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的廣州車展,引來了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的關注,原因並非哪款新車備受關注,而是“老對手”小鵬汽車又有新動作——釋出了用鐳射雷達提高自動駕駛架構效能的計劃。
日前,和訊汽車從社交媒體瞭解到,兩位造車新勢力公司CEO埃隆·馬斯克和何小鵬再次“開戰”,隔空互懟。
11月21日,何小鵬發了條火藥味甚濃的微博。文中甚至不乏“不爽”、“pigu”、“造謠”等極度表現其不滿情緒的字眼。毫無疑問,何小鵬所說的“西邊的某人”,指的正是馬斯克。
就在何小鵬發文前一天,有美國業內人士在社交媒體中稱小鵬汽車無法“複製”特斯拉,隨即馬斯克轉發了這條訊息,表示“他們有我們老的軟體版本,但沒有我們的神經網路演算法,”之後還接了一句:“這只是小鵬汽車的問題,其他中國公司沒有這樣做。”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馬斯克第一次公開指出小鵬汽車的“抄襲”行為。
去年12月,CleanTechnica發表題為“小鵬汽車自主研發自動駕駛技術讓其維持低價”的文章,馬斯克以嘲諷口吻評論此文“自主研發”,並附上兩個笑哭的表情。
早在2019年年初,特斯拉就已經和小鵬汽車結下了樑子。彼時,特斯拉狀告小鵬汽車剽竊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的程式碼,將曾任特斯拉高階工程師、後來跳槽小鵬汽車任感知主管的曹光植等人告上法庭。
曹光植曾是可以訪問特斯拉Autopilot專案原始碼的40名員工之一。他曾在2018年底向自己的iCloud雲賬戶備份了包含AutoPilot原始碼的壓縮檔案,但後來證實,檔案在離職時已經被刪除。
對於特斯拉的做法,何小鵬也首次嗆聲特斯拉,他認為特斯拉是以民事訴訟為名,行打擊競爭對手之實,“不會有任何畏懼和放棄,還將繼續引入更多領域的高科技人才”。
除了曹光植,現任小鵬汽車自動駕駛研發副總裁、 全面負責小鵬汽車自動駕駛研發團隊的建立人谷俊麗也曾在特斯拉Autopilot團隊任職。她於2017年10月加盟小鵬汽車,任職自動駕駛研發副總裁,直接向何小鵬彙報。
谷俊麗被媒體稱為“馬斯克背後的中國女博士”,在特斯拉搭建了機器學習團隊,其領導打造的Autopilot 2.0,正是特斯拉大規模部署的自動輔助駕駛系統。
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媒體報道中經常把小鵬汽車稱為“中國特斯拉”,但小鵬汽車也似乎並不介意別人把自己稱作是“中國特斯拉”,甚至在小鵬自己的某廣告影片中也出現了對位元斯拉的情況。在微博上,何小鵬自己也經常轉發二者的對比微博。
回到產品本身。
本次廣州車展上,何小鵬宣佈,小鵬汽車下一代自動駕駛的軟硬體體系將進行大幅升級,並帶來包括控制域整合、算力量級、高精度定位、感知融合能力等方面提升,並將於2021年推出首款搭載鐳射雷達的量產智慧汽車。
其中,在軟體架構方面,小鵬汽車以全棧自研為基礎,擁有感知、行為規劃以及行為/運動預測、地圖融合等多個模組,可形成資料和演算法的全閉環,支援快速功能迭代。
在硬體架構方面,未來,小鵬汽車將採用包括高畫質攝像頭、毫米波雷達、超聲波感測器、鐳射雷達、高精度定位、高精地圖、高效能計算平臺的方案,總計32個自動駕駛感測器。
在自動駕駛領域,業界一般分為視覺派和鐳射雷達派,然而現在業內公認的未來完全自動駕駛方案是使用鐳射雷達,但特斯拉方面卻因為成本問題選擇放棄。馬斯克本人也曾多次抨擊鐳射雷達,理由是其成本高昂,不利於智慧電動車的普及以及商業化。甚至公開表示永遠不會使用鐳射雷達。
以目前在售的特斯拉Model 3為例,全車配備8個攝像頭、12個超聲波感測器與1個增強版毫米波雷達,8顆攝像頭,能為Model3提供360度視野,探測半徑達到250米。同時,新車也標配基礎版的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功能,如緊急制動、碰撞預警和盲點監測等。
但實際上,攝像頭有天生的缺陷,特別是在強光線下,或者以白色為基調的物體時,特斯拉這套方案的缺陷比較明顯。即使特斯拉還配備了毫米波雷達,但受限於感知距離較短,如果車速過快,系統也無法迅速響應。
與毫米波雷達和攝像頭相比,鐳射雷達具備高解析度、遠距離和視角廣闊等特性,但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優勢是——長距離鐳射雷達感測器能有效識別路面上的石頭等遠處的非金屬物體。
舉個例子,一輛高速行駛的摩托車在交叉路口接近自動駕駛車輛。在這種情況下,傳統雷達可能很難檢測出摩托車較窄的輪廓及其塑膠材質的整流罩,而在強光照射下,攝像頭也很難清晰地捕捉畫面。但這種情況下鐳射雷達就可以完全勝任。
2016年,世界公認的首起特斯拉“自動駕駛”致死事故,美國一臺Model S鑽入正在轉彎的白色重卡車底,以及不久前臺灣一臺Model 3在高速上徑直撞上已經側翻的白色大貨車箱體,都是因為強光下的大面積白色車身而影響了系統判斷,這種情況下無論對攝像頭或者毫米波雷達都可能出現誤判。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