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落款為中科院文獻資訊中心的通知在社交媒體流傳。
該通知指責知網近“千萬級別”的續訂費用和“苛刻”續訂條件,並表示因談判無法達成一致,目前中國知網暫停中科院對CNKI資料庫的使用許可權。
中科院軟體研究所教授羅嶼對九派新聞表示,該通知屬實,但停用知網對他的團隊影響不大。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
中科院並不是第一所因高昂費用問題,暫停使用中國知網的學術研究機構。由於知網的使用費連年上漲,近10年間,多所高校公開表示對知網的漲價行為“不堪重負”,其中包括北京大學。
在國內,知網資料庫資源內容具備獨有性、一站式搜尋的特點,這在其他資料庫很難實現。多重因素導致知網仍是學術界繞不開的一家網站。
【1】停用知網對理工科影響不大
停訂知網後,中科院文獻資訊中心正考慮透過維普期刊資料庫、萬方學位論文資料庫替代。中科院圖書館處某位老師向紅星新聞證實,中科院各大所正積極應對因停訂知網帶來的影響。
羅嶼告訴九派新聞,停用知網對他的工作沒什麼影響,因為他和同事一般不會用知網查最新文獻,更多的是用谷歌學術、中科院內部資料庫。
“知網的資料庫對於理工科來說沒什麼優勢,理工科會需要查一些英文文獻,停訂可能對社科類影響更大。社科跟國情有關係,要查中文文獻,國外研究中國還是差了一層。”羅嶼說。
羅嶼說,談到知網,他和同事們更多的是吐槽,因為其使用體驗差,需要單獨下載閱讀軟體,價格又貴。“我帶的研究生沒有用知網的,但本科生還是很需要它的,中科院的本科生就幾屆,但很多高校有大量本科生,學校要替學生著想,面對知網的強勢漲價,還是得續訂。”
【2】知網曾因天價查重費引關注
據中新經緯報道,博士論文、碩士論文在中國知網出版,作者本人最高僅可獲得100元現金,以及400元面值的檢索閱讀卡作為稿酬。但是作者的論文在中國知網被下載一次,平臺就會收取15元到25元/本的費用。
財報資料顯示,2020年中國知網年收入近12億元,毛利率近54%。
目前,中國知網已經建成了世界上全文資訊量規模最大的“CNKI數字圖書館”,成為中國高校師生最常用的文獻資料資料庫。
羅嶼教授早前曾收到過一個知網的連結,稱如果在知網上查到了畢業論文,可以填表索取稿費,“我沒時間去弄這個事,表格挺複雜,要填挺多東西的,稿費在幾十到一百,就是個象徵性的費用。”
他對知網最印象最深的,就是存了高校很多屆學生的畢業論文,包括本碩博,“它最大的意義就是論文查重,我有幾個學生說過,他們要花錢去知網查重。”
據《新週刊》報道,不少學生吐槽“知網天價查重費”,在市面上,每篇論文的查重費用基本在750元以上,最高每篇950元,加急1200元,到了畢業季,更是一天一價。
知網的機械查重機制也讓學生們迷惑,文章中有重複文字就會觸發判定,但這對語言文學系、法學等,本來就需要大量引用原文的學生造成很大困難。有學生對比了同一論文在知網和其他資料庫的查重結果,知網比其他網站的查重率多了20%。
對此知網回應,他們並不向個人提供查重服務,只想單位使用者提供,高額的查重是駭客竊取賬號私自銷售。但多名學生表示,論文最後查重是在知網,他們想提前測試,只能花錢。
【3】因頻繁漲價遭到多家高校抵制
2016年1月,武漢理工大學釋出了知網停用的通知。校方稱:“由於續訂價格漲價離譜,我校與中國知網公司的談判不成功。這些年來,CNKI公司漲價幅度過大的行為已經收到全國很多高校的抵制,包括許多知名的985高校。”
武漢理工大學圖書館稱,2000年以來,知網每年的報價漲幅都超過10%,從2010年到2016年的報價漲幅為132.86%,年平均漲幅為18.98%。但在不到1個月後,武漢理工大學又重新訂購併恢復開通中國知網資料。
武漢理工大學一位老教授向九派新聞透露,停訂知網後對學生的學習造成了不便,學校只能繼續與知網合作。
同年3月,北京大學也曾貼出即將停用知網的通知,稱“不向商家過分的漲價行為輕易妥協”。當時,北大圖書館相關負責人向媒體表示,知網的購買費用漲價過高,已超出了圖書館的預算。
中國政法大學智慧財產權中心研究員趙佔領認為,“知網的優勢就是掌握了核心的版權資源,或者把絕大部分期刊的版權資源都買斷了。中國知網如果沒有理由或者理由不充分地不斷漲價,有可能會涉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問題。”
知網在公開資料中表示,其在國內高校市場的佔有率已達100%。中國政府採購網顯示,武漢理工大學,2022年採購知網資料庫的價格為127.85萬元;中南大學圖書館以150萬元的價格採購中國知網資料庫。
相比之下,萬方資料庫的採購價格要遠低於中國知網。2022年,西南民族大學採購萬方資料庫的金額是33.8萬元;青島哈爾濱工程大學創新發展中心採購萬方資料庫的金額是18萬元。
【4】“入門級”資料庫
成立於1999年的中國知網,是以實現全社會知識資源傳播共享、增值利用為目標的資訊化建設專案。從正式建立起,知網就獲得了國家的全力扶持、眾多高校和科研機構的鼎力相助。
上線之初,知網就與各個期刊社迅速展開合作,但因為早年間電子版權相關規定的不明確,很多版權都是知網從期刊社直接拿走,簽署知網對其進行數字化的合約,這樣的行為並不合規。
到2006年,國家出臺相關規定,網路轉載如果沒有得到著作人的許可,即構成侵權行為,但知網的做法依然沒有改變,所收錄的大量版權模糊的論文。高校的碩博士論文,對知網更是侵權收錄的“寶地”。很多學生說,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收錄了碩博士論文。
此前人民日報曾在評論中指出,知網從論文查重高收費,到作者下載自己論文被收錢;從低價甚至不花錢就能收錄學術文章,到使用者下載時卻標上高價等等。究其因,就是一家獨大,作為國內大型中文資料庫,在學術界有著巨大影響力。
多名高校學生表示,對他們來說,知網只是一個“入門級”資料庫。
一名本科畢業生說,學校本科生的畢業論文要求不高,“都是在知網隨便搜搜。”一圈查下來會發現,知網的文章都比較“水”。
“本科生可能對知網更依賴一點,這侷限於他們閱讀文獻的能力,還有畢業要求,”羅嶼說。
(文中受訪者為化名)
九派新聞記者 李沐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