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警務沒有「凡爾賽文學」

智慧警務沒有「凡爾賽文學」

《沉默的真相》等系列刑偵影視熱播背後,人們在感嘆其縝密推理、緊張博弈的情節同時,也唏噓劇中警務的無力。

這是藝術的張力,也是現實的無奈:

故事背景大多在公安技術並不發達的年代,無形中讓情節更加撲朔迷離,讓故事更加悲痛揪心。

迴歸現實,技術更新迭代後,可能再難以講出如此精彩紛呈的刑偵博弈故事,但你能從“杭州殺妻案告破,AI助力分析6000小時監控影片”的新聞中看到別樣的安全篇章。

當然你我都知,這還遠遠不夠,那麼AI於公安,經歷著哪些坎坷,能否講出更多安全的好故事呢?

智慧警務的前世

有人說這是一段橫跨幾十年的“向科技要警力”的故事,雷鋒網AI掘金志則認為這是一段科技與公安相互成就的佳話:

公安需要科技的能耐,科技也需要公安論證其價值幾許。

上世紀八十年代,公安資料和資訊仍以紙質形式儲存,案件偵查靠人眼、人證,巡邏、盤查、出警靠人力,在傳統警務的年代,110報警臺是公安踏出的第一步。

2000年以後,計算機幾波普及高潮下,數字化警務悄然興起,公安機關也開始利用計算機實現資訊的採集、錄入、查詢。當公安有了第一次牽手,突然發現生活容易不少,不免也有了些許怦然心動。

2006年,國家為公安量身打造的金盾工程一期專案如期完成,90%以上公安基層所隊完成了網路接入。

在這之後的6年,網路化警務駕輕就熟,各警種紛紛建設應用各類資訊系統,分級指揮排程模式,依託警用地理資訊系統(PGIS)和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各種移動終端、單兵裝備大範圍到位。

而後,公安與科技開始向對方小跑,每段旅程花的時間越來越短。

2013年,網際網路席捲,人流物流大遷徙,治安形勢向複雜化、網路化,需進行多警種、跨部門緊密協作,大資料在公安領域萌芽。

2017年7月,國務院《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提出“要利用人工智慧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公安開啟AI故事副本:智慧警務。

2018年AI逐步規模化落地以來,AI與警務開始了有吵鬧,也有甜蜜的熱戀期。

接下來,兩者的關係不斷得到家長的牽線、蓋章。

譬如2019年5月,全國公安工作會議上明確將大資料列為推動公安工作創新發展的引擎和培育戰鬥力生成的新增長點。

智慧與警務,在努力變成真正合體的“智慧警務”。

熱戀與現實的羈絆

在警務領域的供需矛盾日益激化,迫切需要新智慧的時候,AI和大資料們轟轟烈烈地來了。

一段時間以來,頗有“萬般皆下品,唯有AI高”的景象。

新技術給警務帶來的效果立杆見影是真,但並不是總能一掃幾十年的行業溝壑也是真。

公安必談資料孤島。

這並不是新概念,資料孤島、聯動機制不暢等問題一直是政府部門的通用頑疾,公安部門也不能倖免。

一是來自公安行業的先天性資料壁壘。

公安業務資料量大、業務種類繁多,各警種都有自己的業務系統,各系統之間相對獨立。

不同系統中的資料型別高度多樣化,結構化資料、非結構化資料集結混雜,資料融合共享難推進。

一是來自各廠商之間資料對接、共享,不同企業所用標準不一、概念模糊,資料資源接入混亂且單向。

以上問題不從根本上解決,大資料深度應用就難以打通。

不少聲音將資料孤島當作公安大資料的最大敵人,但資料孤島或許並非本意,資料安全是重要考量。

一面是疾馳的AI與資訊保安並不成正比。

從人臉資訊0.5元一份,到2元就能買到1000張人臉,不法分子可根據照片、影片獲取位置資訊、解封支付軟體賬號,用於網貸等等用途,這些資訊無不敲打著人們的安全神經。

某安全界前輩曾對雷鋒網提到,資料、隱私洩露並不是AI之後存在的,AI之後,駭客可遠端操作,方便快捷,資料獲取成本更低,範圍更廣,危害也更大。

一面是公安行業資料基礎龐大。

公安行業擁有八大資料庫,涉及全國人口基本資訊、駕駛人、警員、在逃人員、違法犯罪人員、被盜汽車、安全重點單位等等資訊資源庫。

除結構化資料外,據統計,來自外部海量增長的社會資料中,公安機關掌握的資料中95%為影片影象等非結構化資料,97%的資料為公安物聯網資料。

智慧時代,大資料應用與個人隱私之間的衝突將會更加明顯。一旦資料洩露,後果非常規行業所能及,必須慎之又慎。

夾在時常暴雷的資料隱私安全和龐大的資料資源之間,沒有資料安全的超級定心丸,公安部門斷不能輕易大面積採用先進技術。

被忽視的資訊盲區。

要知道,各地方公安資訊化水平和步調並不總是統一,部分地區的部分領域和類別的基礎資訊資料依然難以智慧感知、全面掌握,大量對警務工作具有現實意義的基礎資料還停留在人力搜尋甚至無法掌握的狀態。

