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韓亞棟 薛鵬
華為透過自動駕駛雲服務、高精地圖雲服務、車聯網雲服務、V2X雲服務構築華為雲服務架構體系,為廣大車企提供產品服務。圖為華為亮相2020年中國國際汽車展覽會,展示汽車智慧化技術。(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3月30日,小米集團在港交所釋出公告,宣佈小米智慧汽車業務正式立項。在當晚的釋出會上,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宣佈,小米將成立全資的智慧電動汽車子公司,預計10年內投入100億美元,首期投入100億元人民幣,他將親自帶隊,兼任智慧電動汽車業務執行長。
如今跨界造車已成大勢,華為、百度、阿里、蘋果、索尼甚至富士康都開始以各種姿勢殺進智慧電動車行業,謀劃自己的造車大計。這些訊息持續激發人們對於智慧駕駛的好奇與期待:網際網路企業為何紛紛跨界造車?什麼時候真正“無人”,如何保障安全?目前智慧駕駛還面臨哪些困難,離大規模商業化還有多遠?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智慧電動汽車是未來十年最寬廣的發展賽道,小米集團預計未來10年投資100億美元
“這是小米全體合夥人反覆考量的結果,也是我人生最後一次重大創業專案。我願意再次披掛上陣,為小米汽車而戰!”雷軍說。他“再次出發”選擇了智慧電動汽車行業。
早在2013年,雷軍就曾兩次拜訪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並開始關注智慧電動車產業。作為投資人,他在過去的七八年也投出了近十家智慧汽車公司。今年1月15日,小米董事會首次建議小米高管們研究智慧電動車產業。小米管理層在經歷了85場業內拜訪溝通、200多位汽車行業資深人士的深度交流、4次管理層內部討論會、兩次正式的董事會,又進行了極為嚴謹詳盡的調研與論證之後——終於做出了“這個小米史上最重大的決定”。
“智慧電動汽車是未來十年最寬廣的發展賽道,是智慧生態不可或缺的關鍵組成部分。”雷軍表示,對於造車,小米有著非常顯著的優勢。動輒百億規模的投資,讓汽車行業充滿了風險,但小米目前已經有了相當的積累,截至2020年底,小米有1080億元現金儲備。憑藉公司萬人的研發團隊以及全球前三的手機業務,加上全球最好的生態業務,小米虧得起。
小米目前是全球第三大智慧手機制造商,智慧手機業務佔小米集團總營收六成。業界人士認為,在全球智慧手機市場接近飽和、增長逐漸見頂的大背景下,手機業務在未來的想象空間有限,小米不得不尋找一個更大的“風口”。
資料顯示,去年特斯拉美股市值漲幅近7倍,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車企。雷軍早期參與投資的蔚來漲幅最高達14倍,市值一度超過小米;同樣在美股上市的小鵬和理想,市值與IPO時相比最高翻了3倍;而比亞迪因為新能源概念,同期漲幅也近4倍。如果小米造車成功,其市值無疑將會得到更大提升。
網際網路巨頭紛紛跨界造車,軟體和資料的競爭正在成為汽車產業新賽道
一段時間以來,網際網路企業、手機廠商紛紛跨界入局智慧汽車領域。3月2日,吉利與百度成立全新合資公司“集度”,註冊資金達20億元,公司業務範圍包括新能源汽車整車及相關零部件的技術服務,新能源汽車整車銷售等。此前,由上汽集團、張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團聯合打造的智己汽車,在中國上海、美國拉斯維加斯和英國倫敦同步釋出。
網際網路巨頭為何紛紛跨界造車?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侯福深分析:智慧駕駛和電動汽車是未來發展方向,具有廣闊市場空間,《智慧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等提出,到2025年部分自動駕駛、有條件自動駕駛智慧網聯汽車新車銷量佔比超過50%,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20%;隨著汽車電動化智慧化的推進,軟體、資料、演算法等逐漸成為智慧電動汽車領域核心競爭力,傳統車企在上述領域存在明顯短板,網際網路企業具有強勁競爭力;經多年培育,智慧網聯汽車技術方案日趨成熟,市場前景日趨明朗。
