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雜誌稱他為:“在中國的凝聚態物理學界,他的名字無人不知。大學希望他回來,但他的本科導師認為他應該繼續呆在美國,那裡更容易看到星星。”
然而,馬克思也曾說過:“科學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於現代社會來說,其推動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而自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後,各國之間的競爭更是科學技術間的技術。誰掌握了核心技術、掌握了人才,便能夠在國際競爭中佔據優勢地位。
近代以來,由於歷史因素,中國科學落後於美國等科技強國。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代代的中國青年刻苦於科研崗位,取得一項項的成就,為的只是祖國的榮耀和安全。而有一位“95後”的中國少年,他同樣在為中國科研進步的道路上前進,他便是曹原,一個天資出眾,飽受非議而勇往直前的中國少年人。
一、少年天才,勇往直前
1996年,曹原於四川成都出生,而後在其3歲時,曹家舉家遷往了沿海的深圳。
曹原自幼就天資聰穎,聰明過人,在2007年9月時,11歲的曹原就順利考上了以“超常教育”聞名的深圳耀華實驗學校。並且因其異於常人的天賦,得以被選拔進入了學校超常班。
超常班在耀華實驗學校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存在,因為這一個班是全校唯一一個只有3位學生的班級,能夠進入的學生都是十分有天賦的孩子,以最大程度地挖掘他們身上的潛力。
超常班由曾在中科大任教20多年的副校長朱源任教,並同時配備了6位老師,這樣的師資力量和規模無疑是令人意外的。
然而,曹原的天賦確實令人驚訝,因為在不到3年的時間裡,他便完成了從小學六年級到初中、高中的所有課程的學習。在14歲時,他便參加了高考,並以669分的高分被中科大少年班所錄取。
中科大少年班於1978年時成立,是基於專門的天才培養機制而建立的。在其成立的40多年曆史中,少年班總共培養出了1070名學生,而其中有著多位享譽世界的中國科學家。可以說,這個班級便是為天才而生的,能夠進入這個班級的都是天賦過人、智力過人的少年。
但在這樣一個天才環繞的班集體中,曹原不僅沒有被其他優異的同學所掩蓋,反而是綻放出了更加耀眼的光芒。因為他的天賦加上他的努力和好的環境,造就了一個更加卓爾不群的曹原。
彼時同學們需要一整年才能夠完成的科研專案,曹原在短短的一個寒假裡面就完成,因此還得了“天才中的天才”這個至高的評價。但天才並非是真的只靠天賦,努力同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遇強更強的成語用在曹原身上很是合適,或許對於有的人來說,身邊的人過於出色便會產生自卑的心理。但對於曹原來說,在天才環繞的環境中,他唯一想做的便是努力和進步。
他幾乎沒有過過週末,也沒有寒暑假,日復一日地在實驗室中進行科研作用。他也從不吝嗇老師們的指導,經常在各大教授的辦公室都能夠見到他認真請教老師的身影。他也常常提出許多古怪的問題,與教授們一起去探討,不難知道他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學生,十分得教授們的賞識。
一個人除了要有能力之外,最重要的便是要有機會。科學是無國界的,也從來不是埋頭苦幹就成的,交流和見識同樣是至關重要的。於曹原這樣的天才少年來說,更是如此。
在2012年,他作為中科大的首批交流生去往美國密歇根大學。2014年時,他更是獲得了中科大本科生最高榮譽獎——郭沫若獎學金。此後,經由導師的推薦,他前往麻省理工學院深造學習。
或許在很多人看來,曹原的人生一帆風順,少年天才,輕易就到了別人一生難以到達的高度,但這個過程並非是容易的。彼時,在麻省理工中,作為一個天才型的華人,曹原在異國他鄉註定是飽受關注的,這樣一個不到20歲的天才,於周圍人來說彷彿是一個異類,使得他受到了無數的質疑和冷嘲熱諷。