不同警種間的協同打通。

中國有十幾億人口,龐大的層級體系下,必然會出現指揮體系繁冗、層級繁多、技術手段發揮有限等問題,這是任何一個人口大國都難以避免的難題。

當情偵資訊層層上報,指令資訊再逐級下達時,一趟來回下來,不僅耗時費力,緊急情況下對臨機決策、一線處置的時效性大打折扣。

“平時各自為戰、急時上下協調”的方式在發生重大安全事故時顯得有些粗放,但建立橫縱向貫通的智慧通訊網體系,非一朝一夕能及。

不同行業系統路徑聯動。

公安不只是公安,其業務範圍涉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更多時候,公安與政府、政、交通、醫療、安全等等行業比肩連袂。

但各行業間資訊並不暢通,也難以高效聯動,期間產生了繁瑣的業務流程、繁雜的行政手續、繁多的條件門檻,這些牽制著公安人員的精力,也制約了警務的實效。

頭重腳輕,本末倒置。

一些地方只注重從上到下的頂層設計,忽略了基層實際情況。

某從業者向雷鋒網AI掘金志透露,在一些走訪中,一些基層民警認為所謂的智慧警務並未減負,相反各種微信群、警務APP和諸多資訊系統日常的維護增加了工作壓力。

公安內部大資料專業人才缺乏。

事由士成,人才是永恆的話題。一系列專業的分析、操作工具都需要既懂技術又懂業務的人,而既掌握資料建模以及各種資料架構,又能熟悉公安業務的專業人才,並不容易尋得。

此外,末端執法能力不足、智慧警務生態環境建設不夠、資料治理和清洗被忽視、領導意志、利益衝突等等,都是AI警務還沒填滿的坑。

要把一個龐大的理論變成真實運轉的體系,還需要解決現實中看不見的細碎難纏的千百個具體問題。

用魔法對抗魔法

AI融合下的警務市場,拉動的不僅僅是前端裝置的更新換代,更是拉動了背後物聯網、人工智慧、大資料和雲計算的萬億級大市場。

相關資料顯示,2019年我國安防行業總產值將達8300億,而公安部門無疑是推動這一需求背後最大力量。

智慧警務初看是一塊難啃的骨頭,費力不討好,阻力重重,但技術升級將帶來極大的效率提升卻是共識,只是在那之前,行業內外都在尋求突圍之法。

要問智慧警務怎麼突圍?各子專案七嘴八舌可以說上幾天幾夜。

涉車大資料平臺說,它可以公安交警交通指揮、車輛管控、違章執法,刑偵部門利用車輛資訊進行研判分析實戰,是整合各系統的車輛資料,深度分析、挖掘並應用。

公安人像大平臺說,它可以提供比對、查重、布控、巡檢等多種應用,減少人海戰術,提高追逃、破案、尋人效率。

部門資訊共享與服務平臺說,它可以打通資料壁壘,部門間實現資訊資料共享。

影片聯網共享平臺說,它可以提高影片影象資訊整合規模,解決公安影片影象資源混雜局面,提供完善的影片影象應用功能。

移動警務應用平臺說,它可以提高警務工作的及時性,簡化工作流程。

一句話總結,就是用大資料的思路,帶上雲計算、人工智慧、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等一眾兄弟,為了公安戰鬥力,造一個新的理念和模式出來。

智慧警務為何難?太大太雜,涉及個體、技術和領域也眾多,行業要求還不低。

所幸國家不斷出臺各種政策,地方公安部門也積極變革。

在這場戰事中,縱有諸多難關,依然不乏企業從不同思路攻堅。細分領域多,大家各有側重,一起上。

大華股份從智慧能力、研判能力、指揮能力、終端處理能力的升級思路打造智慧警務。

大華認為智慧能力的升級,在於整合無線傳輸、光學感測、遙感遙測等感知技術手段,輔以跨領域的感知資訊資料互通共享,構建基礎資料“一張網”,實現各要素的全面動態管理。

智慧研判能力,大華重點在資料治理、清洗、標準化和各類知識庫建立,提供清晰、直觀的關係分析、推演、研判等能力,完成目標關係推演、目標關係分析研判和預警等大資料分析及應用等工作。

