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晚,快手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了IPO招股書,一直“被上市”的快手終於一隻腳邁進了資本市場的浪潮,已經成為無數老鐵生活空間的快手,終於要開始講它自己的商業新故事了。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成立以來,快手已完成10輪融資,股東包括紅杉資本、百度、騰訊、雲鋒基金等。2019年12月,快手完成F輪融資,由騰訊領投,融資額近30億美元。
作為國內最早涉足短影片市場的公司之一,快手在2011年誕生之初只是一款工具型應用“GIF快手”;2013年10月,快手正式向短影片社群轉型;2016年直播元年,快手靠“直播+打賞”兩條腿走路的打法打開了商業化的大門。
據招股書顯示,快手2017、2018、2019年的收入分別為83億、203億和391億元人民幣。2020年截至6月30日,公司實現收入253億,同比增長48%。
作為最大的短影片社交平臺之一,在過去的很長時間快手都以低調自居,老鐵社交、下沉市場、私域流量是眾人提及快手留下的最多印象。
直至2019年下半年這層壁壘被打破,快手宣佈發起K3戰役,“高調”提出3億DAU目標。此後快手引入大量明星入駐打造品牌形象 ,拓寬運營人群邊界的同時,拓展遊戲直播、教育等新商業領域。招股書顯示,今年1至6月內,快手線上營銷業務收入達7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22.5%。
2020年,快手在直播電商道路上更是兇猛進擊。短影片+直播+快手小店的變現新路徑,形成平臺內帶貨內容與消費轉化閉環。在過去12個月裡,快手電商累計訂單總量僅次於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排名電商行業第四。同時平臺內部也孵化出帶貨王和各類主播,其平臺商業變現能力得到了一致認可。
快手在眾人眼中一路低調前行,並孕育出一個社交屬性強關聯的繁榮生態系統。遞交招股書、啟動港股IPO,對於蓄積已久的快手來講或許只是一腳油門的事。這也很可能讓快手在與抖音爭奪短影片第一股的比賽中佔得先機。
不過,快手的這一紙700多頁的招股書想講的故事不止這些。
直播、線上營銷、電商三大業務是目前快手的主要收入來源。直播依然佔大頭,但此部分收入佔比正在逐年降低,招股書顯示,其比例已經從2017年全年的95.3%縮小至2020年上半年的68.5%。
而此項收入結構佔比最佳化是由於快手線上營銷服務收入的快速增長。
快手的線上營銷服務主要包括廣告服務以及快手粉條。廣告服務基於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為廣告提供精準觸達,並收取費用。快手粉條則面向內容創作者,其可以透過付費的形式推廣自己的作品。
招股書資料顯示,2020年上半年快手線上營銷服務實現收入7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22.5%,佔比提高至28.3%,而此前三年快手線上營銷服務收入佔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7%、8.2%、19.0%。
站在另一個角度來看更為直觀,按半年計算每日活躍使用者貢獻的平均線上營銷服務收入,已從2019年前半年的14元增長至2020年同期的28元,且應用日活躍使用者日均使用時長超過85分鐘,使用者高度黏性是快手能為平臺創作者提供良好變現渠道的基礎。
直播打賞在快手仍有“錢”景,是快手所有商業化業務中的絕對重頭,連續三年佔總收入超過80%,據快手在招股書中引用的艾瑞諮詢資料,今年上半年,快手是全球以虛擬禮物打賞流水及直播平均月付費使用者計最大的直播平臺。
直播以外,快手還在加速推進其他商業佈局。招股書顯示快手正在遊戲、知識付費以及本土化上進行拓展,豐富整個生態系統,為多元商業化發展做出支撐。
從2019年7月快手推出“百萬遊戲創作者扶持計劃”,透過短影片流量導流,扶植腰部和尾部創作者,試圖與鬥魚、虎牙等直播行業玩家爭搶市場。到2020年公會入駐0門檻,最高分成可達62%,幾近讓快手成為遊戲直播行業最大方的一家,快手很大程度上是為未來平臺的內容創作生態來買單,也藉此推動遊戲內容生產力進入爆發期。
已經證明做電商不需要“電商基因”的快手,從2018年推出電商後迅猛高歌,2020前6個月裡的商品交易總額已經達到了1096億元人民幣,平均月復購超60%,成為全球第二大直播電商平臺。
快手和抖音都到了尋找下一階段的時機,在追逐港股IPO賽道上,快手暫時領先一步,更大的市場競爭壓力也在考驗著快手,從下沉老鐵到向上破圈,快手的商業化故事正在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