加近4萬元。當下低成本解決方案的缺位,給了大疆錯位競爭的機會。
定位反映在產品設計思路上,表現形式就是此前提到的大疆主推的視覺方案。不用完全依賴於鐳射雷達、高精地圖、GNSS和RTK訊號、V2X訊號,大疆依靠視覺演算法獲得場景深度資訊,依靠視覺SLAM獲得位置資訊,來達到智慧駕駛的目的。
相對而言,其解決方案的研發成本會更低,加之較簡單的感測器搭載,成本下探帶來的想象空間是很大的。
低成本的可推廣性更強,由此可以輻射到更多主流車企,按照對應的需求來設計價效比較優的解決方案。有別於當下“堆料開發”的方式,這個選擇目前也更適應主流車企的開發流程,測試並符合車規後快速實現前裝量產。
在這個過程中,專案合作會形成“開發+測試驗證”閉環,積累豐富的量產經驗。而L3級以下市場,本身是實現規模化的最快方式,商業落地還會反過來成為產品進一步降成本的關鍵。
在此之前,大疆創新內部孵化的Livox在鐳射雷達上就有著“價效比”的路線,也拿到了小鵬P5的前裝量產訂單,幫助小鵬進攻低價格區間內的消費群體。Livox藉助大疆在整個電子行業供應鏈的原始積累,其轉鏡方案更好地實現了成本控制。
再參考大疆在早期消費級無人機市場,以及後期進軍無人機To B領域的價格戰策略,大疆車載極可能圍繞“價效比”路線有更多新動作。
避L4、L5鋒芒,但做減法有時比做加法更難
大疆和上汽通用五菱已達成深度戰略合作,一起完善智慧駕駛系統的落地,不是走簡單的友商採購零件模式。這對於大疆只是一個開始,尋求突破仍需和更多車企進行深度繫結。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大疆主攻L2+、L3,是可以在智慧駕駛藍海中尋得一定的市場份額。因為汽車零部件需要長時間測試,一旦測試透過採用,換部件的過程比較長。因此業務有著很強的粘性,一旦雙方合作達成,能夠幫助大疆在客戶端持續積累優勢。
相對目前市場對於L4、L5高技術層級的追逐,大疆其實是在做減法的。實際上,其採用的是ODD(設計執行區域)的技術策略,比如D80/D80+、D130/D130+有具體的時速和區域限制,智慧泊車方案也針對的是不同距離的場景。
在「智慧相對論」看來,大疆這是在以一個個功能場景而非能力等級去劃分智慧輔助駕駛。大疆將ADAS結構簡化,當汽車到達特定的場景去識別,並將相應的功能調動出來自動執行。
有時候想,這也許是當下合理的選擇。如果一些場景連續性很難實現,就應該讓駕駛員主導,不輸出高級別但體驗不足的自動駕駛。這比讓人覺得可以自動駕駛,但又要隨時接管的體驗和安全性會更好。
讓所有汽車如同小米手機推動智慧機普及一樣,都能用上L2+智慧駕駛能力,光這樣就足夠解放司機大部分精力,同時大幅提高安全性。
但這樣,大疆下一步會面臨的問題是,如何說服更多車企使用這套解決方案。Tier 1處於被國際寡頭壟斷的局面,全球前十大汽車電子供應商佔據了70%的市場份額,其中博世、Mobileye釋放的競爭威脅反而比華為更大。
大疆做減法還體現在將鐳射雷達作為冗餘,並非現有方案的絕對剛需硬體,而用視覺演算法降低自動駕駛對硬體的依賴。不過目前,在看到智慧駕駛系統正式上車之前,這套系統的成熟性還有待觀察。
其選擇的路線技術難度本身不小,對大疆研發團隊提出高要求。更多依靠視覺去實現路線規劃,需要透過深度學習使系統構建對外界的認知。要去理解定位資訊、交通指示、交通規則,還不無法確定大疆的這套演算法可以完美實現它們。
當下大疆至少有基礎實力向智慧駕駛汽車跨界,而這塊蛋糕正是需要這些科技公司入場,才能越做越大。大疆究竟要在汽車這個賽道上走多遠,就要看野心有多大了。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深挖智慧這口井,同好新增vx:zhinengxiaoyan
此內容為【智慧相對論】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映象。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絡。
智慧相對論(微信ID:aixdlun):
•AI產業新媒體;
•今日頭條青雲計劃獲獎者TOP10;
•澎湃新聞科技榜單月度top5;
•文章長期“霸佔”鈦媒體熱門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慧 十萬個為什麼》
•【重點關注領域】智慧家電(含白電、黑電、智慧手機、無人機等AIoT裝置)、智慧駕駛、AI+醫療、機器人、物聯網、AI+金融、AI+教育、AR/VR、雲計算、開發者以及背後的晶片、演算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