指揮能力上,大華融合AI、AR、5G等數字化技術,構建新型指揮平臺,及時調取各類資訊資源,結合AR全景指揮系統,實現視覺化、精細化、高效的指揮管理等警務應用。

終端處理能力上,大華認為應警惕警用裝備不相容或佩戴數量繁多趨勢,在裝備的功能整合、業務融合、資料共享、操作便捷上謀實效。

佳都科技從智慧新防控、管控、指揮、偵查的角度出擊。

新防控針對社群治理,佳都透過智感社群產品和方案,解決公安基礎工作靠人工採集、工作量大、資料不鮮活、難更新等難點,讓人口情況更清晰。

新管控針對公安治安和國保部門,其重點人員管控系統,分級分類對重點人員管控,解決特定重點人員的盯防難、監測預警難、日常資源投入不足,難以確保管控效果的問題。

新偵查針對公安刑警圖偵部門,提供涉案影片影象研判系統產品及解決方案,聚焦於以影片影象為核心的各類涉案線索的採集、研判、串並等應用場景。

新指揮基於佳都的三維實景融合平臺,實現一張圖作戰,地空聯動。

這些都在其影片大資料平臺基礎上實現,佳都的“影片雲+大資料平臺”可彈性排程影片雲上的計算資源,匯聚了全市資料,打破了資料壁壘,實現了演算法統一整合,其統一的服務支撐平臺滿足不同業務警種應用。

對於場景碎片化,雲天勵飛從AI中臺角度出發。

2020高交會期間,雲天勵飛釋出了自進化城市智慧體,其由演算法晶片化的感知網路、演算法賦能服務平臺、智慧排程中樞、資料標註與演算法訓練平臺AI OS,以及多個場景應用組成。

其中,演算法賦能平臺,面向不同場景提供演算法支援,解決各領域需求碎片化問題。同時,雲天勵飛把碎片化的業務歸集,減少落地過程中的重複性工作。

目前,雲天勵飛用AI技術為數字城市和人居生活兩大領域賦能,並在這兩大領域成功打造了城市級的專案。同時,今年在疫情期間,雲天勵飛試點打造了城市級的疫情防控平臺,同時,雲天勵飛還將過去在智慧警務方面的經驗,向社群、街道下沉,將城市公共安全與社會治理相結合,拓展了智慧社群、智慧園區等方面的業務。

眼神科技從多模態生物識別為出發點,在生物識別領域深耕20餘年,眼下已擁有400餘項專利技術,具備人臉識別、虹膜識別、指紋識別、指靜脈識別等多種自主智慧財產權核心演算法及多模態融合演算法技術。
 
生物特徵識別以其可靠、精準、穩定等特徵成為智慧警務不可或缺的一環,多模態融合技術也正以不可阻擋的趨勢在警務工作中的管控、追逃、身份認證等方面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眼神科技以多模態生物特徵識別技術和大資料技術為基礎,以多模態生物識別統一平臺為支撐,長期以來一直為公安打擊犯罪、公共安全防範提供技術產品和服務,在智慧警務、智慧軍隊與智慧安防等多領域均有成熟的解決方案,實現人員資訊採集、身份認證、安防布控、風險管控等多場景落地。
 
其多款刑偵虹膜和人臉識別智慧終端,均通過了公安部及第三方權威機構檢測認證,刑偵虹膜業務已覆蓋全國20餘省份。
 
2020年,擁有更多智慧警用新產品的眼神科技,將從刑偵虹膜採集及應用、輔警人員刷臉登入系統向行動式刑偵指紋應用、智慧監所、智慧內管等更多場景拓展,以多模態生物識別技術核心優勢助力公安警用智慧化升級。

填最多的「坑」,賺最開心的錢

技術是一柄曜石長劍,可以捍衛真理,也可以欺凌弱小。有人用它起歹意,更多的人用它護和平。

公安業務,是與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關係最密切的一面,無法怠慢,難以兒戲。智慧警務再難,也需要有人頂上。

這些企業之所為,也許不是行業急救丸,也許沒有剎那間翻天覆地效果,他們有的,是在摸索中總結,在失敗中爬起前進,用一己之力推動產業向前。

他們填的這些坑,爬的這些坡,終將會得到最好的形式回報。

所以猶見一公安局智慧警務平臺的自動報警,抓住25年前逃犯,猶見公安透過智慧警務快速定位失蹤兒童。

相信在公安部門和企業們的努力下,我們將看到越來越多這類新聞。

但願在有智慧警務的未來,不再像《沉默的真相》中,為了一個真相,一群人歷經數載,付出無數代價,甚至賭上性命。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894 字。

轉載請註明: 智慧警務沒有「凡爾賽文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