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汽車報網】;
新基建機遇下,緊跟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資料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七大新基建領域,人工智慧企業摩拳擦掌,正在醞釀一場龐大的產業變革。
近日,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雷鋒網聯合承辦,鵬城實驗室、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協辦的第五屆CCF-GAIR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在深圳舉辦。大會上,科大訊飛聯合創始人、輪值總裁胡鬱進行了公開演講。
人工智慧需要演算法、算力和資料,對於資料的來源,胡鬱用了漣漪效應來解釋。當一個水滴滴到水面中,波紋是一點點往外傳播。如果把水面看成所有的使用者,水滴看成人工智慧的技術,當相關技術被人類使用時,它也是一點點擴散的,被越來越多的人使用。在早期使用者不斷給系統貢獻資料時,系統資料就會不斷的提高。隨著波紋越來越多,系統誤差就越來越小,就像水波紋的振浮一樣。當收集到幾千萬人的資料時,這時候系統性能已經提高到了90%甚至是95%以上,這樣對於剩下所有人,他們用到就是達到人類設計需求的系統。
漣漪效應對於人工智慧在當前工業化時代正常應用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很多的系統都是參照這樣的方法,用機器自動學習的方法來實現突破的。在這種情況下,2014年科大訊飛提出了“迅飛倡導計劃”,從感知智慧到認知智慧的突破。這是“倡導計劃”整體的方案,下面是感知智慧,包括看到、閱讀和聽到;上面認知智慧包括思考和表達。
胡鬱表示,在過去3年中,科大訊飛投入了非常多精力在核心技術研究,科大訊飛研究院超過1500人,科大訊飛研究了領域包括語音、影象、自然語言處理、資訊檢索等多個方向,在過去3年超過獲得將近30項左右的最高水平的國際賽事冠軍。同時,還將所有的核心技術透過雲計算的方式開元到網路上去,現在透過科大訊飛的人工智慧雲平臺有130萬的平臺開發夥伴利用科大訊飛的技術在開發,而開發的產品的數量達到了82萬,開放能力包括277項,有超過28億累計的裝置連線到雲上使用。
胡鬱指出,人工智慧應用場景主要有兩大方面,首先是互動智慧,互動智慧就是讓機器像人一樣自然的互動,需要運用到視覺、語音和感測器等多種技術。二是專家系統,希望透過人工智慧的學習能力,學到各行各業專家的知識和經驗,幫助大眾。人工智慧的很多技術已經跟生產生活緊密地捆綁在一起。例如,在智慧城市方面,利用各種各樣的大資料,疫情防控、違章經營、環境衛生等方面,攝像頭和各類感測器,包括運營商大資料,一起完成更多工作。
“我相信將來每個企業、領域和行業都將建立自己的人工智慧系統,但是不是每個企業都有能力建的,科大訊飛幫助這些企業建立屬於自己的人工智慧系統,並且將他們的線下流量轉化為線上流量,科大訊飛跟他們成長為將來商業生態當中的控制節點。”胡鬱總結說,人機互動將在未來改變人和機器之間的關係,改變流量的入口;在行業方面,越來越多專家系統會起到供應側改革的威力,在教育、醫療、政法、智慧城市方面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