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從軍、穆桂英掛帥,一個個鮮活生動的女英雄們在用她們的故事詮釋“誰說女子不如男”的生活哲理。
如果說那些歷史人物是生長在一個動盪的年代,離我們還有些距離,那麼在和平時代的現代社會里,可以發現有越來越多的女性工作者在各行各業都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和影響,這其中貢獻最大的,祝學軍院士當屬其一。品學兼優,不愛紅裝愛武裝
祝學軍院士於1962年的冬天出生在遼寧省瀋陽市,從小她就喜歡研究男孩子比較喜歡的東西,雖然長得甜美可愛,但骨子裡卻有著男孩子般堅韌的性格。
祝學軍院士一直是班裡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她經常會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世界中而忘了時間,憑藉著她的聰慧與努力,祝學軍院士如願考上了國防科技大學。
經過四年的學習,祝學軍院士更加堅定自己的夢想,懷著一百分的熱情和信念,祝學軍院士再一次以優異成績考入了中國航天部第一研究院攻讀碩士學位,畢業之後她便順利的進入國防部擔任導彈相關方面的研究人員。
經過了十多年的努力和堅持,祝學軍院士憑藉著自己出色的工作能力和研究成果,被任命擔任某導彈的重要設計師,並取得了成功。
在設計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的問題和困難,祝學軍院士從未退縮或者放棄,而是堅持最初的設想和理念,從速度、精度和外觀設計上都達到了世界最先進的技術水平,為我國的導彈技術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貢獻。
祝學軍院士也成為了我國導彈相關方面的最優秀的專家,這個領域能夠成為這樣優秀的人才本就是鳳毛麟角,祝學軍院士作為一名女性,她付出了比其他人更多的精力和汗水,值得我們的尊重和信任。
導彈的出現其實要追溯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最早是德國發明並在戰爭中使用,威力極大。二戰之中原子彈的研製成功和其巨大的威力,使得各國軍方都認識到科技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而其中人才得起的作用更是凸顯出來。
二戰德國戰敗之後,美蘇兩國最關心的就是招攬德國有關遠距離攻擊火箭技術(也就是導彈)相關的人才,科技軍備競賽一觸即發,美蘇兩國遙遙領先。
而我國此時還是一片空白,無論是人才還是工業基礎,都遠遠落後於美國和蘇聯。就在這個時候毅然回國的錢學森,在遠端洲際導彈這一國防科技的核心領域,起到了無可爭議的奠基性的作用,使得我國至少快進了20年。
但即使強如錢學森,精力也是有限的,也有一些問題不能馬上攻克下來,其中一個著名的問題就是“錢學森彈道”問題。
40年代的時候,尚在美國的錢老曾經提出過一種前所未有的導彈彈道的假想。這種設想將原本不同的兩種彈道技術,也就是彈道式彈道和滑翔式兩種迥異的彈道結合起來,在增大射程的同時,又不失去其靈活性。
前半段導彈首先經由火箭助推到距地面數十千米的高度,而後利用特殊的氣動設計,在後半段使得導彈利用慣性和附近的大氣氣流進行滑翔直至擊中目標。
整個過程軌跡上猶如“打水漂”一般,極大地增加了導彈的射程和速度。
然而這還不是這種彈道最厲害的地方,“錢學森彈道”最具威懾力的部分在於,一旦進入後半程,因為導彈將主要依據其周邊環境的氣流條件進行彈道調整,整個飛行軌跡不再具有可預測性。
而目前主流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主要原理就是根據已經偵測到的導彈的前期飛行軌跡,來預測其後半段的軌跡,從而進行精準攔截,以達到防禦的目的。
而“錢學森彈道”這一中後程以後軌跡不可預測的設計,使得這些防禦系統從理論根基上就被動搖了。
導彈雖然威力巨大,但如果可以被輕易攔截,就談不上什麼震懾力。可想而知,一旦實現,這一設計是多麼的具有戰略意義,其難度也可想而知。
自錢老提出這個設想,到其歸國後相當一段時間,也沒有解決其中的一些關鍵技術難題。
甚至彈道技術極其發達的美國和俄羅斯,直到今天也沒有完全掌握這一助推滑翔技術,沒有辦法將這一技術成功地應用於自家的導彈之上。而在這個時候,東風17的橫空出世,讓這個軍工界為之震驚。
在東風16的基礎上,配以最新型的乘波體彈頭的設計,東風17幾乎完美地實現了“錢學森彈道”。
其在大氣中巡航的速度達到了驚人的超5馬赫,甚至有傳聞說配以乘波體彈頭,超10馬赫的速度都是有可能的。超快的速度以及不可預測的軌跡,一旦成功發射,就基本上判了各類反導網路系統的死刑。
越是如此重要的成就背後,就越是站著更多默默無聞的功臣,就好像當初兩彈一星的功勳們,一直到成功之後,他們的故事才慢慢為人所知。
最近,隨著東風17的成功面試和一些材料的解密,祝學軍院士也終於從幕後走到了臺前,能夠“打水飄”的導彈技術難關在她的帶領下得以攻克並獲得了成功,她也因此被稱為“女版的錢學森”、“導彈界的女神”。鏗鏘玫瑰,巾幗不讓鬚眉
攻克瞭如此令人矚目的世界性難題,祝學軍院士也隨之名聲大噪。外媒一邊驚歎於一個女性導彈專家居然可以把這樣難度大的課題得以解決,一邊認可的稱她為“比導彈更可怕的女人”。
二零一七年,由於祝學軍院士的突出貢獻,她先後榮獲了“年度航天功勳獎”和“全國的創新爭先獎”,並得到了一萬元獎金作為獎勵。
二零一九年,祝學軍正式成為我國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的一名院士。據身邊的人說:“祝院士平時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們做型號工作的,不能跑在別人的後面,處處都要想著爭先。”
自力更生一直是祝學軍院士的行動指南,她從不想著去借助誰的力量或者用現成的東西進行研究,而是咬緊牙關堅持自主創新,研究新的技術和裝置開發,構建新的平臺以實現更最佳化的目標。
祝學軍院士不僅在科研領域有著世界頂尖的技術水平,她在團隊的管理和人員分配上也有著很強的領導力和執行力。
她總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發現問題,做好統籌規劃和工作協調,高效快速地解決問題,完成任務。
祝學軍院士為人謙和,即使討論問題也從未與人紅過臉,求真務實、嚴謹認真一直是祝學軍院士的做事風格,她優秀的人格魅力也影響和帶動著整個科研團隊的發展和進步。
祝學軍院士已經成為了我國導彈研究領域最權威的帶頭人,然而她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地位而鬆弛懈怠,她會在自己的辦公室工作到很晚,據研究團隊的人說:“即使是晚上八九點打電話到祝院士的辦公室,她也會應聲接聽。
美麗、智慧、堅強、敬業、嚴謹,一個集如此多的優點於一身的女子,用自己一生的時間都在努力地做著一件事,一件堪稱國之根本的大事。
她完成了許多科學家在過去數年裡都無法實現的理想,無論這個過程中經歷過怎樣的磨練,祝學軍院士都在用她的實際行動詮釋著“有志者事竟成”的人生哲理。
這份沉甸甸的任務,辛苦卻無悔,正如祝院士所說:“我們做的工作不是為了個人的得失,而是為了國家的利益。既然是國家的事情,那就必須要辦成。”
免責宣告: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絡,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