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 龍葵草
人類創造了經濟,但並非所有人都能控制經濟,因為經濟發展具有客觀規律,如果違背了經濟發展規律,就容易出現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的問題。想必大家都聽過通貨膨脹,簡而言之就是現在手裡揣著的錢,過幾年後可能就貶值了。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抗通貨膨脹呢?如今有不少人選擇投資,其中就包括了投資黃金。
之所以會存在黃金投資市場,是因為黃金是國際硬通貨、稀有且穩定,沒有其他金屬能夠代替黃金的角色。那麼黃金真的非常稀有嗎?從自然界獲取黃金到底難在哪裡?
地球真的缺金嗎?
黃金之所以貴,主要原因是地表探明儲量有限,其次是因為開採成本高。但實際上地球並不缺金,因為地核中含有大量的金。《自然》期刊曾經發表了一篇關於地核重金屬的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地質學家透過長期的勘探和調查,推測出地核的重金屬中含有大量黃金。如果要把地核中的黃金全部開採出來,那足以鋪滿整個地球表面整整4米高。
由此可見,地球其實不缺金,只是人類沒有能力開採地核的黃金而已。上世紀美國和蘇聯先後開啟了鑽探工程,但美國對地面的鑽探深度還達不到5000米就放棄了,蘇聯經過了三十多年的努力鑽到了地下1.2萬米的深度,然後也無法再進行下去了。即使放在科技和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人類也很難鑽穿地幔,更別說開採地核內的黃金了。
儘管地球自身並不缺金,但由於人類的開採能力有限,只能對地殼淺層的黃金進行開採。曾有科學家對地殼黃金平均丰度進行計算,得到的結果是0.0031ppm。丰度指的是某種化學元素在某個自然體中的重量佔到這個自然體總重量的百分比,簡而言之黃金在地殼中的丰度十分稀少,這也是為什麼市面上的黃金價格長期保持高位的原因,這是供不應求的體現。
地球上的黃金是怎麼形成的?
首先要明確一點,地球上的黃金都不是地球自己形成的,因為黃金是一種十分穩定的元素,黃金單質是一種抗腐蝕的重金屬,它只有在十分極端的條件下才會形成,即使地球核心存在極高溫、高壓的環境,也無法生成黃金,那麼地球上的黃金是如何形成的呢?所有金屬元素都不可能無中生有,重元素的形成無非有兩條路,一條是重元素衰變成輕元素。
另一條是輕元素透過聚合形成重元素,但恆星級別的核聚變反應是無法產生黃金的,因為恆星內部的核聚變反應進行到生成鐵元素後就逐漸停止了,真正產生金元素和其他重元素的方法是超新星爆炸和中子星的碰撞。超新星爆炸一次所釋放的能量相當於太陽燃燒一天的能量,如此大的能量使得輕原子之間相互碰撞和擠壓,有些形成了更重的原子,金原子在其中形成。
而恆星系通常形成於超新星爆炸後的星雲中,星雲裡的大部分氣體、塵埃等物質形成了恆星,然後恆星透過恆星風將氣體和塵埃吹走形成行星、衛星等天體,而塵埃中就含有大量的重金屬元素。在形成初期,地球上的重元素分佈比較均勻,但在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的影響下,這些重金屬元素逐漸沉入到星球內部,而更輕的元素則上浮到表面形成地殼和地幔。
關於地球表面的黃金來源,有兩種可能性。一是地球初期重金屬下沉過程中與一些輕元素混合,殘留了一些在地殼和地幔。二是地球在穩定前遭遇了多顆小行星的撞擊,而這些小行星可能本身就含有金,然後透過撞擊嵌入地表。
從自然界獲取黃金容易嗎?
美國西部海岸有一座著名的城市叫“舊金山”,這個名字反映了上世紀初期該地區出現了一股“淘金熱”。從一些比較久遠的電影資料中可以看到,那時候人們開採金礦主要是從一大堆的沙礫中篩選出稀有的金子,然後將金子彙集在一起進行加工。但很多人往往勞動了一天也沒能篩選出10克金子,可見金子在陸地上是多麼稀有。
如果擺一塊金礦石在你面前,然後跟你說礦石裡面含有金,你估計很難相信。因為從外表上看它和普通石頭沒什麼區別,根本看不到黃金的存在,即使將其剖開也看不到黃金,因為黃金顆粒實在太小了。除了陸地上有黃金之外,海洋中也有黃金,而且就在海水中漂浮著。曾有研究理論指出,全球海水中含有1.5萬噸黃金。
但是平均下來,我們會發現每一億噸海水裡只有1克黃金。這意味著從海水中提取黃金的成本要遠遠高出黃金在市場上的價格,這種虧本的買賣誰會做呢?總而言之,無論是陸地開採還是從海洋中提取,黃金都不是那麼容易得到,要不然金價也不會常年穩定在高位了。
原來它是我國的“黃金之都”
我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那麼金礦分佈在哪些地區呢?有一個城市你們應該都聽過,那就是煙臺。說到煙臺,很多人都聯想到了蘋果,因為煙臺產的蘋果銷往全國各地,在市場裡我們常常能看到“煙臺紅富士”的標籤。實際上煙臺除了是“蘋果之都”,還是“黃金之都”。據瞭解,煙臺存在許多金礦區,是我國的黃金主產區之一。
煙臺的“掘金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考古學家在煙臺招遠境內就發現了古人採金活動的痕跡。如今,全國10個重點金礦中有5個在山東境內,而山東境內的礦帶主要分佈在煙臺和威海這兩個城市中,其中煙臺佔大多數礦帶的面積。當然這些金礦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開採的,它們作為十分有限的自然資源,開採活動固然會受到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