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之水”何處來?太空供水真有才!

詩仙李白的《將進酒》中有這樣的詩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在載人航天活動日益頻繁的今天,太空供水已必不可少。那麼,這“天上之水”從哪裡來?有什麼用處?航天員要怎樣飲用?如何確保太空中飲用水的安全充足?

“天上之水”從何來?

“天上之水”並不是同一個渠道而來,根據載人航天器的型號和任務不同,其來源也不一樣。最簡單粗暴的一種,就是透過地面攜帶和貨運飛船補給而來的水,取自地球。除了自帶,太空中還可以自產水,即使用燃料電池生成水。在長期飛行中,由於用水量很大,除了以上兩種渠道,還需利用回收和再生水。未來在我國空間站上,航天員撥出的水蒸氣會透過冷凝水方式回收,排洩的尿液也會回收淨化,重新作為飲用水和生活用水使用。

“天上之水”有何用?

太空是一個無水環境,為了確保航天員的生命安全,載人航天器必須向航天員供氧、供食和供水。通常,載人航天器都有專門的供水系統,專為航天員提供飲用水和衛生用水,併為生命保障系統提供裝置用水。在一些特定的任務中,還需提供動物、植物用水及實驗用水。當然,太空供水主要是為了供航天員飲用,但並不是所有飲用水都來自於供水系統。只有正常在軌飛行期間的飲水、著陸後艙內再適應飲水和儲備飲水由載人航天器供水系統提供。航天員需要從供水系統中獲取飲用水時,藉助的是貯水箱,其他飲水可由袋裝水提供。

“天上之水”何處來?太空供水真有才!

中國航天員飲用的袋裝水

“天上之水”如何飲?

在地球上,喝水是件再平常不過的事,無需學習便能“無師自通”。但在失重環境下,裝滿水的杯子無論口朝哪裡,在太空中都不會流出來。因此,在太空中喝水是一件頗費周折的事,航天員在地面要專門學習在太空中如何喝水。

載人航天器為了滿足航天員的飲水需求,配有可直接飲用的貯水箱和袋裝水,相當於“桶裝水”和“瓶裝水”。袋裝水配有吸管和止水夾與水袋連線。航天員要想喝到水,只要將吸管放入口中,鬆開止水夾,揉捏水袋,水就會被擠或吸進嘴裡。如果喝好水,水袋裡還有水,就要壓緊止水夾,再取吸水管。

“天上之水”何處來?太空供水真有才!

航天員王亞平在天宮一號的“太空課堂”上示範喝水

航天員要想透過航天器上攜帶的貯水箱飲水,同樣要按照一定的步驟進行。首先,航天員要把貯水箱中的水灌到儲水元件“水壺”中。灌水時,航天員利用增壓裝置給貯水箱加壓,排空水壺內的空氣,向水壺注水。灌水完畢後,將水壺與一個供水器連線。航天員需要飲水時,只需取出個人飲水嘴,安裝在供水器上,再將飲水嘴放入口中,按下按鈕開關就可以喝到水了。

“天上之水”何處來?太空供水真有才!

“天上之水”何處來?太空供水真有才!

中國航天員們在太空中飲水

飲用“天上之水”時,如何保證其安全充足?

通常,有三項基本要求:航天飲用水供給必須達到攝取可靠、水量足夠和水質合格。

攝取可靠,是說飲水供給系統的硬體裝置必須適於失重環境下使用。也就是要確保航天員能夠安全可靠地喝到飲用水、用飲用水製備覆水食品和覆水飲料。

水量足夠,是指飲用水的供給量應滿足航天員的飲水需求。由於不同的航天飛行任務時長和成員人數不同,飲用水的供給量也不相同。一般,在軌飛行時,每位航天員每天飲用水供給量為2.5~3.0L。我國神舟飛船的供水量為每人每天3.0L。

水質合格,也就是確保航天飲用水的衛生安全。這就需要對其進行消毒處理。航天飲用水基本上都採用化學方法進行消毒。為了保證水質在儲存期間不至於下降,長期飛行需要提高加註水中銀的濃度。現階段我國也採用銀離子作為航天飲用水的消毒劑。

【來源:裝備科技】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81 字。

轉載請註明: “天上之水”何處來?太空供水真有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