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條道路通“造車”

百度官宣造車了。

條條道路通“造車”

1月11日,百度宣佈正式組建一家智慧汽車公司,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而吉利控股集團將成為新公司的戰略合作伙伴。吉利方面也正式發訊息稱該合作將基於旗下純電平臺SEA架構展開。

條條道路通“造車”

這兩年,科技巨頭的大手幾乎無一例外伸向了造車領域。

01 百度圖個啥?沒落貴族的掙扎

百度是曾經的網際網路貴族,BAT三駕馬車之一,中國搜尋行業一哥,如今市值除了被AT遠遠拋在身後之外,甚至都被美團Double了一下。

條條道路通“造車”

搜尋行業是典型的網際網路平臺化思維:輕資產,不做內容,做資訊的搬運工,控制通道,做大平臺。

過去內容產生是零散的,沒有太多觸點到達使用者,資訊通道是強勢的,搜尋平臺這個平臺+入口就很重要。

而現在正好相反,微信、頭條和大量自媒體佔據使用者的資訊主導地位,既是內容產生平臺又是使用者觸點,同時又掌握使用者的個人資訊,AI+大資料演算法更能做到內容與觸點的匹配,搜尋行業也因此逐步邊緣化。

這有點像物流業,只不過一個是搬運貨物,一個是搬運資訊,從菜鳥、順豐、京東物流的博弈中可以看出,想要掌握行業,必須掌握核心資產。所謂要想人前顯貴,必先人後受罪,還是要下苦功夫,光掌握通道也不夠。

搜尋不行,百度決定All in AI,這個方向是根據自身基因出發,因為搜尋技術背後是資料+演算法。於是百度做了Apollo。

條條道路通“造車”

Apollo一開始也是平臺化的思維在主導:自己掌握的Apollo與各個車企合作,車企作為硬體提供商,自己做演算法+平臺,控制核心的功能,車企逐步成為代工廠。

Apollo專案上,百度合作了很多廠家,做了很多試驗區,比如與金龍推出阿波龍,與紅旗推robotaxi。但整個事情發展的方向似乎並不如意,一方面其他家網際網路巨頭也這麼幹體現不出優勢,另一方面硬體自己說了不算。

條條道路通“造車”

百度做自動駕駛的經驗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從消費網際網路進入到產業網際網路,也就是從輕資產到重資產運營的過程,想要在產業網際網路時代取得核心競爭力,那麼就只有一個結論:必須佈局硬體產品。所以百度做一輛屬於自己的車,是戰略發展迫不得已的需求。

02 最佳入場時機:戰場已經清理乾淨

幾十年來中國汽車行業發展的主導思想是以市場換技術,結果不是太成功。到了2014年左右,變成換道超車,但是發現過去車道上的企業在老車道上跑的好好的,想讓他們換道很難,於是政府決心要放鯰魚。

條條道路通“造車”

2015年開始-2018年,全國有將近200多條“鯰魚”被放進汽車產業,結果是大片的倒閉,成片的死亡,新勢力死了好幾頁PPT。

但大浪淘沙,一片雞毛後,新能源汽車完成匯入期,進入高速成長階段。

條條道路通“造車”

這個階段的標誌有兩個關鍵:一是資本對於新勢力車企的認可,特斯拉、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在資本市場風光無限(蔚來汽車市值已經超百度)。另外一個是使用者對於新能源產品的認可,2020年新能源銷量整體大增,特斯拉與五菱宏光Mini大賣。

如此明顯的節奏點,網際網路巨頭不可能不敏感,也不可能不眼紅。

03 網際網路+OEM :必將發生的碰撞

百度官方訊息表示,此次吉利除了提供技術支援還將提供產能的雙重支援,其中包括工程技術、製造和質量控制,並且將使用吉利的供應鏈採購體系。而百度僅負責車輛的設計和軟體部分,後續則將負責車輛的分銷、使用者運營和品牌建設等等。

條條道路通“造車”

看起來像蘋果跟富士康合作的模式,也就是蔚來汽車與江淮的代工模式。百度負責微笑曲線的兩頭高附加值的部分,而吉利負責中間低附加值的部分,這可以算是又一次網際網路企業對整車企業徹頭徹尾的“勝利”。

但實際情況會怎樣?

不妨做個推斷。從前端看,百度負責車輛的設計,吉利負責工程實現,但是一直以來設計與工程天然存在矛盾,如果偏向於設計,車輛沒有落地,後續質量生產沒法保障,如果偏向於工程,則產品沒有亮點,缺乏競爭力,根本是個死迴圈。

在車企內部這個問題會有更高層面的人做平衡,而在兩個合作公司之間,這個問題會暴露的更加激烈和極端。如今百度和吉利是來自兩個不同行業而且整個理念與方法論都不同的公司,網際網路強調的是敏捷,而車企強調的是流程與質量,融合的難度想必不會低。當然,難度高不代表做不成。

再從中間看,製造與供應鏈都由吉利負責,吉利可以透過供應鏈掌握很大一部分利潤。

這跟傳統代工是不同的,比如富士康是蘋果供應鏈的一部分,但富士康不可能掌握蘋果的供應鏈。這麼看來,負責供應鏈的吉利擁有很大的話語權,在傳統整車行業,可以說掌握了供應鏈就掌握了大部分話語權。

最後,百度負責品牌與營銷,特別是後端的使用者運營,這看起來是最合理的部分,網際網路造車除了要網際網路品牌,更重要的是網際網路所帶來的使用者運營的理念,這個正是車企缺乏的基因。另外,負責銷售端、接觸使用者的百度將擁有使用者資料,這個資料將成為公司產品研發設計的決策基礎,未來是可以實現以使用者為導向的資料閉環的,只要供應鏈能協同。

最後合作方式是什麼樣子?有一個案例可以借鑑,那就是滴滴與比亞迪合作的D1,最後兩者都參與了整車產品的定義,硬體主要由比亞迪負責,而軟體由兩者共同負責。

百度造車,蘋果與現代合作造車,阿里與上汽合作造車,整個網際網路頭部企業都在向汽車產業傾斜資源,按照慣例,巨頭進入一個行業,這一個行業必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也輪到汽車行業了。

條條道路通“造車”

汽車行業是製造業中護城河比較深的一個,過去四五年前,也有不少網際網路力量試圖侵入傳統汽車行業,雖然很大一部分已經陣亡,但變化也正在進行,汽車的消費電子化趨勢愈加明顯,軟體比重越來越高,後市場會漸漸融入網際網路服務,車企也終將會演化為科技公司成為共識。

回到吉利的例子,二者的合作模式令人關注,因為百度不像華為強勢,而吉利也比大部分民營汽車企業開放,這個網際網路+整車廠的合作能否繞過基因差異打造出新的價值產品?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387 字。

轉載請註明: 條條道路通“造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