網際網路企業進軍智慧網聯汽車領域,將對汽車產業產生深遠影響。侯福深分析,它將加速推動產業競爭重點從汽車產品向出行生態轉變,未來將圍繞智慧電動汽車,形成充電網路、軟體資料增值服務、出行服務平臺等生態服務體系;在網際網路企業推動下,軟體和資料的競爭正在成為汽車產業新賽道;一批不適應智慧化、電動化的傳統車企將面臨淘汰,網際網路企業和造車新勢力將整合產業資源。
業界認為,網際網路企業在高歌猛進的同時,也要客觀認識汽車行業固定資產重、投資門檻高、產業鏈關聯性強等特點,不斷最佳化資本與資源配置,合理規避大額投融資風險。
汽車晶片突圍、操控系統升級、基礎配備完善,智慧駕駛領域進展迅猛
在北京大興亦莊和海淀等地的自動駕駛出租車站點,免費開放的百度自動駕駛體驗服務吸引了不少市民參與。近20分鐘的試乘時間,安全員全程無接管,所有決策、操作均由自動駕駛系統完成,汽車速度穩定在每小時40公里左右,如遇前方紅燈或預測到其他車輛併線,汽車會提前減速,避免急剎車。體驗過的市民稱:“跟平時坐車的感覺是一樣的,非常平穩。”
隨著汽車與新一代通訊技術、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等產業的深度融合,應運而生的智慧網聯汽車產業在全球範圍內呈蓬勃發展態勢,整車、零部件、ICT及上下游初創企業紛紛加大研發和測試力度。
整車企業加快高度自動駕駛車型研發。我國主要車企均已實現L2級智慧網聯汽車規模量產,適用特定場景的L3級有條件自動駕駛和L4級高度自動駕駛系統車型已開展測試驗證。零部件企業加速推動技術演進,晶片、演算法、作業系統、感測器、雷達等技術持續最佳化。
晶片如同智慧汽車的數字發動機,負責將資料轉化成知識,其效率直接決定著決策的好壞。2020年以來,我國專用晶片技術實現突破並量產應用。華為的雙模LTE-V2X晶片Balong765與車規級商用通訊模組ME959,已與一汽、上汽、長安、奧迪等車企開展聯合除錯並實現小規模量產;北斗星通自主研發的22奈米雙頻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定位晶片已滿足車規級要求,具備市場化量產條件。
如果說專用晶片是智慧網聯汽車的“心”,那麼操作平臺就是它的“大腦”。以華為的智慧駕駛計算平臺(MDC)為代表的解決方案,集成了自研的晶片與實時作業系統,已與近20家主流車企和零部件供應商合作或開展測試驗證。
環境感知感測器方面,海康威視等多家企業的環視攝像頭產品廣泛應用、實現進口替代,經緯恆潤等企業的前視攝像頭產品已進入前裝市場,森思泰克開發的77GHz毫米波雷達正式搭載於一汽紅旗量產車型HS5之上。
“智慧”車取得發展的同時,“智慧”路也不斷升級。去年初,《關於車聯網(智慧網聯汽車)和自動駕駛地圖應用試點的合作協議》釋出,為我國地理資訊產業和車聯網產業的融合創新發展提供了條件。一年多來,四維圖新、百度、高德等國內圖商均已經完成高速公路及城市快速路等合計超過30萬公里的高精地圖靜態資料採集,所繪製的高精地圖已在量產車型上應用。
智慧駕駛技術研發領先於市場推廣,智慧網聯汽車未來幾年可能迎來產業爆發增長期
智慧駕駛一般分為5個發展階段:駕駛支援、部分自動化、有條件自動化、高度自動化、完全自動化,也即業內俗稱的L1至L5,最後一個階段即無人駕駛。在發展方向上,有兩大路徑:一是單車智慧化水平不斷提高的“漸進路線”,傳統車企主要選擇該路徑;一是單車高度智慧化駕駛為核心的“一步到位路線”,透過搭載高效能感測器與計算晶片等,提高車輛複雜環境感知和智慧決策能力,實現L4級高度自動駕駛功能。
東風電動車首席技術官(CTO)周海鷹介紹稱,整體而言,智慧駕駛目前的現狀是技術研發領先於市場推廣。但智慧駕駛要想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光有技術還不夠。業界認為,它至少得同時滿足5個條件:技術成熟、社會基礎完善、法律法規同步、成本下降、社會接受度良好。
周海鷹表示,我國智慧網聯汽車還存在部分標準法規相對滯後、關鍵基礎技術有待進一步突破、商業模式有待進一步探索、安全保障體系尚不完善等痛點。比如在測試驗證、示範應用和商業化運營方面,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和標準尚存在一些制約條款。在交通管理方面,我國駕駛人管理、交通責任劃分等都以人為主體,自動駕駛系統事故責任劃分機制不明確,無法上路。
