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城市如何有意志的統一體般根據現實證據做出決策,一種可行的方式在於整合物理與數字化市政基礎設施,從中剖析資源使用模式與新興趨勢。然而,隨著城市變得越來越數字化、整合的技術更多、收集的資料量更龐大,對這方面流程的管理能力也顯得愈發重要。
要充分發揮市政資料的力量,首先需要建立起協調統一的思維方式。過去五年以來,由市政、企業及學術界合作伙伴組成的機構,已經著手在歐洲各地多座城市當中測試一系列智慧技術、整合多種電動汽車解決方案、深層推進建築能源改造、普及智慧街道照明,並基於可持續理念為市政資料平臺打造基礎性管理系統。作為Sharing Cities專案的一部分,這項工作希望納入更多社群活動、展示不同城市的實際情況,幫助參與者與市政管理者及服務設計者分享當前面臨的具體挑戰。只有這樣,最終解決方案才能真正實現量身定製與價值最大化。
但總體而言,目前的智慧城市市場仍主要關注“解決方案”,而未能充分考慮到城市與各個社群的實際需求。
在大多數情況下,現有技術解決方案都是以封閉方式根據城市需求做出改造,而這往往導致公眾無法參與提案流程、最終對成果缺乏信任度與參與感。
反過來,市政也需要改善自己向市場表達需求的方式。例如,只有做出明確定義,市政機構才有機會使用產品或服務解決具體問題與特定狀況。幸運的是,大多數城市之間存在著眾多共通用例,對記錄及經驗的共享有望加快這一過程並實現全面標準化。
智慧、互聯化基礎設施的優勢不僅切實存在,而且已經得到了證明。當多個數據源(例如London Datastore)聚集在同一位置時,即可成為市政規劃人員的強大工具。格林威治已經證明,將多種不同電動出行解決方案(例如電動汽車、電動腳踏車、充電站、智慧停車與智慧路燈)組合起來,能夠建立起真正的智慧城市模型,透過整合來自不同裝置及感測器的資料為決策者提供寶貴洞見。
以這類模型為基礎,城市可以收集不同領域內的資料,包括交通流量、空氣質量、公共照明、建築物供能與停車情況等。關於智慧街道基礎設施的最新執行手冊,就展示出將多種智慧技術結合起來在減少碳排放、服務交付與商業模式等方面帶來的積極影響。更重要的是,這類執行手冊在任何城市的區域或整體物聯網解決方案中都能發揮良好作用。
當然,我們需要以謹慎、透明的方式管理智慧基礎設施的實際運作。在這方面,引導本地社群參與其中,並就資料收集與資料洞見決策提出建議將至關重要。如此一來,市政才能對本地情況建立更深層次的理解,由此確定智慧技術所能解決的特定領域與問題。
在Sharing Cities專案中,我們採取一系列以市民為中心的方法,在社群與利益相關方之間建立起良好協作,幫助決策方更好地瞭解不同人群如何與不同型別的技術進行互動。我們還開發出一套數字社群參與平臺,即“數字社會市場(Digital Social Market)”,旨在釋出激勵政策、鼓勵特定行為並提供環保生活選項。
這種由需求帶動並以結果為基礎的設計方法,已經在示範區內帶來巨大的收益。這不僅超越了我們最初提出的環保目標,同時也創造出得到當地社群歡迎、並有望長久發揮作用的高質量治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