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韭菜財經
摘要:從高精地圖行業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行業要想實現真正的規模化,仍需要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乘著自動駕駛的東風,國內高精地圖行業逐漸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在L3級別自動駕駛技術的推動下,高精地圖技術在無人駕駛位置感知、路徑規劃等方面的應用愈發廣泛。
隨著高精地圖行業的快速發展,佈局該領域的企業,都想要透過規模化量產來爭奪市場。在此背景下,高精地圖市場的量產博弈也愈演愈烈。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高精地圖黃金髮展期來臨
自2013年BAT開啟地圖大戰之後,國內數字地圖產業就開始逐步興起。近幾年AI、大資料、衛星定位、自動駕駛等技術的爆發,更讓高精地圖在數字地圖市場中的主流地位愈加凸顯。
比如在市場方面,2020年智慧汽車行業產銷量的暴漲,進一步打開了高精地圖的市場需求。例如,在L3級別及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應用中,高精地圖具備的環境資訊數字化能力,可以將高速路等場景的地圖資訊直接傳達給智慧汽車,實現部分替代鐳射雷達的作用,能夠極大地節省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成本,進而推動自動駕駛的商業化落地。
在技術應用方面,衛星定位系統的進步,也為高精地圖行業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近幾年來,隨著格洛納斯、GPS、北斗等定位系統技術不斷升級進步,目前民用導航誤差直接降低至10m以下,這為高精地圖的發展提供了底層技術支援。
此外,AI、5G、大資料技術的進步,也從資料製作等方面提升了精度地圖的精準度。這種情況下,高精度導航地圖就成了業內各方企業擴充套件市場的角逐焦點。
在此背景下,國內高精地圖市場需求不斷增長,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據中信證券研究部資料顯示,2020年全球高精地圖市場規模將會達到21.15億元,預計2030年全球市場規模將超過200億美元,未來增長潛力巨大。
巨大的市場潛力,很快便吸引了一批新創企業入場,和BAT等巨頭競爭。而在這些新創企業入場後,國內高精地圖行業的量產博弈也開始升級。
開啟量產博弈
在國內高精地圖市場爭奪戰中,量產是各家企業“搶灘”高精地圖的關鍵。自百度拉開高精地圖免費戰的帷幕後,行業對高精地圖規模化的需求愈加迫切。
隨著免費成為高精地圖行業主題,業內企業被迫透過擴充套件其他商業模式來實現盈利。不過,對於行業量產的佈局,早期入場的BAT、寬凳等初創企業,則選擇了截然不同的模式。
具體來看,BAT在高精地圖資料收集中,採取了集中製圖的量產模式。比如百度採取的“鐳射雷達+高精度地圖+人工智慧控制系統”的路線,就是使用搭載鐳射雷達、IMU、GNSS等裝置的專業採集車,將環境資訊轉化為地圖資料,阿里、騰訊也基本沿用了這種製圖模式。
而極奧、寬凳等初創企業,則採取了眾包製圖的模式。這種模式是製圖企業透過和整車廠等汽車相關行業合作,藉助這些汽車的攝像頭、鐳射雷達等裝置,將地圖資料上傳至雲端,然後透過大資料技術解析並完成地圖的製作。
對比來看,這兩種製圖模式各有優劣。BAT採取的集中製圖模式,在資料精度、精確性方面表現更佳,但其製圖成本極高,僅一輛基礎採集車的成本就達到了1000萬元,需要極大的資金支援。而初創企業採取的眾包製圖模式,雖然有周期短、靈活性高、成本相對較低等優勢,但也存在資料亂、精度差等不足。
製圖模式之間的差異,給製圖企業在市場的發展帶來了不同的影響。不過,在行業整體處於發展階段的情況下,規模化依舊是各家企業需要共同面對的難題。
規模化並不輕鬆
目前製圖企業透過小規模製圖的方式生成區域性高精地圖,仍是業內主流的製圖方式。但這種製圖模式,在實際應用中卻面臨多方面的問題。
第一,製圖效率問題。在自動駕駛落地過程中,數以千萬計的道路測繪,往往需要耗費製圖企業極高的成本。而在當前分米級地圖的測繪車,每天能完成500公里測繪路程,而釐米級地圖測繪車,每天僅能完成100公里的道路測繪,這意味著製圖企業想要迅速擴充套件其測繪地圖規模,必然會花費難以估量的時間和資金成本。
第二,場景應用問題。在汽車實際行駛過程中,障礙物遮擋、網路通訊不穩定等不利狀況,都會產生衛星定位誤差的問題,使地圖導航出現錯誤。而在路況複雜的情況下,這種誤差會對汽車的正常行駛則會產生更大影響,極大地阻礙了高精地圖的應用落地。
第三,更新問題。在車載高精度地圖使用中,更新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實際行車過程中,道路的情況複雜多變,並且存在不少意外狀況,而這就需要高精地圖做到實時更新,才能保障行車的效率和安全。但在實際應用中,高精地圖卻常難以實現及時更新。
由於這些問題的阻礙,使得國內高精地圖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受到不少限制。不過,面對市場存在的諸多問題,寬凳、高德地圖等企業,也正在透過各自的方式解決這些難題。
離量產還有多遠?
在自動駕駛行業的推動下,高精地圖在市場的應用愈發廣泛,市場潛力也在不斷增長。這種背景下,各家企業推進行業規模化就愈加迫切。
而對於行業規模化面臨的效率、更新等問題,BAT、寬凳、極奧等企業也正在積極應對。比如資金實力較強的BAT,也在透過眾包製圖的模式提升製圖效率。目前阿里旗下的高德地圖,已經實現了由行業車輛、公眾車輛進行資料採集的採集方式,這樣的採集方式不僅能夠提升高德地圖拓展市場的速度,還能緩解高精地圖因更新延遲帶來的問題。
而採取眾包製圖模式的初創企業,則透過引入專業採集車、大資料技術應用,來解決資料精度問題。一方面,行業內的寬凳等新創企業,也開始建立自己的專業採集車隊,來提升製圖資料精度。
另一方面,新創企業也開始透過AI、大資料技術,突破眾包模式的資料精度瓶頸。比如中海庭常務副總經理羅躍軍就曾表示,透過高精度感測器技術、資料探勘技術、AI等技術手段,能夠解決眾包模式下資料精度存在的很多問題。據悉,目前中海庭已經透過AI技術應用使其地圖精度得到了明顯提升,並正在以此破解高精地圖量產難的問題。
由此可見,高精地圖量產的這道坎,也並非不可跨越。而在這個問題得到解決後,國內自動駕駛行業也將會因此受益,高精地圖行業也有望走上一個更高的臺階。不過,從高精地圖行業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行業要想實現真正的規模化,仍需要很長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