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讀娛,作者|林不二子
如果常逛B站,近期你一定沒躲過西遊師徒四人組的“魔音”。
用說唱的方式重新開啟《西遊記》,是鬼畜作品《大唐cypher》最亮眼的一點,師徒四人站在各自角度唱Rap,沒想到“殺瘋了”的是八戒,伴隨著最後“注入靈魂”的熟悉嗩吶旋律,UP主倒懸的橘子釋出的鬼畜影片《你那叫說唱廠牌嗎?》火遍了全B站,半個月時間播放量近2000萬,使用者直呼2021百大UP沒橘子就衝了B站。
順其自然的,這股觀看熱潮也帶來了創作熱潮,在原影片釋出後,天津版、上海版、粵語版等方言版翻唱,英語版、韓語版、阿語版等國際版翻唱都一一出現,每出現一個新版本“離譜”都是B站使用者的感嘆,一個鬼畜影片帶著使用者學外語是沒人能想到的。不過越是“離譜”就越是好玩,“狗叫版”的出現連“譜都沒了”,但也不妨礙使用者們看得樂呵,《你那叫說唱廠牌嗎?(狗叫版)》影片如今也有了近百萬的播放。
B站誕生之初鬼畜是平臺內的主流,隨著B站不斷多元化的拓展,鬼畜又變為了小眾,做出了破放量近2000萬曾是百大UP主的倒懸的橘子,在微博上也說“真心覺得做鬼畜up挺難的”,不過隨著B站在音樂方向上的發力,鬼畜也可能重新奪回原本的榮耀。
為什麼一個鬼畜影片會帶動越來越“離譜”的二創熱潮?仔細觀察,這一次《你那叫說唱廠牌嗎?》帶來的出圈,與以往鬼畜影片的出圈是不太相同的。
回想此前蔡徐坤、吳亦凡等明星的破圈鬼畜內容,雖然同樣會引發二創熱潮,但參與其中的多還是鬼畜區UP主,包括鬼畜全明星的形成也都是對鬼畜充滿熱愛的人造就的,不過這次《你那叫說唱廠牌嗎?》的二創參與,有大批非鬼畜創作者的,他們或是翻唱UP,或是音樂人,有生活區UP的加入,也有從未投過稿的新人。
會有大批“非鬼畜專業”UP主的參與,讀娛君認為一個是翻唱的二創形式門檻更低,一個就是目前B站上已經有了大批對泛音樂型別感興趣的使用者,讓他們對一個鬼畜影片產生了翻唱的想法,當然這不排除原鬼畜影片本身是以說唱作品形式創作的,但翻唱鬼畜確實也是以往非常少見的。
而回過頭去看B站的一些動態,出現這樣的情況也就可以理解了。
首先是2019年11月, B站上線了“音樂星計劃”和“音樂UP主培養計劃”,以六大資源體系發展音樂向內容,系統化地扶持優秀音樂內容創作者;然後去年1月,B站與QQ音樂達成戰略合作,表示雙方將在音樂人扶持、優質音樂推廣及資源共享等方面為音樂人開啟雙平臺直通車模式;去年4月,在B站獲索尼4億美金投資的高亮資訊之下,其也順勢與索尼音樂達成戰略合作,索尼音樂娛樂旗下曲庫MV在B站正式上線。
隨後,在去年8月,B站上線了《說唱新世代》的說唱綜藝,不僅吸引了大票說唱愛好者來到B站,也透過官方發起說唱相關二創活動,調動了平臺上使用者的說唱相關內容的創作熱情;再有就是今年1月,B站與環球音樂也達成了長期深度戰略合作,環球音樂旗下MV作品也在B站上線。
在日常運營中,B站也經常發起音樂相關的創作活動,像是近期上線的“冬日音樂季”、“古典音樂季”等徵稿活動,也都在給平臺上的音樂愛好者提供進一步的創作動力。
雖然除了一開始的音樂UP扶持計劃及綜藝《說唱新世代》,B站看起來沒做太多硬推的音樂內容和活動,但在經過一年來的種種動作後,B站可能已經形成了一個對音樂愛好者非常友好的氛圍,讓他們可以在B站看到喜歡的音樂影片,創作的音樂內容可以被看到,使用者也能在音樂分割槽討論交流自己的喜愛。
這可能也是《你那叫說唱廠牌嗎?》能夠引發出乎意料的二創風潮的原因——部分B站使用者已經習慣於看到音樂類、說唱類內容,並且有很強的熱情參與到內容創作中,哪怕不懂音樂不會說唱的使用者,也會用“狗叫版”“貓叫版”參與到二創之中,這也是B站一直以來所強調的PUGV創作者生態發揮的作用。
B站上線MV,是要向YouTube看齊嗎?在接連做出了《說唱新世代》《風犬少年的天空》後,B站方面一直在說做自制內容是為了平臺的PUGV生態,機構專業內容的加入是對PUGV生態的內容升級,換言之,在B站的角度,更專業的內容(包括自制內容)是對平臺創作者生態的完善。
這應該是B站在決定多元化拓展後所指定的“底線”,無論平臺上內容涉及的領域、方向如何多元,都要保證能夠激發使用者的觀看與參與慾望,使用者的參與是新領域融入B站的關鍵,也是新的文化圈層能夠長期在B站保持生命力的關鍵。
那麼再去看B站近一年在音樂上的一些動作,就有了別樣的價值。
