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拼多多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多多讀書月”,並聯閤中信出版社、知識出版社、青島出版社、磨鐵圖書、果麥文化等30餘家出版社及圖書出版公司等,針對社科、文藝、教輔等多個類目超過1000款圖書進行百億補貼大型直補。
而拼多多在反盜版的道路上也非常的投入。目前,拼多多已引進超過2700家出版社、圖書公司、渠道商,並聯閤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正品保證保險”,覆蓋海量圖書商品,以保障給消費者帶來更放心的購物體驗。
然而,最近新華社的一則訊息好似給拼多多的反盜版蒙上了一層黑紗,根據新華網報道稱:4月26日是世界智慧財產權日,記者調查發現,盜版書仍在不少網路電商平臺氾濫,成為“打不死的小強”。比如,上海文藝出版社去年推出的暢銷書《候場》,原版標價42元,但在拼多多上不少店鋪標價“9.9元包郵”;在一家售賣少兒讀物的網店,號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經典童書《夏洛的網》標價僅5.5元,該書在官方店鋪售價22.2元。
而上海文藝出版社副社長李偉長也表示:“如此之低的價格,根本不可能是原版!”
那麼問題來了,拼多多到底有沒有在反盜版的路途中嚴格要求自己呢?還是這次的“多多讀書月”只是想借著“世界讀書日”來一波營銷呢?
拼多多賣書,只保障百億補貼的正版?
拼多多售假,雖然不是什麼“大事件”,但是每次聽到,還是會為之感嘆。
網際網路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了一種新的消費方式,它改變了我們的購物方式。如今,國內電商行業發展相當迅速,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基本“壟斷”了整個市場。同時,電商平臺上的產品價格也並不高,所以很快就得到了大眾的青睞,
拼多多用三年時間成功上市,用六年時間獲得7億活躍使用者,在淘寶和京東重壓下,拼多多殺出重圍,無疑是一大成功。
然而,拼多多高速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
拼多多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主要靠的就是低價戰略,而百億補貼更是直接把拼多多更上一層樓。
在各品類加入百億補貼之後,如今拼多多再次瞄準了圖書市場。在前不久的“多多讀書月”中,拼多多拿出5000萬用作讀書基金,推動消費者用平價誦經典。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越多越多的消費者更偏好於數字閱讀,但也仍有不少的消費者為了讀書的儀式感,選擇紙質書。
根據拼多多釋出的報告資料顯示,去年有超過4億人次透過拼多多購買圖書,增速超過189%,同時,來自農村地區的圖書訂單量同比增長超過180%。
拼多多此舉出發點是好的。首先,拼多多主攻的就是下沉市場,而這次的“多多讀書月”不僅打破了消費者獲取知識的鴻溝,還可以在下沉市場再次獲取新使用者。而這也是拼多多迄今開展的最大規模“知識普惠行動”。
然而根據使用者反饋的情況來看,拼多多的盜版書還是氾濫成災。
首先是拼多多盜版書的問題由來已久,拼多多剛上市不久,就有數十家出版社表示拼多多存在出售盜版書的行為,但是由於維權機制不夠完善,維權還非常的困難,這也是拼多多目前的現狀。
事實上,早在2019年,拼多多就曾與中國出版協會等機構簽署協議,宣佈將打擊盜版圖書出售等行為,推動出版行業健康發展。但拼多多在打擊盜版上的成效,卻似乎收效甚微。
在去年12月份,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有限公司也對拼多多平臺上銷售《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的12家店鋪,以及銷售《2020國家執業藥師職業資格考試指南》系列圖書的11家店鋪進行了抽檢。經查,該23家店鋪均存在嚴重製假售假行為,其中有21家售賣盜版紙質書籍,2家售賣圖書電子掃描件,該等行為均已構成對智慧財產權的嚴重侵犯。
在今年年初,就有自媒體(YOUNG財經)對拼多多的圖書進行了調查顯示,在拼多多上購買的574本圖書中,有507本均為盜版。
當然,拼多多為了保證圖書的正版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除了文章開頭敘述的聯合數千家出版社外,還率先應用人工智慧演算法,基於海量資料進行挖掘和分析,從底層重構了違規商家、商品識別、假貨識別、劣品識別等模型庫,對圖書商品進行24小時線上巡檢。
不僅如此,據訊息得知,拼多多目前還與京版十五社反盜版聯盟、少兒出版反盜版聯盟、中國出版協會、新華文軒等機構簽署智慧財產權保護等協議,聯合推進打擊侵權盜版圖書。就在2020年10月,拼多多還與英中貿易協會(CBBC) 簽署合作備忘錄加強雙方智慧財產權合作,該協會有超過400家會員,當中包括牛津大學出版社、大英圖書館、多家英國頂尖大學等。
如今,圖書進入到了拼多多的百億補貼專案,可以說大大降低了出現盜版的機率,那麼問題來了,百億補貼之外的監管力度能夠到位嗎?
