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匠|電池“黑燈車間”造?勞模帶你來解密

在浙江寧波

有這樣一位“電池達人”

他主持設計的“黑燈車間”

生產線可以24小時

不停歇地運轉

1分鐘可以產出500個電池

本期的“中國工匠”

讓我們走進——傅祥方

  2020年11月24日,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中銀(寧波)電池有限公司工程部主任工程師、高階技師傅祥方獲得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傅祥方的同事評價說,在“黑燈瞎火”中生產出高質量的鹼性電池,“他帶領大家做到了”。

  50米長的自動化流水線上閃著星星點點的指示燈光,一顆顆待加工成型的電池在其中飛快地穿梭流轉。在兩條均由電腦控制的流水線外,還各有一臺智慧AGV小車,在機器將電池成品裝筐之後,小車會根據指令把成品運到指定堆放場地——

  走進中銀(寧波)電池有限公司的電池無人智慧生產車間,“一團漆黑”是多數人對它的第一印象。

  今年43歲的傅祥方,是這個“黑燈車間”的主要設計者之一。“所謂的‘黑燈生產’,實際上是節能化、智慧化生產下,‘技術之眼’替代人眼的成果。”他說。

  1995年,傅祥方進入中銀(寧波)電池有限公司工作。他的第一份工作與鉗工有關。傅祥方說,鉗工離不開銼削、鋸切、鑽削等基本技能,然而剛邁入工廠大門的他沒有任何技能基礎,“連銼刀都不知道該怎麼用”。

  傅祥方不甘心。

  他決定白天在車間學藝,晚上自掏腰包去夜校補課。在那些年,每天下午4點半,剛下班的傅祥方會騎著一輛嘎吱作響的老式腳踏車,行色匆匆前往七八公里以外的培訓點。

  傅祥方堅持了四年,最終通過了高階技師職稱的評定。在鉗工、機修等崗位鍛鍊了12年後,傅祥方進入工程研發部門,開始電池機械設計工作。

  21世紀初,全球鹼性電池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以高產低價取勝的傳統產業發展思路難以為繼。在公司管理層決策支援下,傅祥方和同事們決定對電池生產線開展技術“革命”。

  然而,最初的進展並不順利,一些核心研發技術受到國外封鎖。傅祥方和他的團隊面臨抉擇:是迎難而上,還是隨波逐流?

  傅祥方還是不甘心。

  “堅持下去,走自主研發道路。”傅祥方和他的團隊同事們決定,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讓電池生產實現高度自動化,依靠智慧技術最大程度解放人力,提高產品質量。

  從哪裡入手呢?他們計劃從攻克電池生產的關鍵環節——鋅膏加註開始。

  “大家都知道電池有正負極,電池負極材料俗稱‘鋅膏’,它由鋅粉、粘接劑、電解液組成。負極材料的注入對整個裝置的要求非常高,工藝精度直接影響電池成品的質量。”傅祥方說,技術團隊決定引入新的檢測方式,讓生產線所有關鍵環節都具備影像檢測及自動剔除能力,將採集到的影象資訊與資料庫中的標準工藝進行實時校對,最大程度提升產品品質管控水平。

  為了保證工作進度,那段時間傅祥方几乎每天都廢寢忘食地工作,在工位上常常一坐就是十幾個小時,方案在他的腦海裡一遍遍推倒重來。裝置出現任何疑難雜症,他都第一時間趕來解決。當時同事們給他起了個雅號——車間“110”,說的就是他雷厲風行的工作態度與工作效率。

  2016年6月,中銀(寧波)電池有限公司無人智慧生產線正式透過驗收並交付車間使用,該生產線實現了人機智慧互動、智慧物流管理、製造工藝模擬最佳化、數字化控制及狀態資訊實時監測等技術的成功應用。

  文字記者:顧小立、張璇

  影片記者:梅元龍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342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工匠|電池“黑燈車間”造?勞模帶你來解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