與索尼、環球合作讓B站上有了眾多專業向的MV影片,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海外的YouTube,畢竟一直以來,MV都是YouTube上非常重要的內容:據分析公司Pex釋出的2019《YouTube現狀報告》顯示,2019年平臺上觀看次數過10億的影片中,音樂佔比達83%,音樂內容每分鐘觀看次數為2944次,是娛樂內容次數的兩倍,約為遊戲內容的22倍。
MV能夠在YouTube上“稱霸”,一個原因是音樂本身就屬於“通吃”的流行文化商品,無論有什麼興趣的人,都有可能會被某一首歌曲打動;另一個原因是在進入網際網路時代後,YouTube更早的把握住了音樂影片化的先發優勢,讓使用者們養成了看音樂影片化內容到YouTube的習慣,在越來越多的歌曲從YouTube上走紅後,就更證明了YouTube在音樂傳播上的價值,以及音樂影片內容對使用者的影響力。
值得關注的是,去年8月,Facebook也開始入局音樂影片,在美國地區推出MV串流服務,外媒理解這是對YouTube發起的挑戰,而這可能也是Facebook在意識到音樂影片對年輕人的強吸引力後採取的行動。
而B站引入索尼、環球的音樂MV,也讓其有一定可能性“複製”YouTube的能力,成為助力音樂傳播的重要渠道,並吸引更多使用者的到來。不過正如前文所言,B站這一次MV內容的引入,更可能是為了營造出一個完善的音樂社群氛圍,讓其平臺上的音樂創作者生態保持活性。
這也是B站與YouTube不同的一點。MV之於B站,並不只是專業向的音樂影片內容,更重要的是內容吸引來的使用者,有可能成為平臺上音樂內容生產者的使用者,透過專業內容吸引新人再留住他們成為平臺的一員,甚至成為音樂內容的生產者,可能才是B站的醉翁之意。
如果按照這個方向繼續發展,未來與B站合作的可能也不止於索尼、環球這樣的國際唱片公司,國際國內的唱片公司、廠牌,也可能“加入”到B站,從而吸引更多音樂人到B站上發展,比如在《說唱新世代》後,88rising就與B站合作打造新廠牌W8VES,以繼續運營節目中被觀眾記住的年輕Rapper們。
此前有媒體分析,YouTube和TikTok誰會是音樂產業的“顛覆者”,把這二者對立來看是因為YouTube上的音樂內容更偏向專業化,而TikTok上的內容更加UGC,B站則沒有這方面的憂慮。平臺上已經聚集了一批有極強創作熱情的年輕人,並且透過運營活動不斷吸引更多人加入創作的陣營,在有了專業向的音樂內容出現後,B站的音樂領域PUGV生態也才更完善。
數字音樂平臺的可能新焦慮如果B站的音樂領域PUGV生態成熟,也就可以理解為B站形成了一個完善的音樂社群,在這個社群裡有專業向的音樂影片內容,有UP主創造的音樂影片內容,有音樂人、虛擬歌姬的歌曲表演,同時也有大批使用者在這裡流動。這可能正是一些數字音樂平臺想要擁有的。
去年底,網易雲音樂釋出了音樂達人戰略,其定義的音樂達人指向了音樂影片創作者、電臺部落格等聲音創作者以及歌單創作者,即不是那些生產音樂的人,而是能幫助音樂傳播、帶動平臺使用者活躍度的音樂愛好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正是B站UP主們所發揮的部分作用。
一直以來,數字音樂行業面臨的困境就是營收以及使用者的認可,哪怕付費會員數不斷上漲,但仍然難以覆蓋掉音樂版權的採購成本,同時使用者對平臺鮮少會產生足夠的粘性,更多的來自於對版權內容的追逐。
做成一個音樂社群,讓使用者對平臺本身產生粘性,無疑是一個走出困境的方式,與平臺上的其他使用者產生關聯,不再是跟著版權內容走,至少能夠緩解平臺對於版權採購的焦慮,只是社群的成型並不容易。
除了網易雲音樂試圖用音樂達人戰略來培養自身的“UP主”外,2019年QQ音樂也發起過“評論達人”計劃,為的也是透過達人們的評論帶動更多使用者的互動慾望,簡單來說,還是想要激發使用者的“創造力”,讓平臺本身具有音樂以外的吸引力。
而與數字音樂平臺相比,B站在這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音樂領域的PUGV生態完善後,就有了更強的競爭力,很可能率先一步形成音樂社群。
儘管數字音樂平臺的聽歌工具屬性難以替代,“聽歌就到平臺上”的使用者習慣不會消失,但聊音樂、玩音樂的場景未來就可能不在數字音樂平臺上,畢竟他們已經有了更好的音樂社群,並且在這個社群中還能看到更多有趣的內容。
《你那叫說唱廠牌嗎?》在B站下有2.3萬的評論,而這首歌在網易雲音樂上評論數只有5451,QQ音樂上只有713評論,在網易雲音樂上雖然也有這首作品的翻唱,但遠沒有B站使用者們玩的“花”,再加上入駐了網易雲音樂的倒懸的橘子其微博介紹也是“B站UP主”,這些可能都在說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