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京東618全球年中購物節火熱進行之際,京東6月12日宣佈全面升級“京心助農”,推動其品牌化發展,並重磅推出一攬子助農舉措。京東將透過整合供應鏈、物流、人才、流量、直播等全平臺、全渠道資源,不斷加深與政府、農人的合作,推動生鮮農產品上行可持續發展,並計劃在3年內帶動透過“京心助農”專案覆蓋的農人收入增長50%以上。
智慧供應鏈和助農底氣
作為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公司,京東以智慧供應鏈和智慧物流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有力推動了生鮮農產品上行的可持續發展,為“京心助農”提供了優質的土壤。
因為疫情影響,直播帶貨成為新的消費風口,網紅達人、演藝人員、地方領導紛紛參與其中,電商平臺也競相展開戰略佈局。實際上,“帶貨”只是一種營銷推廣手段,有人“帶貨”,還要有人“收貨”、有人“送貨”,能否真正把農貨“帶出村”“帶上桌”,考驗的是智慧供應鏈的水平和能力。
非標品、不易儲存是生鮮農產品銷售的難點和痛點,暢通農產品銷售的“最前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正是京東的傳統優勢。據悉,京東物流將重點佈局全國530多個農特產地,為其提供定製化供應鏈解決方案,打造專門服務“最前一公里”的“物流新基建”,讓京東快遞小哥成為特產出村的重要通道。在“最後一公里”,京東物流能夠在物資統籌、運力整合等環節高效聯動,確保農產品安全運輸、及時送達。今年擬投入使用的12座“亞洲一號”,更是為此提供了堅實保障。
依託於行業領先的智慧供應鏈,京東率先開通“全國農產品綠色通道”,特別推出湖北品牌和商家扶持措施,投入全平臺資源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疫情期間,京東生鮮累計收到3000多條滯銷資訊,舉辦了超1.6萬場助農直播,幫助28.7萬噸生鮮產品解決了銷路難的問題。有了前期的成功經驗,今年618年中大促,京東將帶來超30萬場直播,啟動“百大縣長”“總裁價到”“超星選”三大主題直播,助商家“回血”、為農戶“輸血”。
形成長效穩定的農產品上行體系
解決了“收貨”和“送貨”問題後,擺在面前的問題是“供貨”——誰來供貨,供什麼貨?傳統農業模式中,受家庭式農業生產所限,農業產業化和標準化程度低、供應鏈加價和產品損耗高,由此不免影響農產品電商化。與此同時,傳統的電商模式往往侷限於採買銷售,而無暇顧及農業生產環節,只有在農產品豐收甚至出現積壓的時候,才會推出相關助農銷售服務。如此一來,不僅農產品的品質很難保證,而且難免出現大量損耗,“頭痛醫頭”的“帶貨”營銷,充其量只能解燃眉之急,無法形成長效穩定的農產品上行體系。
恰如京東零售集團7FRESH生鮮業務部副總裁唐詣深所說,物流、資訊和品牌是影響生鮮農產品銷售可持續性的重要因素。破解生鮮農產品銷售中的難點,京東透過大資料,指導農戶生產什麼、如何生產、生產多少,併為助農產品建立標準體系,加大物流和冷鏈倉儲在農村地區的覆蓋,以及依託智慧供應鏈的全渠道銷售通路,推動助農產品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既要保障農產品“今年出的去”,還要保障“明年仍然可以”,內部助農資源的高效整合,既是“京心助農”戰略升級的亮點,也是助力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小康的有力抓手。
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任務,包括農產品在內的基礎物資供應,不僅是居民生活的“剛需”,而且也是脫貧攻堅的“利器”。隨著5G、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物聯網等網際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貧困地區與發達地區一樣站在農村產業革命的起跑線上,迎接產業的質變。從“產業扶貧”到“產業興農”,助農不僅要走貨,更要走心。這不僅是京東助農戰略的全新升級,而且預示著電商平臺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不斷拓展發展空間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