“智慧網聯汽車正處於從試驗室走向市場的關鍵階段,行業關注重點也從測試驗證逐步轉向示範應用,未來幾年很有可能迎來產業爆發增長期。”侯福深說。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單一汽車市場,未來有望成為主要的智慧駕駛汽車市場。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2020年測算:在市場應用方面,L2、L3級智慧網聯汽車滲透率持續增加,2025年有望達到50%,2030年會超過70%。相關機構測算,2020年因智慧化與網聯化所帶動的新增產值約為3000億元,約佔汽車工業總產值的4%,到2025年智慧網聯汽車新增產值8000億到1萬億元,若考慮智慧網聯汽車對通訊、道路基礎設施及未來資料服務的帶動,市場規模還將成倍增長。
持續強化頂層設計、加速法規修訂、擴大應用示範、建立監管體系,推動智慧網聯汽車產業發展
在我國,智慧駕駛正迎來良好發展機遇。
道路測試和小規模示範執行循序推進。2018年4月,工信部會同公安部、交通運輸部聯合釋出《智慧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範(試行)》,支援建設16家測試示範區,推動全國26個省市出臺道路測試實施細則,累計發放400多張測試牌照,支援北京、上海、長沙等地開展載人載物測試示範。今年1月,又進一步修訂《管理規範》。
近日訊息,截至2020年底,上海已累計開放測試道路達560公里,向22家企業152輛車頒發了道路測試和示範應用資質;北京已累計開放海淀區、順義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房山區4個區域的自動駕駛測試道路,共計200條,道路總長699.58公里。
加速法規修訂,支援自動駕駛功能應用落地。侯福深建議,相關部門圍繞智慧網聯汽車的全生命週期,從生產准入、註冊登記、地圖測繪、安全監管、責任認定、資訊保安、隱私保護、金融保險等角度全面分析我國現有法律、標準體系、行業規範等對智慧網聯汽車大規模應用的限制。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快速靈活修訂完善法規標準。
當前,智慧駕駛技術已應用到不同車型不同場景,下一步應擴大應用示範。我國將以智慧城市與智慧網聯汽車協同發展、國家級測試示範區先導區、2022年北京冬奧會、雄安新區智慧城市等試點為引領,擴大在法律法規、車路協同、場景應用等方面的試點示範,推進智慧網聯汽車、智慧交通系統和智慧城市規劃建設的示範應用。
安全是智慧駕駛的重要價值,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必須加快建立智慧網聯汽車風險評估、等級評測、安全管理、應急響應等機制,加快智慧網聯汽車的資訊保安測試和認證體系建設,推動國產自主車載晶片、作業系統、應用軟體、通訊協議等資訊保安設計,構建自主可控的汽車資訊保安防護體系。
智慧網聯汽車發展將助力能源結構轉型,提升國家產業創新整體能力
當前,汽車朝著電動化、智慧化、網聯化、共享化發展,汽車工業正面臨百年一遇的大變革。
對於智慧網聯汽車而言,電子資訊零部件和軟體佔汽車產品價值的比重持續上升,軟體單車價值佔比將大幅提升,甚至超過硬體。“智慧化、整合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將促使車輛所需要的高精度、高可靠、低成本的感測器等關鍵部件種類數量不斷增加,大大帶動電子、通訊、網際網路等快速發展,促進汽車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和轉型升級。”周海鷹說。
我國已連續多年成為汽車生產和銷售大國,但仍存在部分關鍵技術缺失、核心元器件依賴進口等“大而不強”的問題。智慧網聯汽車是人工智慧、新型顯示、移動智慧終端、5G、先進感測器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應用的重要載體。業界認為,大力發展智慧網聯汽車,有助於推動新技術創新突破,提升我國產業創新整體能力,加速實現我國由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願景目標。
智慧網聯汽車產業發展也將對能源結構產生較大影響。目前,交通運輸領域90%左右能源消耗來自化石能源。為實現使用清潔能源的願景,世界主要汽車生產國均致力於推動電動汽車的大規模普及。圍繞電動汽車的能源利用,未來汽車行業將形成“清潔能源發電+儲能+充電+用電”的閉環一體化能源解決方案。此外,汽車共享出行服務模式的發展,也將提高車輛使用效率,降低生產製造和使用環節的資源消耗。
展望未來,汽車將不僅僅是“四個輪子、兩排沙發”的代步工具,更是能夠自動更新的智慧終端,還能夠給人們帶來更清朗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