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這是2004年姚明說出的一條經典廣告語。
十幾年前,我們就能辯證的看待,在“背鍋擔責”這事上,板子不僅僅要打在生產者身上,也要打在購買者身上。
十幾年過去了,看待網路遊戲沉迷這件事情上,我們卻彷彿集體喪失了辯證精神,板子都打給了生產者(遊戲公司),一板子接一板子,啪啪之聲大作。
這幾天我看到很多報道和聲音,諸如“精神鴉片”“封殺遊戲公司”“遊戲公司賺黑心錢”等,板子一次次下來,騰訊和網易等遊戲公司臉面腫成了大胖子。反觀使用者或者使用者背後的監護人,好像都拿到了免死金牌,避開了媒體的殷殷關心。
我們的媒體總想搞個大新聞!有人花30元租賬號玩遊戲,是不是大新聞?在當下的環境,這就是一個大新聞,是一個足以讓各方對遊戲公司口誅筆伐的大新聞,儘管租賬號這勾當已經存在多年。很多人還租賬號翻牆看油管呢,真要較真這事性質比租遊戲賬號嚴重多了,是不?
還有一位大爺半夜3點打排位,都讓多家媒體當大新聞報道,遊戲公司瑟瑟發抖差點把衣服脫光,對外示眾“看,我是清白的,這次真是老年人玩。”哎,有這功夫,多關心老年人高血壓白內障不好嗎?
沒有能力或者沒有盡到監管義務的家長也群情激動,怒斥遊戲公司“看,我的孩子學習成績下滑,眼睛近視,都是遊戲公司害的。” 罵完,就抱著手機刷短影片去了。
有幾家媒體問我怎麼看待,我說青少年的成長,離不開社會各方的關切。關於青少年的網路防沉迷,遊戲公司、家庭、學校、管理部門等都是參與者,缺一不可。
現在社會各界,過分地強調了遊戲公司的責任,忽視了其他參與方的價值和作為,尤其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被長期忽視。在我看來,雖然很多遊戲公司都推出了各種各樣的未成年人保護機制,但真正把這件事情做到位,仍然需要家庭教育的介入。青少年大部分的生活和成長場景,都在家庭內,家庭監護人有必要對其進行合理的上網時間和服務管理。如果沒有家庭教育,遊戲公司再好的未成年人保護機制也無濟於事。
很多人把沉迷網路遊戲的小孩當作問題小孩看待。我想,如果沉迷網路遊戲的小孩算問題小孩(雖然我不認同這個觀點),那麼背後一定有一個問題家長。
我在各地走訪時,經常能看到這樣一幕:在一個家庭裡,爸爸抱著手機鬥地主,罵罵咧咧,媽媽抱著手機刷影片看直播,前仰後合,孩子抱著手機玩遊戲,突突突突。總之,一個沉迷手機遊戲的孩子,往往背後有一個沉迷網路的家長,TA沉迷的不一定是遊戲,而是被演算法推薦的各種無腦短影片和資訊流文章。
所以, 在沉迷遊戲這個大鏈條中,真正最應該被批判的還不是遊戲公司,也不是學校,而是監護人(家長)群體。如果我們的媒體和社會,不去呼籲家庭教育和管理的重要性,那麼對遊戲公司批評再狠都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如果家庭不作為,即便沒有網路遊戲,孩子也會沉迷短影片,即便真正意義上實名制了,孩子也會租用賬號玩遊戲。各種問題還會週而復始地出現,生生不息。
都已經2021年了,是時候該讓家長群體挨一些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