但再多的質疑終究無法將他打倒,質疑聲所形成的巨大壓力讓他產生了更大的動力,開啟了屬於他的物理成就。
二、解百年物理難題,成新一代科學“巨星”
眾所周知,在電力的傳輸過程中能源的損耗是巨大的,在目前所使用的傳輸材質中,有7%左右的能源熱因為傳輸過程而損失。
這個能源的巨大浪費問題成為了國內外能源公司頭疼的問題,也成為了物理學上的百年難題。
在1911年時,荷蘭的一位物理學家——卡末林•昂內斯,發現一種能夠將電力傳輸損失降到0的傳輸材質,並將其命名為“超導體”。也是因為這一發現,使得他獲得了物理學上的諾貝爾獎。
可惜的是,卡末林•昂內斯的這個發現便不現實,因為要實現這種傳輸的條件是環境冷卻至絕對零度,就是零下273攝氏度。這樣的環境無疑是不現實的,故而這一科研成果並沒有付諸實踐,難題同樣存在。
無數的科學家前赴後繼,致力於希望研製在常溫條件下實現“超導體”效能的材料,卻無一成功,直至曹原登上這條科學道路。
在攻讀博士的期間,曹原便發現了:當疊在一起的兩層石墨烯發生輕微偏移時,材料發生劇變,極有可能實現超導體效能。
可一位新興的中國科學家和一個不成熟的推測得不到物理學家的肯定,反而是質疑聲連連。
儘管外界的質疑和批判如此之多,曹原也並沒有沒有灰心,他想要靠自己的實驗告訴所有人結果。此後,他日夜在實驗室裡進行一次次的反覆實驗,終於得出了石墨烯材料所做的超導體。
最終,曹原將自己的結論和實驗的過程寫成了兩篇論文在英國的科學雜誌《自然》上釋出。
此後,這兩篇論文的重要性和正確性震驚了世界科學界,並得到了廣泛的報道。這是曹原一步步努力的結果,是一箇中國青年科學家的成果,而他終將為世界所關注。
三、榮譽時亦不忘祖國
在曹原發表兩篇論文後的短短几個月之中,引來了諸多物理學家去拓展他的研究成果,而這其中還包括諾貝獎獲得者在內。
有專家認為,一旦曹原這一科學成果落地,將會為全球的電力能源行業省下數千億的資金,也會大力促進電子資訊、新能源汽車等行業的發展。可見這一成果的重要性之大。
2018年,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英國《自然》雜誌釋出的年度科技人物中,位居榜首的僅僅22歲的中國少年——曹原。而他是歷史上獲此殊榮的最年輕科學家之一。曹原震驚了國外學術界,無數的科研機構和大學對他丟擲了橄欖枝。
在大部分人看來,曹原去國外能夠接受更好的科研教育,而國籍問題也成了無數科學家所要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然,彼時24歲的曹原卻堅持保留中國國籍。在中科大少年班成立40週年紀念日時,曹原更是說了一句令人感動的話——“我是一箇中國人,我學成以後要回到中國去。”
在時隔兩年後,25 歲的曹原再次在《自然》上連發兩篇論文,又一次回到大眾關注的中心。他年僅尚輕,但他卻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95後”的未來不可想象。少年強,則國強!
小結
有人提出:中國正在改變世界。
是的,這句話應用於中國的各個方面,科學領域亦是如此。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學家用自己的才華和成就綻放於世界舞臺,為中國贏得更多的喝彩聲。而這些喝彩聲的背後正是中國科技實力的強大,是綜合國力的不容置喙。
也正是因為有這樣一大批中國科研人前赴後繼的努力,才有瞭如今強大的中國。曹原是新一代中國科學家的出色代表,而我們也應該相信,此後的中國必將會有更多如曹原一般的科學“巨星”的出現。
天才是少數人,但努力和堅持不懈則是常態,唯有努力學習、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崗位上奮鬥,方是愛國報國的最好方式。
參考資料:《自然》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