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雷科技(leitech)
如果說微信是國民社交應用,那麼手機淘寶就是國民網購平臺。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後,淘寶依然是國內最重要的電商平臺之一。也正因為此,這些國民App的每次改版,都會引起高聲量的討論。
最近,有網友反映,淘寶App上的商品評論裡,取消了中差評的標籤,描述改成了“感覺不佳”。由此,很多人認為,淘寶正在消滅差評制度。
當然,在看了更多媒體報道和網友討論之後,我們發現,手機淘寶的確存在用“感覺不佳”代替中差評的現象,但點進“感覺不佳”的標籤裡,依然能看到中差評的內容。
換句話說,差評制度並沒有被直接取消,而且在淘寶購物後我們仍然可以行使打中差評的權利。只是,從淘寶的這項舉動來看,官方的確有削弱差評存在感的趨勢。
買東西能不能打差評,平臺說了算大部分人對差評制度的認知,一般開始於淘寶。淘寶購物評價體系,傳統上分為好評、中評和差評。
而後續上線的天貓商城則重新構建了一套評價體系,取消了淘寶上的中差評制度,改成了星級評分,範圍從1星到5星,公開顯示的評分和評論裡,使用者無法直接篩選檢視1星、2星的低評分內容。
作為比較早出現的淘寶競爭對手京東,一直以B2C自營業務為主,評價體系裡同樣沒有直接的中差評選項。不過,在最終的評價內容展示裡,1星、2星評價會被歸類到“差評”標籤中,3星評價則被展示為“中評”,4星、5星則被視為“好評”。
最開始,由於京東是B2C平臺,有人出於對京東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疑慮,認為京東的評價制度缺乏公信力。但經過多年的考驗後,今天來看,京東的評價機制還是比較成功的,基本不會有100%好評的商品,差評可以被大家看到,也能成為消費者購物的重要依據。以3C數碼產品來說,好評率在95%以上的,通常都比較靠譜。
出現時間比較短的拼多多,公開展示的評論中,則不會有中差評的標籤,負面評價的標籤也比較少。生鮮平臺中,每日優鮮簡化了評價體系,給使用者的選項只有“滿意”和“不滿意”兩項;盒馬則乾脆在評價內容展示裡取消了一系列標籤,想尋找到非好評內容則會比較困難。
要不要差評制度,使用者商家態度大不同從大部分網友的態度來看,使用者對差評制度基本是持贊成態度,對平臺取消中差評或減少中差評曝光機率的做法持不滿態度。原因很簡單,網路購物過程中,評價是使用者做出購物決策的重要依據,以此判斷產品、服務、物流等各方面的情況。
而且,廠商以及商家和普通使用者的地位並不對等,銷售方可以透過廣告、宣傳等手段來給自家商品進行全方位的正向營銷,這個過程裡自然會規避商品存在的缺陷、瑕疵以及風險。
換句說,中差評是為數不多的能給使用者提供負面資訊的渠道,而具有稀缺性的負面評價是讓使用者對商品獲得全面、客觀認知的必要組成部分。
同時,中差評內容給使用者發表不滿提供了一個宣洩渠道,對其他使用者起到了警示作用,也能夠督促商家提升產品質量、改善服務水平。在同商家的博弈中,中差評無疑是一項極為有利的武器。
但在商家的立場,很多人並不希望看到差評制度。在部分平臺,由於評價制度設計時的權重分配,一旦有差評,商家的店鋪評分、曝光機會、搜尋排名等各方面都會受到嚴重影響。而差評殺傷力極大、產生成本卻極低,容易導致部分使用者以差評為籌碼,向商家索取不正當利益。而多年前就已經出現的“差評師”,就是這一現象的集中體現。
另外,作為商家,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自然不希望商品出現任何負面評價;如果使用者能獲取的資訊都是正向的,自然更符合商家的利益。
你敢打差評嗎?明面上來說,給差評是消費者可以行使的正當權利。但在現實生活裡,想要自如地行使這個權利,卻沒那麼容易。由於好評可以讓商家獲得更多的流量、更好的形象,那對好評的態度自然是多多益善,對差評當然也是深惡痛絕。
大部分情況,如果在淘寶等平臺上給了一個差評,賣家則會用各種手段來威逼利誘買家修改或刪除差評。賣家的手段一般是先禮後兵,開始會以退換貨、返現等方式利誘,如果買家態度堅決而賣家又比較極端,買家則可能會遭遇惡劣的報復。賣家給買家打騷擾電話這種手段數見不鮮,甚至還出現過買兇傷人的極端案例。
在這種情形下,大部分買家都會選擇息事寧人,畢竟面對賣家的惡意報復,維權成本太高,不管是向平臺投訴還是向監管機構舉報都需要充足的證據。這樣一來,儘管理論上我們有打差評的權利,但現實中卻很難真正實行。而差評不敢打、好評遍地的現實,最終導致評價體系失去了其原有的參考價值,消費者不得不承擔虛假好評的後果或者尋求成本更高的商家篩選機制。
評價制度要怎麼最佳化?網際網路生活裡,評價制度的存在可以說是至關重要。電商平臺誕生之初,在提及網購相比實體店的優勢時,評價體系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用好評和差評來評判篩選商家商品,以達成市場經濟下的優勝劣汰,這應該是評價制度設立之初的目的。
只是,在具體的實行過程,這項制度的漏洞被利用,導致賣家提心吊膽怕差評、買家唯唯諾諾不敢給差評。但不管怎麼說,評價制度是有其價值的,只是需要改進完善。
差評是漫天遍野的商家營銷宣傳縫隙裡的一絲微弱的使用者聲音,如果把它也剝奪了的話,評價制度也就沒什麼意義了。
關於差評制度的改進,首先,應當適當削弱差評的殺傷力。不管是電商平臺還是外賣平臺,如果一個差評就會導致店鋪流量急劇下滑、營收遭重創,那麼差評就會變成“核武器”,導致使用者不敢使用。削減一點差評對商家的負面影響,對買賣雙方都是一次解放,這樣才能讓其他人看到更加真實和有價值的評價。
其次,作為消費者也需要改變唯好評論的觀念。不管什麼商品,都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一件商品能讓大部分人滿意,就說明它大機率有值得買的價值。實際上,現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也已經不再盲目追求0差評,能夠正確認識到產品的真實價值。
淘寶這次把中差評標籤替換成“感覺不佳”,就是一次削弱差評殺傷力的嘗試。至於它的效果是好是壞,估計過段時間就會有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