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部門發聲 杜絕遊戲擅自變更內容等違法行為
監管部門對於遊戲行業有了最新表態。12月16日,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長楊芳在2021年中國遊戲產業年會上表示,要堅決杜絕擅自變更內容、無版號上線運營等違法行為,抵制資本無序擴張和野蠻生長,切實增強行業自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理事長孫壽山強調,遊戲行業只有全面推進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落實好防沉迷這個首要任務,才能談發展,才能談效益。
今年下半年以來監管層圍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推出多項舉措和活動,有效整治了行業亂象。同時,遊戲版號發放出現調整,截至目前已暫緩4個月之久,行業發展受到普遍關切。業內人士指出,未來的遊戲內容稽核將會趨嚴,遊戲朝精品化方向發展。版號暫時性的停發短期內對頭部遊戲企業收入不會有太大壓力,但對於中尾部遊戲公司而言可能會產生較大影響。
監管持續壓實企業責任
國產遊戲版號原本每個月都會在國家新聞出版署官網進行公佈,但8月卻出現異常,這一情況截至目前已維持4個月之久。
版號審批的暫停與監管層升格遊戲稽核密切相關。今年8月以來,圍繞未成年人保護,監管層針對遊戲行業祭出多項舉措。8月,國家新聞出版署印發通知,要求所有遊戲企業僅可在週五、週六、週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的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此外,所有網路遊戲必須接入國家新聞出版署網路遊戲防沉迷實名驗證系統,所有網路遊戲使用者必須使用真實有效身份資訊進行遊戲賬號註冊並登入網路遊戲。
眾多遊戲企業積極響應監管政策,防沉迷整改工作初見成效。在本次年會上,孫壽山指出,觀察一些企業的第三季度財務報告發現,未成年人使用者的數量和消費都有所下降,但研發投入和社會公益投入同比都有明顯提升,整體的經濟效益也在穩步提升。據統計,受調企業的全型別產品均已接入防沉迷實名認證系統;頭部、肩部企業超過95%的產品已新增遊戲適齡提示;產業鏈上中下游採取不同手段規範經營行為,保障未成年人使用者權益;企業積極配合防沉迷舉報平臺工作,開展自查自糾,成效十分明顯。
楊芳也表示,廣大遊戲企業及時採取有力措施,總的看執行情況是好的。但工作中也發現一些企業心存僥倖,打折扣、搞變通,試圖矇混過關。截至目前,國家防沉迷舉報平臺已收到問題線索7000多條,核實違規行為超過500條,均作了嚴肅處理。
孫壽山強調,遊戲行業仍處在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歷史變革期。只有全面推進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落實好防沉迷這個首要任務,才能談發展,才能談效益。
遊戲版號審批標準提高
遊戲行業監管思路的變遷在近年來遊戲版號審批數量上得以充分體現。
2013年以來,遊戲版號申報數量逐漸變多。2016年5月,廣電總局頒佈《關於移動遊戲出版服務管理通知》,將手遊納入審批管理過程中,對出版單位審批後監管、省一級出版部門監管責任做出明確表述。在新政刺激下,2016年-2017年兩年間,國家審批了13000多款遊戲版號。
國內某中型券商傳媒分析師李建華(化名)表示,上萬款遊戲排隊等待稽核,由於廠商趨利心理,出現換皮遊戲、網路賭博高發、同質化嚴重、存在版權問題等現象。恰逢國家部委合併調整,2018年3月,遊戲版號暫停審批,至2018年12月才恢復審批。監管部門要求各出版單位在遊戲上線後彙總相關資料資訊常態化,遊戲若長期不上線會取消版號。
從審批數量上看,近年來收縮明顯,遊戲版號審批標準提高。2019年共有國產遊戲獲批1385款,2020年共計1219款國產遊戲獲得版號。2021年前7個月,則有679款國產遊戲版號獲批。
對遊戲公司影響不一
本次年會上,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和中國遊戲產業研究院聯合釋出《2021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2965.13億元,比2020年增加了178.26億元,同比增長6.40%。雖然實際銷售收入依然保持增長態勢,但是增幅較去年下滑近15個百分點。對於增幅下滑,報告表示,主要是去年宅經濟的刺激效應逐漸減弱;年度爆款數量同比有所減少;遊戲研發和運營發行成本持續增加。
業內人士坦言,版號停擺對行業大盤資料影響有限。具體到遊戲公司,對騰訊、網易等頭部企業而言,影響其旗艦產品的遞延收入,實質影響有限;對於中小型企業而言不樂觀。
國金證券研報顯示,當前時點,對於騰訊而言,自研遊戲是遊戲收入的核心,目前即使不透過大批次的代理遊戲上線,遊戲收入仍舊有穩定的增長,預計此次版號暫停對其不會產生太大影響;對於其他以自研為主、有核心產品的頭部遊戲公司而言,版號暫時性停發短期內對其收入不會有太大壓力;但對於中尾部遊戲公司而言,遊戲品質相對較低,遊戲生命週期也較短,暫停版號的發放可能會產生較大影響。