五環之外的消費者好欺負?
假貨一直都是電商行業的頑疾,拼多多也不例外。電商平臺給商家提供虛擬的交易平臺,但無法在商品的質量上做到全程把控,這也是為什麼假貨在電商行業橫行的原因之一。
對於商家來說,由於開店門檻較低,流程簡單,所以對於一些不良商家而言這是一個“低成本的好生意”。
拼多多CEO 黃崢曾表示,拼多多和淘寶的模式有本質不同。淘寶是流量邏輯,主體是搜尋,使用者要自己去找商品;拼多多代表的是匹配,推薦商品給消費者,但這也正是這種貨找人的平臺機制加速了假貨的流行。
拼多多最開始的時候是透過承接大量的中低端白牌製造商,用低價迎合了下沉市場的使用者,以拼團加低價的形式刺激使用者嚐鮮,衝動式消費及分享,帶動了平臺使用者的復購以及新使用者的增長。
但因為這種基於資訊流的推薦機制,賣家沒辦法透過高品質和服務去沉澱使用者,只能不斷透過低價吸引流量,為了能夠實現利潤最大化,打擦邊球售假,包裝成品牌貨低價售賣,成為快速起量的最好方式。
對於拼多多平臺來說,雖然造假事件根源在無良商家,但是平臺作為商家交易的銷售空間,也是難辭其咎。雖然無法做到全面監管,但是卻可以從制度上進行約束,以吊銷執照、索要賠償等等為條件,起到警示商家的作用。
“假貨多,維權難”一直是拼多多撕不掉的標籤。就拿圖書來說,有的商家鑽平臺的漏洞,說盜版不是假貨,不予賠償,使得消費者維權難度大大增加,而有的消費者在拿到退款之後也往往會息事寧人,很少會繼續向平臺或者有關部門再一次舉報商家的違法行為。
近日,黑貓投訴釋出了2021年3月份企業紅黑榜單,根據黑貓公佈的資料顯示,黑貓投訴在3月份累計接收到了來自消費者的有效投訴26萬件。其中關於拼多多有效投訴16000餘單,成為平臺投訴量最多的商家,位列黑榜第一。同時,黑榜前十名中有淘寶、閒魚、天貓和天貓超市四款阿里系產品登上黑榜,佔比最大。
其實,在拼多多平臺上賣的最多的不是假貨,而是山寨品。很多人都在質疑拼多多,就是因為他所有的東西基本都要比其他平臺便宜。黃崢也曾經說過,山寨和假貨完全是兩碼事,而這也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商家販假的變相許可。
不僅如此,根據12321網路不良與垃圾資訊舉報受理中心釋出的《2020年第四季度垃圾資訊投訴情況盤點》資料顯示,在垃圾簡訊方面,拼多多、中國平安連續多個季度被投訴量排名居前。
如今,拼多多在下沉的道路上越走越深,不管是幫助農產品上行,還是在公益活動上,都可以看出拼多多是一個良心企業。
但拼多多的本質還是一個平臺,一個工具,中國有句俗語“攘其外必先安其內”,對於拼多多也是如此,只有先把內在服務做好了,才能讓使用者更好的使用產品。
相關資料顯示,拼多多四線以下城市使用者佔比38.4%,三線城市使用者佔比20.4%,二線城市使用者佔比29.2%,一線城市使用者僅佔12.0%。
對於五環外的消費者來說,雖然可能錢多了,但是消費心智還沒有提升,如果一味的用“假貨,山寨”的產品去忽悠消費者,無疑不是在消耗消費者的忍受力,信任力。
信任在電商平臺購買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要贏得消費者的充分信任,電商平臺必須用行動來兌現自己的品牌承諾。同時,電商平臺也應該承擔自身做出的大膽的社會承諾帶來的風險,將之控制在自己的核心能力範圍內,從而提升其業務與消費者的相關性。
退一步來講,拼多多能夠有現在的規模,一方面是透過“拼單”、“砍價免費拿”、“百元提現”等購物遊戲攫取鉅額流量,透過社交裂變收割了阿里、京東佈局薄弱的下沉市場份額。另一方面是透過百億補貼來增加了使用者粘性。
如今,拼多多的“砍一刀”已經讓很多消費者開始反感,而百億補貼份額也在逐漸降低。一旦失去了百億補貼的價格優勢,其商品價格就會變得和淘寶,京東一樣,當然,淘寶,京東這些電商平臺也同樣有百億補貼,到時候消費者還會在拼多多消費嗎?
在去年第三季度,拼多多才實現首次盈利,而如果拼多多存在售假現象長期下去,還如何留住消費者呢?對資本市場又如何教出滿意的答卷呢?
如今的電商平臺已經進入到白熱化競爭,流量都已觸控天花板,各家電商平臺都在想方設法的提高使用者粘性,尋找新的增量市場。
而拼多多現在這個模式,繼續走下去可能有點困難。如果不在打假方面在努力一點的話,未來的道路可能也會越來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